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一个努力干活的员工与偷奸耍滑的员工,一个月的工作量差别有多大?举个例子:就拿搬砖来讲,至少是一辆大卡车的区别。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在部门里,一个努力干活的人工作量能够占到部门的50%以上,一个人顶四个不是传闻,一个人的效率,积极者和消极者,差出几十倍很正常。

努力干活人的成绩展示给老板,老板以为是员工的工作职责,没什么惊讶,认为这是员工应该做的,努力的人工资待遇没有明显提升,久而久之愿意做的也不会在做了。

案例:

一名月薪3000的员工,给他们的房地产公司提了一些改户型的建议,这些建议得到采纳后,房子销售蹭蹭蹭的大卖。

看到自己的建议给公司带来这么大收益,他没有向公司索要事先许诺的奖金,只向老板申请加500块钱工资,结果被拒绝了。

这名员工在失望之余离开公司,创办了广州恒大,谁也没有料到,日后他成了中国首富。

还有一名年轻人,应聘上了一家亏损企业的电子厂厂长,经过一番努力,不仅扭亏为盈,三年后还给公司带来了超过20亿的营收。

他向老板提出来股份制改造,结果被拒,他离职后创办了步步高,也是VIVO和OPPO手机的幕后老板,他的名字叫段永平。

还有更家喻户晓的牛根生,当年因为功高盖主不容,无奈之下离开伊利创立蒙牛。这在《蒙牛内幕》一书中有详细披露。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01老板不是完美的,员工也并非一无是处

很多成功的老板,原先也是给别的老板打工的“小弟”,他们并不是生下来就是老板,甚至看不出来日后能当上大老板。

他们这些人从老东家离职,有的并非出于本意,主要有2大共性原因:1、老板舍不得分钱;2、无法得到重视——老板不挽留,总以为公司离开谁都照转,甚至要赶人走。

而现实中很多老板,也并非想象的那么英明,更不是什么“天然正确”。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抱有偏见,以为离开的人干不成事。据说蒙牛刚成立时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0万,伊利老总就嗤之以鼻:“100万元能干什么!”

结果正是这些离开的员工,带着人马另起炉灶,成了自己最强劲的对手,直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总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鼓吹平台成就了个人,而非个人成就了平台,这明显是把屁股坐在老板的椅子上。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一些文章、视频,拿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说事。拜托了,老兄,有没有孙茂才这号人都是另说。竟然还用一个虚构人物说出个道道来,我也是服了!

为了剧情需要,这都是编剧的安排,你怎么能信呢?

所以这样的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庸才才会相信这样的话。

其实,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与他是不是老板没有关系,与他在哪个平台干关系也不大。

真正的人才到哪里都闪光,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够保持本色,只是所做的成就大小有别而已。平台不行,他完全可以换一个平台,或者自己带人创立一个平台!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02和气生财,老板们,请别随便乱怼

“公司离开谁都照转,谁干不好谁滚蛋。”

言为心之声,像这样的话很粗俗,可能有道理,但也暴露了老板自身双商不高——说明你很心虚,要靠说狠话给自己壮胆。

如果大家真的走了,你确实还是能转起来,只是转的快转的慢而已。

不错,这个公司是你的,但员工不是你的,只是跟你有雇佣关系而已,员工不是你随意打骂的孩子!——现在即便是你的孩子也不能打骂,年代不同了。

把简单当直接,把粗暴当个性,对员工缺乏最起码的尊重,还谈什么老板和管理呢?

别忘了,你的公司也是根植于社会的,不要动不动就说离了谁都能转。准确来说,这个世界,离了谁都能转,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而且还有一项数据,我不得不提:企业平均寿命从1920年的67岁变为2015年的12岁。

这表明什么?在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所谓的公司离开谁都照转,其实质意思是,寿命越来越短。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生命会远远高于企业寿命。

不要再拿过去的那套管理思维模式管理今天的90后了,除了钱,你有没有尊重人家,你有没有把人当人待?

在我们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公司越来越依赖个人,而不是个人越来越依赖公司。不知这种变化老板们意识到了没有?

不要老是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员工是受雇方,他离开了就是社会人。我说一句到位的话,哪怕离职的人有10个人创业,其中1个人创业成功了,恰恰又是同行,如果当初跟你关系紧张,现今要是跟你竞争(更别说对着干了),是不是很尴尬?

不说四面树敌,至少也是找不痛快吧?山不转水转,谁能预料得到!

