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網絡遊戲被家長所詬病的背後,是萬惡的血腥資本。


在文章開頭,我想聲明一點:在如今的遊戲業大環境下,網絡遊戲背上了電子海洛因的罵名,既冤枉,也不冤,但究其根本卻與遊戲無關,有的只是人性的貪婪。我們90後這一代人,目睹了中國網絡遊戲的飛速發展與畸變,可謂是愛之深,痛之切。早期的網絡遊戲其實非常純淨,運營商也本分厚道。然而,在龐大的市場面前,廠商們漸漸迷失自我,最終把網絡遊戲變成了如今的吞金怪物。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聊聊如今的網絡遊戲。

細數畸變的網遊上盛開的惡之花

一、收費方式的變化

一個網遊的收費方式是運營商的"嘴臉"的最直接體現。早年,國產網絡遊戲都是點卡計時收費制度,在各種遊戲中,野怪都有著不錯的掉率,玩家們也在遊戲中辛勤耕耘。我相信很多老一代玩家都覺得《奇蹟》中那"叮"的一聲很能振奮人心,畢竟祝福寶石堪稱遊戲中的硬通貨,而令人開心的是,只要在冰風谷以上級別的地圖中,任何怪物都會掉落祝福寶石。那時候,廠商們還在憑藉自己遊戲中優質的內容,本分地收割著玩家的點卡與時間。這可能是中國網絡遊戲最好的時代。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奇蹟》現在偏安一隅,活得還不錯

然而商人的本質是"逐利"。漸漸地,廠商們發現,如果用戶群體固定,點卡時間收費這種"愚蠢"的收費方式就直接確定了他們營收的天花板。畢竟時間是不可能加快的,想要靠時間收費,就只能一點點地賺,達不到一夜暴富。於是,萬惡的內購商城終於出現。

我相信那時候在玩網遊的小夥伴們,對於內購商城的出現,大多數人都是開心的——畢竟不再需要充值點卡,就可以免費玩遊戲,然而沒有人想到自己會變成案板上待宰的羔羊。商城的意義在於,只要能保證玩家的遊戲道具消耗量,其盈利是沒有上限的,這與點卡計時收費有著本質的區別。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看到“紅寶石”,我相信很多玩家都知道這是什麼遊戲

二、瘋狂又醜陋的PVP內容

既然有了內購商城,那就需要製造需求,讓玩家乖乖掏腰包購買商城裡的物品。於是廠商們開始絞盡腦汁製造"需求"。

在一個統一世界中的玩家是沒有裝備需求的,大家都是盟友,大家都在PVE,大家都在互相幫助。看著鈔票紅了眼的廠商們開始瘋狂向自家網絡遊戲裡塞入PVP內容,有PVP就有裝備需求,各種裝備強化、屬性追加的商品也就有了銷路。而PVP內容分為兩個層面:群體層面和個人層面。

就群體層面PVP而言,從小團體來看有幫會/公會,從大團體來看有陣營,有些瘋狂的網遊中陣營還不止兩個,再往後就有了跨服作戰。而玩家群體既然要發動戰爭,那面臨的就是大量的資金缺口、軍備缺口以及裝備需求,商城中那些商品就能隨之熱銷。

就個人層面而言,公共資源熱點就是產生爭端的絕佳基質。比如臭名昭著的《魔域》中,玩家出了雷鳴大陸之後,每個等級的野怪地圖中都會有一兩隻精英小BOSS,可以產出遊戲中最珍貴的靈魂寶石,這種地方的野鬼冤魂,沒有一萬也有八千。而像能夠產出珍貴技能書"飛天斬/飛天連斬"的蜘蛛怪聚集地,更是被很多大軍團直接包場。而軍團之間因為搶奪野怪資源而產生矛盾的話,就會更進一步引發玩家群體之間的群架和鬥毆。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大家都喜歡野怪精英

