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法式》孤品實物——天宮樓閣公輸堂

《營造法式》孤品實物——天宮樓閣公輸堂


公輸堂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渭豐鎮祁村南堡中部,南距城區9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僅存的小木作天宮樓閣式古建築。走進公輸堂,這間從外觀上看並不起眼的屋子裡,卻被很多古建築學家認為是瞭解中國古建築工藝最好的實物教材。公輸堂內部雕刻精細絕倫,似得木匠祖師魯班之巧得名,其油飾彩畫栩栩如生,歷經近600年風霜依舊保存相對完好。公輸堂工藝精美絕倫,雕刻之“精”,結構之“巧”,造形之“絕”,彩繪之“細”,為古所少有。

據民國二十二《重修鄠縣誌》記載,“有工師堂,俗傳魯班所修,雕刻及其精巧。”經查,公輸堂創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祖籍山西祁縣南渠裡小分村李復原,立圓頓正教。公輸堂為明代存祭銅鑄佛像的一座金碧輝煌的樓閣式殿堂。現為我國目前僅存唯一的小木作天宮樓閣古代建築。公輸堂小木作是唯一一座宋代《營造法式》的孤品實物,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這部鉅著是北宋時期由官方頒行的一部建築設計學著作,詳細地記載著當時建築的制度、做法、用工、圖樣等珍貴史料,代表著我國古代建築科學與藝術的巔峰水平,揭示了北宋時期建造宮殿、寺廟等木結構建築所使用的方法。

《營造法式》孤品實物——天宮樓閣公輸堂

《營造法式》是宋崇寧二年(110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誡,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是北宋官方頒佈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一代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是此書的忠實粉絲幾乎用其半生的研究為其註解,被譽為近現代研究《營造法式》開山第一人。

1925年,梁思成先生初次見到這本鉅著——《營造法式》,十分的欣喜,但又感到失望和苦惱,因為這本書就像天書一樣,無法看得懂,回國後四處尋找對應的古建實物,一直無果而終。而當時公輸堂還未被髮掘保護,更沒有進入公眾視野,這也使得梁思成無法與唯一一座宋代《營造法式》的孤品實物結緣,非常可惜。

公輸堂原名“源遠堂”,1933年于右任題簽的《重修鄠縣誌》記載祁南堡,有“工師堂,俗稱魯班所修,雕刻極其精巧”。殿內原有數目眾多的小佛龕和佛像,故歷史上又稱萬佛堂。公輸堂原有殿堂四進,經過六個世紀的滄桑歲月,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前三進已經塌毀,目前只剩下留有天宮樓閣的最後一進,保存至今,成為小木作古建孤品。面寬三間,進深7.13米,高6.10米,外觀為普通硬山式建築,內部樓樓並列,格格相連,層層疊疊。看上去,有一種天宮的景象。在這間總共只有95平方米的三間屋子裡,有三個開間,在它的頂部就是最著名的天宮樓閣,共有16個。全部構建大約有10萬之多。據記載,天宮樓閣的每一個構件,都是按照真實建築的三十分之一的比例製作而成,微縮景觀被認為是代表了小木作最傑出的工藝水平。

公輸堂雕刻之“精”。公輸堂裡面共有八塊鏤空板門,上半部均由各種不同形狀的花朵組成,花心原均鑲有明珠,猶如滿天繁星,更增添天宮樓閣的豪華景象與神秘色彩。每朵花都稱得上雕刻藝術珍品,這些在《營造法式》裡面都有記載。例如一個很小的套鎖梅花竟由24件形態各異的更小花瓣組成,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全部都是鑲套穿鎖而成,嚴絲合縫,精巧至極,體現了古代建築的最高工藝,達到了當時世界建築構造的最高水平。

公輸堂結構之“巧”。公輸堂在僅有的方寸之地,有重樓、三重樓、角樓等,小木作數萬件。“強我者增三件,差我者減一半”,這是當時建造公輸堂的工匠為了炫耀他們的技術高超刻在暗處的兩句話。這意思就是說,技藝比他們高超的工匠,如果拆了公輸堂,最後安裝的時候,會多出三塊木頭無處安置,技法不夠高超的工匠如果也敢挑戰的話,則會剩下一半木塊沒地方安裝,根本就恢復不了原樣。

