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為了搭建創業者和投資人雙方匹配的橋樑,由北京基金小鎮攜手“尋找中國創客”、數字經濟投融資聯盟共同主辦,29家知名投資機構共同發起的“戰疫線上路演”於2月16日正式啟動。截至3月13日上午,累計吸引738家創業企業、210家投資機構報名參加。已參與在線教育、新消費、醫療健康線上路演的39家投資機構,管理的總基金規模達2897.7億元。

↓↓↓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硬核!醫療專場

“戰疫線上路演”第三場為醫療專場,評委陣容包括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投資研究部總經理汪存富、北京基金小鎮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CFO鍾鍾、軟銀中國資本合夥人武凱、達晨財智主管合夥人傅仲宏、同浩資本創始合夥人劉琦開、藍馳創投管理合夥人陳維廣、深創投健康產業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周伊、金浦健康基金合夥人汪曉燕、國科嘉和副總裁劉君鵬、約印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熊水柔、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宋敏、北極光創投執行董事於芳、創世夥伴資本董事範博、君聯資本總監賈旭、華蓋醫療基金投資總監張國璽、紫牛基金投資總監俞波、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陳高鵬、山水創投副總經理宋曉飛、山水創投副總經理郭永芳。

經過緊張籌備,主辦方在報名和機構推薦的106家醫療創業項目中篩選出深透醫療科技、金匙醫學、易複診、嘉奧科技、袋鼠健康、深度智耀、精診科技、雲呼健康、睿心醫療、健行仿生、思多科、未知君共12個優質項目參與線上路演。

鑑於醫療健康領域項目報名踴躍,後續還將增加醫療健康專場路演場次。


1 深透醫療科技

路演人聯合創始人龔南傑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深透醫療科技是一家AI醫療成像解決方案提供商。從AI+醫學成像出發,結合深度學習和圖像重建技術,將耗時長、質量較低、危害(輻射劑量)較大的數據採集,轉化為高效、高質量、更安全的診斷級別的醫學圖像。


— 評委問答 —

約印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熊水柔:產品提升醫學成像性能速度的基本原理是什麼?核心難點在哪裡?和上下游合作的時候,產品是如何定位的?


深透醫療科技聯合創始人龔南傑:使用我們的掃描方案和軟件產品優化之後,整個圖像質量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例如,原來4.5分鐘的掃描的低質量圖像,將會變成18分鐘的掃描圖像的質量。

我們技術難點首先在於數據的獲取,使用成對的數據訓練深度學習網絡是比較困難的。其次,越往上游走,對於工程、物理等方面的要求會越深,所以需要對醫學圖像領域的理解足夠深,才能做好深度學習的網絡設計。

我們目前在這個領域是比較獨特的存在,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跟上下游是非常緊密的合作伙伴。比如,我們和輔助診斷CAD的公司合作,給他們提高更快速的成效方案和高質量的圖像輸入。通過和硬件設備商合作的同時,拓展了存量市場和新增市場。

目前,我們的收費模式是按照服務收費。在掃描量的基礎上,劃分不同的梯度,產品定價是基於之前對於美國和中國市場的調研給出的,一般來說,我們會保證客戶有10倍的ROI。


君聯資本總監賈旭:最開始訓練AI模型的信息是如何收集和獲取的?商業模式怎麼建立?和醫院合作是怎樣的流程?


深透醫療科技聯合創始人龔南傑:我們這些數據大部分都是來自大學醫院,獲取有一定難度。但我們相對於廠商來說是獨立的,我們是普適於所有的設備的,跟大部分主流的廠商都可兼容。

目前圖像輸出到達醫生端之前,都必須要轉化成一種符合國標標準的圖像模式,而我們正是基於國際標準基礎上來進行處理的。

我們的軟件可以依託在其他硬件系統裡面,或者是裝自己的提供的硬件服務器上面。目前我們是傾向於提供自己的工作站,不受制於任何設備,不會給他們的IT的工作流程造成其他額外的負擔。只需要有一個接口,保證可以及時完成傳輸即可。


2 金匙醫學

路演人聯合創始人COO賈雪峰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金匙醫學是一家提供感染病宏基因組病原診斷服務的企業,也是國內最早從事宏基因組病原診斷服務的企業之一。

— 評委問答 —

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宋敏:在你看來,抗感染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宏基因組的應用場景又有多大?