我們這裡可以參考一下為何美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個人雖然不學歷史專業,但我也懂得,美國強大的原因有三:無可匹敵的地緣優勢、較短的國家歷史,以及最重要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戰爭財。如今不妨將網遊廠商與玩家群體所處的環境看做一個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廠商通過帶節奏、引戰、挑起爭端來製造玩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並在絕對中立的位置上高價出售可以讓玩家在衝突中獲得優勢的物資——這就是披著遊戲外衣暴斂“戰爭財”的行為。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每個網遊都是一個小型軍火交易場

三、不斷增強的粘滯性

廠商想要賺到更多的錢,就不能只靠一時的熱度,於是增加玩家的粘滯性成為下一個研究課題。早年的廠商們還比較本分,更新遊戲十分頻繁,遊戲內容的擴充也讓玩家們常玩常新,不亦樂乎。然而,這種情況下仍然有不少玩家棄遊,於是萬惡的資本之花再次靈機一動,推出了"簽到系統"與每日任務。

這真的很可怕。簽到系統,表面上看是簽到就會得到一些獎勵,其實內中暗藏玄機,充分調動了玩家的貪慾。一般的簽到系統都是以一個月為大循環,其中每週為一個小循環,如果我們仔細對比簽到系統中的獎勵,就會發現一個規律:簽到獎勵第一天相對較為豐厚,隨後第二天到第六天都比較少,第七天的獎勵最為豐厚,而到了月底最後一天的簽到獎勵則更為豐厚。這樣的"起-落-起-巔峰"的獎勵模式會極大地調動一個玩家的貪念,並逐步控制玩家工作之餘的娛樂時間,牢牢粘滯住玩家。這些美其名曰"福利"的簽到系統,其實是披著獎勵外衣的類PUA行為。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望之生厭的簽到系統

而每日任務更是讓玩家深陷其中。網絡遊戲的本質是社交,比如說某玩家在一個遊戲群體中,大家每天都在玩,而這位玩家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最後參加副本的時候,等級裝備差距過大,沒人帶、遭嫌棄,他/她會瞬間變得孤獨起來。於是乎,玩家為了對抗這種孤獨,就在遊戲中拼命投入時間,而這卻正中運營商下懷。

也許有人會說這東西不道德。這當然不道德,以利潤為終極目標的網遊運營商又怎麼會跟你講道德?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廠商都是如CDPR那樣的蠢驢,不會有第二個遊戲賣家會給玩家30天無條件退款的蠢驢政策。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CDPR簡直可以在道德的高地上隨意大小便

四、網遊玩家的充值金字塔與生態位

面對可以"免費暢玩"的網絡遊戲,玩家們歡呼雀躍,可誰也沒想到,自己已經被引誘進了屠宰場,後面的宰殺、分解、製作肉類商品的流水線早已準備就緒,這不禁讓人細思極恐。在網遊玩家中,充值數萬乃至數十萬數百萬的人並不多,但他們是最大利潤點,其次是中等消費的腰部平民玩家,最後是豹子頭"零充"玩家。而現如今的時間免費+內購商城的網遊運營模式成功地為所有玩家安排了生態位。首先,遊戲通過"免費暢玩"來吸引基數龐大的"零充"玩家,這部分玩家數量巨大,特徵就是不充錢或者就稍微充值一點點。有了這樣的玩家土壤,平民玩家開始被吸引來,他們的充值量比"零充"玩家要多一些,但也不會很多,即便如此,在遊戲中的實力也能夠超越絕大多數零充玩家,玩得較為滋潤。最後極少部分土豪玩家開始在遊戲中一擲千金,彰顯自己的"尊貴"地位與實力,用"零充"玩家和平民玩家來印襯自己的存在感。

其實,這場大的"遊戲"中,最開心的只有運營廠商,"零充"玩家作為遊戲中為廠商打工的辛勞打工仔,靠出賣自己的肝來換取一點點遊戲樂趣,他們的遊戲體驗非常不好;"小資"玩家儘管比"零充"玩家活得滋潤,但也是高不成低不就,仍舊只能獲得有限的遊戲體驗;土豪玩家倒是獲得了最佳的遊戲體驗,但他們也是運營商眼裡最肥的羔羊。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金字塔上沒有贏家,頭頂是鋒利的割肉刀

回頭再聊聊網遊本身

網遊之惡是遊戲之過嗎?

