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王是什么政治地位?

“民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意思就是“民众之王”,和传统帝王将相不一样,是如陈胜、李广这一类人。东汉末年,张角黄巾起义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吾乃民王也!”

清代民王是什么政治地位?

现代关于“民王”一词,源自日语,意思“人民之王”,意思就是如内阁首相或者总统这类的“民选政治强人”。日本朝日电视台在2015年就曾经播出一部剧叫《民王》。

有意思的是在清朝曾经有一个叫“民王”的特例。不过意思和上两种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

因为这个“民王”虽然仍然享受“王”的物质待遇,但名义和实质其实为“民”。

清代民王是什么政治地位?

这个特殊称呼和“九子夺嫡”失败的胤禩有关。胤禩虽然夺嫡失败,但是在雍正即位之初,雍正为了稳定大局,让“总理事务王大臣”协助处理康熙的丧事和政务。一共四个,分别为允(胤)禩、允祥、隆科多、马齐。两个亲王、两个内大臣。

雍正为了笼络允禩,封了他为廉亲王,亲王爵也算是王爵顶配了。但是到了雍正4年,允禩的亲王被改为“民王”,被褫了黄带,絶了属籍,强行把他老婆赶回家。也就是不承认允禩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了,但是因为物质待遇上还是“王”,而又不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了,所以搞了个“民王”的名头。

清代民王是什么政治地位?

但是雍正还是气不过,又把允禩的“民王”给革了,并拘禁于宗人府,改名为 阿其那。这下子允禩别说王了,连民都算不上了。

清代民王是什么政治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