谁都有当员工的时候,不要今天成了老板,有钱了就忘本。这种心态,说到底,还是骨子的穷和轻贱导致的,有朝一日媳妇熬成了婆,才会这样的恶言恶语。

所以我劝老板们,要多把心思放在经营人心上,而不是像一只好斗的公鸡,在公司内部四处乱怼,这样既起不到效果,又会伤害人心,只会得不偿失!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到底如何激励员工更富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直是各个中小企业苦苦思索的问题。合理的分配制度作为一种激励和价值导向机制,企业应该如何设计呢?基于以上种种,想让让员工拼命干,为自己而干?必须懂最具激励的薪酬模式

能者多劳的时代已经过时,多劳多得才是王道!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人性是趋利的,没有不愿意干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励不到位!

欲望是企业、组织、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组织说到底就是要张扬队伍中每个人的雄心,同时又要遏制过度的野心。

华为不仅拥有充满危机意识的优秀管理者,而且还拥有十几万内心强大的员工,所以,把钱分好,把权分好,把名分好相当重要。

当老板的人,一定要把两个最基本的东西想明白:

一是财富这个东西越散越多;

二是权力、名声都是你的追随者赋予你的。

——任正非

这篇文章来自任正非的内部讲话。年逾古稀的他思想更为深邃,视角也更为独到,在他看来,企业管理遵循的是人性和欲望的逻辑,华为能一路披荆斩棘屹立行业之巅,就是因为团队既能激发欲望,也能控制欲望。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让企业自主运转,让员工自发工作,不需要老板事事操心。老板的格局和高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将业务员薪酬设计为KSF模式

什么是KSF?

1. KSF给员工提供6-8种加薪方法,员工获得加薪的机会更多

2. 将员工的价值与薪酬相结合,员工创造的价值更多,拿到的薪资更多

3. 让员工看到获得加薪并不难,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实现

4. 最重要的是,薪酬设计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合理的,是员工乐于接受的

由于刘总公司业务员业绩受时间影响,那在KSF模式下,可以分阶段设计他们的薪酬:

1、入职3个月以上不到6个月的员工

为鼓励他们将过程做的更好,可以将业绩平衡点适当调低,更关注过程性的指标,如上传产品数、有效询盘数等等。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2、入职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员工

公司可以将激励重点应从过程转变为效果,更加关注效果性的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等。

但因为这个阶段的员工业务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平衡点也不宜设置过高,否则会让员工觉得加薪太难,从而失去信心。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3、 入职1年以上的员工

这个时候的员工业务能力已趋于成熟,平衡点可正常设置,同时加大奖励力度,让业务员更有冲劲。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4、高级业务员给与大幅激励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按照这种方案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也得到了刘总的反馈:

1.3个月以下的新员工积极性明显提升,之前还会被催着去发邮件、打电话,现在不仅会把公司现有的资源运用的很好,还会想方设法通过别的方式增加产品的曝光度

2.工作一段时间的员工之前都是准点下班,现在为了冲业绩,都会自觉在公司加班

3.老员工不再满足于老客户资源,开始积极开发新客户

4.不到半年,公司业绩上升了30%,员工离职率减少了10%

根本不用去监督员工干活,员工会自动自发去拼命干。员工薪资增加了,企业效益也变好了。真正实现了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2、建立更高级别的内部合伙人机制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凡是高级业务员、业务经理,即可成为企业当年的内部合伙人,一起分享企业增量利润。

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做3-5年的合伙人模式,再做股权激励是最好的,合伙人同样要员工掏钱入伙,但并不拥有公司的股份,并且合伙人不是分享所有的剩余价值,而是分享增值增量部分的剩余价值,我们主要匹配好企业的分配率、员工的回报率即可,员工有钱放在银行只有极低的利息,如果放在公司有20%以上的回报率,员工肯定希望把钱放在公司获取更高好的回报。

合伙人可分为两种方式:

  • 1.公司合伙人制:合伙人一起分享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
  • 2.项目合伙人制:仅针对核心业务或项目做合伙人分配,员工可以成为多个项目的合伙人;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3、建立股份与期权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经理培养年业绩达500万以上的业务员10人以上,即可以成为企业的股东或成立分公司,拥有公司股份。

给员工做了3-5年合伙人后,我们根据合伙人的贡献结果,让合伙人直接入股,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方式:

(1)契约股:通过固定资产或投资回报率来测算公司的股本,采用契约股的方式代持在大股东的名下,让优秀的业务员成为企业的股东之一。

(2)期权激励:分阶段来激励员工行权,通过3-5年,优秀员工不断增加公司股份,享受公司分配。

总结: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找优秀的业务员,但基本上采用“底薪+提成”的单一激励方式,导致很多业务员被同行挖走,这种方式是很难可持续的。李太林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使用多元激励模式,达到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业绩的目的。

一人干了部门50%活的员工离职了,员工:“谁离开公司都照干!”


总结:

管理是被动的,激励是主动的。管理是别人要求的,激励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点是不喜欢为别人做事,却愿意为自己做事。如果一个管理者还是把过去几十年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的员工,那只会把员工管跑。企业人员流失严重,稳定性不强,那企业老板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别一味指责别人。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