金匙醫學聯合創始人COO賈雪峰:根據我們的測算,去年整個的抗感染市場的收費樣本和免費樣本加起來,總共在15萬例左右。我認為這個市場,仍然是具備一定空間的。

事實上,每年有1500萬左右人數選擇培養檢測,但培養的陽性檢測率是比較低的。我們和中日這些醫院做了上千例的樣本,發現利用宏基因組檢測的效率要比培養高出40%-50%。所以如果從培養當中的一部分人能夠分離出來,去接受宏基因組檢測,檢測效率會相對合理。

但宏基因組檢測也有一定的侷限性,流程較長,成本較高。無論怎樣優化,至少需要20個小時左右的檢測時間,而在終端價格中,成本高達1000元以上。所以目前宏基因組的檢測產品,更多被用在了住院的場景中,相比之下,宏基因組檢測在門診和快捷問診的場景中未必能夠實現。

我們假設從培養轉化到宏基因組的轉化率在10%左右,那麼整個的市場的檢測總人數應該是在100萬到150萬人的規模。因此,我認為宏基因組的市場空間會在100-200萬人的規模,而宏基因組檢測的市場定位則是針對微生物感染的住院患者。


3 易複診

路演人總經理 馬光磊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易複診是一家第三方處方流轉服務平臺提供商,圍繞患者處方服務需求和政府處方監管需求,打造政府監管體系和患者服務體系。

— 評委問答 —

中網投研究部總經理汪存富:你們的模式主要是和地方政府合作,未來如何實現商業盈利?最近關注到未來醫院的藥品已經不再加價了,外面的藥店藥品價格是否會加成?


易複診總經理馬光磊:易複診目前合作大多是代替運營模式。我們為政府搭建了軟硬件平臺,並且獲得了不少於多年的運營權。

另一方面,我們對商業機構開放了入駐。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有34個連鎖藥店,總計3700餘家入駐平臺。針對入駐的藥店,平臺會提供多樣的信息化服務,並收費。

政府引導下,醫院正在將品規數量進一步壓縮,這也就意味著在醫院裡可開出來的藥品品種正在變少,因此,有一些品種必然會流入外部藥店。同時,政府正在著手調整院內院外藥品報銷的協同性。最近兩年相關政策都在推進外部藥店的統籌報銷,最終會讓患者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但總體來看,院內藥品品種還是會佔大頭,未來院外處方藥市場的份額大概在40%左右,高於現有的市場份額。


軟銀中國資本合夥人武凱:現在處方流轉也是一個比較火的話題,在把市場做好的同時,在區域運營和擴張上,你們是怎麼做的?能否從人員的調配、擴張上具體談談?


易複診總經理馬光磊:基於政策的推進,我們設置了五個專區,區域選擇基本上都是已經出臺政策及對易複診試點認可度較高的地方。目前,東北區選擇的是遼寧,整個瀋陽的市級平臺已經建設完畢。西部區選擇的是甘肅和寧夏。此外,中部區域選擇的是河南和山東,南部區域選擇的是廣西,廣東。

其實處方流轉服務平臺建設的核心競爭,除了技術之外,和醫藥行業的聯合程度也是一方面。

對於市場擴張,目前我們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樣板帶動周邊,鑑於我們已運行樣板案例比較多,所以各地政府一旦考慮建設流轉平臺,基本都會找到易複診。第二種是和當地的醫藥企業合作,目前我們已經與34個連鎖藥企、20餘主流的配送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他們會主動推薦我們承接當地的建設。


4 嘉奧科技

路演人創始人CEO 馬科威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嘉奧科技是一家骨科手術機器人公司,專注於集現代醫學、深度學習、計算機圖形學、生物力學、傳感與測量技術、空間定位及跟蹤技術等諸多學科與技術為一體的新型交叉研究領域。

— 評委問答 —

中網投研究部總經理汪存富:機器人和醫院的合作目前進入到了什麼階段?手術機器人研發完成,在啟動銷售的過程中,是否需要通過國家藥監局的醫療器械認證?


嘉奧科技創始人CEO馬科威:我們和醫院的合作主要是在學術層面和臨床合作方面,特別是骨科機器人的開發已經深度參與到了整個研發、試用、優化和臨床的過程中。目前手術機器人還在國家產品註冊階段,預計明年下半年可以實現銷售。


君聯資本總監賈旭:關於軟件的部分,商業模式是怎樣的?關於手術機器人,設備成本較高,入院時間週期較長,在手術過程中也會涉及到一些開機費用,產品的定價差異化在哪裡?