公輸堂彩繪之“細”。公輸堂的油漆是用“紫龍罩”工藝,彩繪用“臥金點翠”法,這種油漆彩繪工藝已經失傳,清末已經無人能做。目前只有北京故宮現存這種手藝。公輸堂小木作表層遍佈彩繪,梁枋柱架及穿堂抱框等位置,均採用建築彩繪式樣,這既是對建築物的木構件進行美化裝飾,也起到了防腐防蟲,保護木構件的作用。由於彩繪用瀝粉貼金,立體感強,五彩輝煌,變化多端,幻若仙境,且經久不退,保留至今。來自世界各國的古建專家紛紛到訪公輸堂,進行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彩繪油漆工藝。

根史料記載,公輸堂建造時動用各類工匠103人,大多是山西祁縣人,其次是陝西渭南人和鄠縣人,這方面史料仍需進一步考證。關於圓頓教的源流發展研究較少,以及為何選擇在鄠縣縣城以北,渭河以南精心修建如此精巧,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故宮博物院顧問、著名專家單士元先生考察後表示,公輸堂無論就其歷史價值還是工藝價值來講都夠得上國寶級別。著名的宋代《營造法式》書上看到有天宮樓閣的文字材料,但可惜的是它只有“法式”文字圖樣而無實物模型。公輸堂的發現,我看到了夢寐以求的實物,彌補了這一缺憾。公輸堂不是屬於工藝品之類的小玩藝,它是大型完整的科學的東西,這在國內是唯一的,絕無僅有的、是體現一千多年前《營造法式》中天宮樓閣的孤品實物。公輸堂不僅雕工精細,彩繪也有非常高的價值,保持了五百多年不退色,用的是礦物顏料,有的小瀝粉彩繪和工楷小字一樣,一筆一點,一絲不苟,非精工巧匠不行。

古建專家鄭孝燮看了公輸堂後,表示印象極深。它的建築工藝和風格都到達到了頂峰,把雕刻繪畫通過建築來體現,全國有很多類似的都是國家重點文物,但大多都是建築物的局部,公輸堂則是全部。公輸堂的木雕有牙雕的味道,所雕的花不像別處的看著死板的,而似陽光、水肥很足,很有生氣。格扇裙板上的畫很夠味,每個局部畫都是很了不起的古畫,漆畫不著土。要提級別,完全夠國家級,它雖比較小,但是非常精、絕。

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公輸堂的價值很高,文物所具備的三個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公輸堂都具備,全國獨一無二。另外,公輸堂為什麼會放在這個村子,有什麼歷史淵源,還需要進一步訪問,查考一番。

古建專家蕭子歐博士曾多次造訪公輸堂,他對公輸堂有著自己的理解:公輸堂除了在建築上起到微縮木作精華的範本作用之外,它更大的意義其實是在用建築闡釋宗教思想。公輸堂的來歷,最終還是在宗教上找到源頭,它最初是白陽三會的法堂,而白陽三會則是佛教、儒教、道教等教派共同認同的最高境界,公輸堂就是用木作建築通過它的圖案、造型、色彩等方面,來表達這種宗教理想。

公輸堂建築思想來源於古代“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的民間宗教理念。所謂的真空家鄉就是天宮。鄠縣明代的工匠,根據這一教義,把虛幻的真空概念,用實在的建築形式表現了出來。

公輸堂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一座法堂而已。我們看到的公輸堂木作裡面其實隱含很多數理關係,像三黃鎖、四季花、五色蓮、窗格的個數,樓閣的層數,包括門的開法等等都和宗教教義有著各種關聯,公輸堂裡體現儒教思想的坐論三綱五常圖,體現道教的道侶捧圭圖,佛教降龍羅漢圖等,公輸堂其實就是一部傳世的佛作典籍,一本非文字形式的鉅著。

公輸堂現存的五副楹聯,也成為探究其文化奧秘的線索和指引。

離形離相真香亦有千年寶;

無經無禪慧燈常明萬載珠。

有相非無相無相法門誰能解;

頑空豈真空真空線路只自知。

法堂巍巍雕刻若得公輸巧;

聖象翼翼彩繪似有道子能 。

真空妙法無一字;

大道玄機豈真文。

真空朗朗三陽透出天邊月;

大道浩浩一氣通開北斗日 。

近年來,公輸堂也吸引了不少國外學者學習研究,開展中法合作公輸堂古建油飾保護修復培訓班等活動,不僅讓世界瞭解鄠邑悠久的文化,更是對傳統古建文化的保護的傳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公輸堂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遺產。

作者簡介:陳小剛(1989-),男,陝西武功人,漢族,碩士研究生,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