我的回答是,並不是。剔除了上述這些惡劣的"癌細胞",不少網絡遊戲可以算是及格甚至優秀的第九藝術作品。像是《天涯明月刀》本身就有著十分美麗的山水風景,《逆水寒》雖然呼吸都要花錢,但風景意境的確到位,《明日之後》雖然讓人肝到不行,但遊戲細節把控非常令人滿意。不少原本可以封神的網絡遊戲在網遊運營商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反覆割韭菜的操作中變成臭作、爛作,變成了家長和老師們口中的"電子海洛因",一年年地毒害著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如果網絡遊戲有生命的話,它肯定也不想自己身上帶有如此劇毒,令人沉淪。但是,沒有如果,網遊自己沒有生命,等待網遊玩家的只有運營商手捧的誘人花蜜和高舉的割肉屠刀。這一刀下去,不僅要了玩家的錢包,還要了不少人的前途。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有山有水有砭石

我們遊戲玩家該怎麼辦?

在遊戲領域中,尚有一片淨土,這就是單機遊戲和主機遊戲。單機遊戲與網絡遊戲的收費方式完全不一樣,它屬於一次性買斷制,所以相對來說價格比較貴,然而這種方式恰好是推動遊戲廠商砥礪前行的最佳動力——如果前作不好玩,玩家被坑,那後面的作品勢必就會只有更少的玩家樂於掏腰包。單機遊戲200-500元的高昂售價成為了廠商精益求精的根本推動力,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作品臭名遠揚,無人問津。但平心而論,這樣的金錢扔進網遊裡,甚至激不起一個浪花。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短小精悍的警世通言《石之心》

在這樣比網絡遊戲嚴苛得多的生存環境中倖存的單機遊戲廠商,其基本行業操守、產品素質都比網絡遊戲高出不少,而這也直接催生了遊戲玩家之間的鄙視鏈,單機遊戲站在鄙視鏈的頂端睥睨眾生。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巫師3》、《超級馬里奧 世界》、《黑暗之魂》們的質量、文化性、藝術性遠非一眾垃圾網遊可比。我個人有個同學曾經在網易工作,當他談到不同遊戲的底層都相同,只是換皮而已的時候,我有句話當時並沒有跟他說,那就是——我們玩家看中的就是這"皮",這層"皮"代表的就是遊戲的文化內涵,也是真正能夠吸引人並使人為之折服的東西。平心而論,國產網遊的技術並不差,只是由於廠商無盡的貪婪,披在技術上的這層“皮”實在是骯髒不堪。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二雷:大客戶,要不要來個酋一萬?

也許有人會說,我就是想玩玩在線的遊戲。其實網遊中也有少數廠商很有節操,比如運營《最終幻想14》的盛趣網絡。國服《最終幻想14》目前為止還保持著最原汁原味的網遊收費方式——點卡時間計費模式,而遊戲質量也非常好,可謂有口皆碑——遊戲中沒有煩人的國戰,沒有野怪資源哄搶產生的矛盾,沒有級差導致的格格不入,沒有任何粘滯性。作為一個玩家,你只需要在你想要玩的時候去玩兩把就行了。遊戲中甚至沒有強制性的多人任務,所有的主線,一個人就能玩下來。《最終幻想14》製作人曾經說過:"我不想粘滯玩家,我做的遊戲內容就在那裡,大家都為了生活,都很忙,所以只要在開心的時候來玩玩我的遊戲就行了"。至於我為什麼不提《魔獸世界》,我就問現在還在堅守的玩家們,你們的月卡香不香?

最後再來抨擊一下

對於現如今的國產網遊運行現狀,我借用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來說:"我打開遊戲一看,這遊戲沒有節操,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免費暢玩'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充值'!"

網絡遊戲成為“電子海洛因”,是誰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