嘉奧科技創始人CEO馬科威:關於商業模式,我們目前有兩種方式,銷售軟件和案例收費。在機器研發過程中,我們一直堅持核心模塊、核心技術和核心組件的自主研發,所以整個邊際成本是大幅下降的。所以,我們的定價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力。通過測算我們發現,我們的產品如果每年在100臺左右的手術的使用率情況下,醫院可以很快收回設備的成本。


5 袋鼠健康

路演人創始人 李徵鋒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袋鼠健康是一家健康管理信息一體化服務平臺,以體檢為入口,鏈接醫院、藥企、保險等資源,為用戶提供健康生態服務。


— 評委問答 —


創世夥伴資本董事範博:很多醫院自身也有體檢系統,完全用袋鼠健康體檢系統的目前有多少?體檢是一個很低頻的事情,如何提升銷售轉化率?


袋鼠健康創始人李徵鋒:目前已經有20多家醫院在使用袋鼠健康體檢系統。

體檢確實是一個低頻次事件,雖然每年只有一次,但客單價比較高。我們發現用戶在體檢結束,往往會選擇找一些專家做解讀分析,我們通過和互聯網醫院打通,為用戶接入醫藥服務和遠程診療服務。

如果用戶體檢結果很健康,平臺會根據用戶的整體狀況,定期做一些信息推送,增強用戶粘性。

如果用戶體檢出一些健康問題,平臺會向用戶推薦相關保險產品。例如,對於女性群體而言,乳腺增生髮病率較高,我們會推薦用戶購買客單價500元的乳腺癌保險。低風險的大病保險,是我們深度融合的一項收入。


約印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熊水柔:在體檢領域,無論是院內還是院外都有一些競爭,袋鼠健康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袋鼠健康創始人李徵鋒:隨著5G時代的到來,體檢系統已經進入更新換代的高速期。我們現在用的是BS架構的,通過直接部署雲服務器,即可應用到全院,效果較快。相比之下,傳統CS架構屬於在醫院內單機版進行部署,相對比較重,早已不能和雲架構相提並論了。

醫院在信息科的改善,現在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在功能方面上,我們疊加了人臉識別、無紙化的體檢表以及院內的導診等智慧功能。

我們通過和一些國企和央企合作,快速搶佔了To B的市場份額,目前已經與中石油、民生銀行等企業達成合作。


6 深度智耀

路演人創始人CEO 李星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深度智耀是一家醫藥研發AIaaS(人工智能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於打造一個端對端的AI驅動新藥研發平臺,賦能和加速全球藥企高質量、高效率地將藥物從實驗室帶到上市階段。


核心競爭力:以文本智能快速切入,廣泛覆蓋客戶,打造形成了覆蓋藥物發現、臨床研究、註冊申報、醫學翻譯、臨床與上市後藥物警戒一體化全鏈條產品。


發展階段/估值:B+輪/未披露(已完成)


運營現狀:已獲超過240家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客戶的信賴,客戶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及歐洲,並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7 精診科技

路演人聯合創始人 徐正清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精診科技是一家肝膽外科精準術前規劃的輔助工具提供商,面向醫院臨床科室需求,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智能輔助分析工具)。


— 評委問答 —


約印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熊水柔:市場上已經有很多的公開技術插件,你如何看待市場競爭?未來比較可行的收費方式是什麼?


精診科技聯合創始人徐正清:國外公司主要是在頭顱影像、心血管等領域做三維重建工作。而在國內,我們主要是做肝膽外科、泌尿外科這些軟組織實質性臟器的三維重建。

從本質上來講人工智能首先需要數據支撐,國外心腦血管疾病是高發病症,所以他們率先從這個病種切入。而對於國內來講,我們國家有1億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所以在肝臟領域的數據以及算法訓練方面,我們國家比較靠前,團隊的產業化以及研發能力也較強。

我們從去年開始經歷了很多市場競爭,根據我們自己所看到的以及醫院的反饋,在呈現的效果精確度以及相關參數計算的功能上,我們的優勢還是相對比較明顯。

今年年底我們會發布我們的術中導航的產品,產品將基於術前三維圖片的結果模型,給患者和醫生提供雙導航的服務。未來,我們可以把整個術前、術中、術後評估的解決方案打包,成為一種手術包形式。我們也關注到了很多地方開始按病種收費,對此也在做相應調整。


