“抗疫戰”一線“勇士”在衝鋒——柞水縣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典型系列報道之二十一

“抗疫戰”一線“勇士”在衝鋒——柞水縣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典型系列報道之二十一

編者按: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防控疫情是一場嚴峻鬥爭,正處在刻不容緩的緊要關頭。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既是考驗各級各部門執行力的戰場,也是檢驗廣大幹部群眾戰鬥力的驗金石。

為充分展示我縣各級各部門和疫情防控一線幹部群眾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講述他們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感人事蹟,展現柞水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抗擊疫情的精神風貌。縣委宣傳部和縣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抗疫戰” 一線“勇士”在衝鋒——柞水縣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典型系列報道》,通過視頻、圖文等多種形式全媒體對疫情防控一線的感人事蹟和典型人物進行連續報道,引導廣大幹部群眾主動在疫情防控一線強本領、壯筋骨、長才幹,進一步堅定全縣人民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堅守在疫情防控最隱蔽“戰場”的“白衣戰士”

盧曉娣,柞水縣人民醫院內二科護士長,2019年曾獲得“省級優質護理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的她,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毫不退縮、義無反顧在第一時間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參與一線“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鑑於她平時醫護工作勇挑重擔、吃苦耐勞的那股韌勁,批准了她的申請並決定由她擔任柞水縣醫院隔離病房護理組長一職。當需要採集標本時,她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深入病房,配合做好樣本的採集;參與科室護士的防護工作,確保她們的安全保障措施到位。無論發熱門診、還是病房,哪裡需要,她就會出現在哪裡,同臨床一線人員一樣,在與新冠肺炎做鬥爭的風口浪尖、緊要關頭,他忘記自己的安危,為一線護理人員樹立楷模,用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在這隱蔽的戰場,無數“白衣戰士”並肩戰“疫”。

她深知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打響沒有磨合期,儘管她早有心理預期,但1月23日進入隔離病區後第一感受是“比她想象中嚴峻”,她迅速調整心態,帶領她的姐妹仔細檢查隔離病房和隔離區的設施器械的調試和消毒感控、通風等等情況是否周全安全,因為防護等級高,防護物資緊張,為了節省防護服,她在六個小時的上班中,少吃少喝、避免上廁所來節約十分緊缺的防護服,當脫下防護服的時候常常看見她大汗淋漓、嘴幹唇裂,鼻子和耳朵都被壓出了深深的勒痕。

近一個月來,她幾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吃住都在醫院,他愛人是一名教師,既要完成自己的教育工作,又要照顧孩子、料理家務,承擔了家裡所有事務。年三十那天晚上,她丈夫做好了飯菜,打電話讓她回家吃飯。她正準備回家時,120送來了一位有流行病史且伴有發熱的病人,她來不及做任何思考,馬上投入到工作中,一直到病人安排好病房,做完相關治療後,她才發現未給愛人回打電話,她急忙撥通電話,電話那頭只聽見她愛人氣沖沖地對她嚷道:“你的心裡只有病人和醫院,我不反對你工作,可全家人都等著你了在一塊吃個團圓飯,你也不打個電話都報個平安,讓我們好擔心!”。她忙解釋說明情況,面對她丈夫的關心話語,她感動得熱淚盈眶,她說:“現在對我來說,對於愛人和孩子,除了愛,就是內疚。雖然丈夫對我的工作理解、支持。但是遇到這種戰‘疫’特殊情況,她只有把本職工作做到最好,讓患者早日康復出院回家與親人團圓!自己對心愛的丈夫和孩子的那份愧疚,待疫情過後,利用節假日好好補償他們的“埋怨”了”。

2月1 日,在留觀隔離病房對一名叫王某某的病人,其病人病情危重而伴有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需要立即進行靜脈穿刺給與相對應的治療,患者體型較胖,血管非常難找,再加上她穿戴了包裹嚴實的防護服和護目鏡,緊急狀態下護目鏡充滿了霧氣,她就靠平時積累的經驗,按照身體解剖部位觸摸尋找血管後,憑血管彈性成功實施靜脈穿刺。每一次穿刺成功,她都會一身大汗。值得慶幸的是,這位患者經過她們護理組細心護理,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解除了隔離,順利出院。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儘管護理工作繁瑣辛苦,她總是親自奔走臨床一線,協調解決各種實際困難。在工作之餘,她帶領科室護理人員給她們講解如何做好自我防護、消毒隔離等,像大姐姐一樣和護士姐妹們談心,告訴姐妹們和患者新冠肺炎可防、可治、不可怕,解除了大家的心理恐懼。每天她都早來、晚走,有條不紊的指揮調配工作,在她的指揮下,各臨床科室都能團結一致,出色的完成護理工作。經她護理的患者10多人,已經解除隔離並以好轉出院,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神聖使命。

如果說剛開始說她是“摸著石頭過河”,那她善學力求護理技能完美無缺的不服輸倔強勁兒,就是她精湛護理技能的強大動力源泉。現在的她處理起隔離區病房和護理對象的各項事務來井井有條,一進來接班就先把病人的情況瞭解清楚,然後觀察病人的病情、生命體徵,抽血,胸部CT,採集鼻、咽拭子,藥物治療,緊接著整理床單、擦身、清理大小便和嘔吐物、分泌物、更換被服等,非常坦然、嫻熟。

供稿:吳履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