8 雲呼健康

路演人董事長兼CEO 陳小兵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雲呼健康是一家基礎醫療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致力於加速拉近城鄉基礎醫療服務水平,為基層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旗下有本地醫療健康生活服務平臺“覓健康”,平臺基礎設施與服務包括雲呼雲、雲呼物流、雲呼醫學、雲呼藥械、雲呼連鎖大藥房、雲呼醫教。


— 評委問答 —


金浦健康基金合夥人汪曉燕:項目現在是否實現了利潤?毛利率大概是多少?預計什麼時候能夠實現盈利?


雲呼健康董事長兼CEO陳小兵:項目投入2019年大概在1.09億元左右。毛利率是分成三部分:第一,SaaS部分的毛利率大概是40%左右。第二,檢測部分的毛利率在40%,也就是說一個標本產生100元,大概有40%的毛利率。第三,藥品部分的毛利率,我們分為三類,第一類控銷的毛利率是30%,第二類省代的毛利率15%,流通產品的毛利率大概5%。

我們去年沒有實現盈利,現在還屬於高速擴張的階段。基層基礎醫療資金的投入需求還很大,未來大概還會有兩三個億的投入。目前來看,全國基層醫療,無論是檢驗檢測還是藥品供應,都沒有統一的一張網,為小型醫療機構做服務。未來可能會有平臺型的公司,能夠將上下游資源鏈接並打通。在國內基層醫療服務建設和佈局方面,我們目前已經花了三年時間做一些基礎工作,但這條路還很長,未來需要不斷加大投入。

從檢驗業務方面來講,如果今年能做到10億元規模,我們就能實現盈餘。但我們今年計劃投入一個億左右,新建15個左右的實驗室。

我們預計到2022年可以做到200多億規模,到時候會實現全面盈利。關於我們綜合的毛利率的測算,未來是希望能在10-12%左右的水平。


約印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熊水柔:基層檢驗玩家比較多,你們在具體服務品類上是否會有延展?未來是否會做中型終端?


雲呼健康董事長兼CEO陳小兵:我們的品類擴張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層客戶,可能只會做500個左右的檢驗檢測項目,其中一級醫院能開展800個左右項目。第二部分是現在已有的上市公司客戶。在普檢的上市公司中,主要業務是三甲醫院的外包服務,做基層普檢的項目較少。其次,在我們合作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大多業務都是以基因項目為主。中國有1800多家獨立實驗室,其中只有200多家是做普檢,還有1000多家是做基因檢測的。而且我們發現做基因檢測研發生產是強項,但是缺乏營銷和服務終端的渠道,未來在基因檢測方面,產品價格會越來越低。

在2017、2018、2019年這三年的普檢業務拓展中,主要還是以疾病為主。我們希望到2021年,普檢會達到以預防為主的目標,我們也將以此來進行產品佈局。

未來,我們會成為一家預防疾病的類似於“天貓”的大健康醫療服務平臺。平臺上將彙集幾十萬醫生和診所資源以及幾千家上游供應鏈資源,所有人都可以在平臺上實現專業的定向服務。我們希望能在通過3年的基礎設施建設,來完善平臺的疾病診斷到預防到治療到康復到支付的閉環業務。


9 睿心醫療

路演人創始人 鄭凌霄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睿心醫療致力於打造心腦血管智能醫學平臺,開發基於人工智能、雲計算、基因檢測、模擬仿真等技術的系列產品,深度挖掘醫療數據中的信息,更精準的評估病情以及指導治療方案。


— 評委問答 —


國科嘉和副總裁劉君鵬:Heartflow的產品是否有進入中國的可能性?


睿心醫療創始人鄭凌霄:目前來看,雖然他們在國外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也已經進入醫保,銷售也不錯,但還是沒有具備進入中國市場的能力。當時國內有一家知名醫藥企業提出要和他們進行商業合作,被明確拒絕了。

目前,他們正在IPO上市準備階段,不會貿然開拓中國市場。但從個人角度,我認為他們進入中國市場反而是一件好事。作為醫療行業的一種新模式和新產品,推動起來需要非常多的資源、人力、和財力,而且需要非常對路的營銷戰略。他們在進入中國市場後,通過投入大量資源推廣、教育市場,會更快的在醫生群體中普及概念,讓一些國內廠商看到前景,資本和研發的激情也會被調動起來。


創世夥伴資本董事範博:在臨床方面,醫生相對比較謹慎,你認為FFRCT是否會取代DSA(冠脈血管造影)?醫生從認可到接受FFRCT模式,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睿心醫療創始人鄭凌霄:我個人不認為 FFRCT會取代DSA,而是讓臨床決策流程更加合理、精準、高效。因為DSA有自己獨特的臨床應用場景和存在價值。

事實上,FFRCT的應用場景是在DSA檢查之前,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大規模的篩查。FFRCT是評估冠脈供給心肌的供血量是否充足,DSA是評估血管的狹窄狀態的,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舉例來講,一根細水管有可能比粗水管流的水多。有數據顯示在50%-70%的非重度狹窄患者中,有高達35%的人FFR是小於0.8的,也就是說,供血功能是嚴重缺失的,需要進行支架手術。而因為狹窄並不嚴重,這部分患者會被遺漏,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所以在做DSA檢測之前,利用FFRCT進行大規模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認為,任何一個新技術在推廣到市場應用中時,首先需要有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其次,也需要設計好和醫院、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體系。我堅信,未來5年,FFRCT會得到非常快速的一個增長。


10 BionicM(健行仿生)

路演人創始人 孫小軍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BionicM(健行仿生)是一家致力於提高個人移動能力的智能可穿戴機器人的國際化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動力式智能假肢。


核心競爭力:產品搭載14個傳感器和ARM+FPGA芯片,迅速感知用戶意圖和環境變化,並通過仿生學實時控制電機,提供動力。細分行業為AI+醫療器械(康復設備),針對全球截肢人群(下肢)。


發展階段/估值:種子輪/未披露


運營現狀:總部位於東京大學的校內孵化器內,在東京和深圳同步運營。2019年10月在國際展會發布了最新的產品,計劃2020年年底量產,2021年1月開始銷售,已經和日本及中國的一些假肢廠達成初步合作協議。


11 思多科


路演人

聯合創始人CEO 張卓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思多科是一家專注於超聲領域,提供便攜式無創診斷超聲醫療設備及服務的公司。公司擁有自主的原研成像平臺,以及原研彈性成像和非彈性成像技術、三維多普勒頻譜成像等多項關鍵技術。


— 評委問答 —


約印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熊水柔:在國內,檔案超聲更多是被應用到臨床基層,面對行業內的一些挑戰,在產品推廣過程中是如何應對的?產品上市一年以來,銷售情況如何?


思多科聯合創始人/CEO張卓:目前,我們的產品針對的更多是臨床科室和廣大的基層醫生。從這次疫情來看,我們發現超聲醫生非常少。全國註冊在冊的超聲醫生只有三萬名,並不能滿足大量的需求。

據我們觀察,目前已經有一些疾病和操作指南將超聲引導寫進了行業規範,進一步明確收費細則。和超聲科收費相比,這種模式更加精簡併富有特色。對於基層醫生來講,這將使他們不受制於行業的限制。

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探討醫生的學習曲線。我們充分利用了設備和通訊結合的遠程教學視頻模式,並做了三個季度的嘗試。第一個季度制定規則,第二個季度實現規劃,第三個季度對規劃進行打磨。三個季度之後,我們發現效果非常好,不僅降低了學習成本,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還能夠規範行為操作,做出符合質控標準的影像。

我們目前的銷售數據非常不錯。我們和大型廠家進行了合作,針對不同學科和專業領域定製相應的模塊。另外,基於對基層題材和不同臨床科室專科的需求,目前,我們簽訂的合約數量已經達到了非常龐大的數額。所以,今年我們的主要重心會放在執行現有合約上。


12 未知君


路演人:聯合創始人CEO 譚驗

戰疫路演實錄:12家創業企業在線比拼醫療硬科技

項目簡介:未知君是中國第一家基於人工智能的微生態藥物研發公司,致力於用數據與人工智能突破微生態藥物研發行業的瓶頸,針對當前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開發出微生態藥物。


— 評委問答 —


觀摩嘉賓:現在和藥企的合作研發是一種怎樣的模式?


未知君聯合創始人CEO譚驗:我們現在正在和國內的一家藥廠進行聯合用藥的合作開發,具體合作模式是,我們出微生物的藥物,合作伙伴出他們的藥物和臨床開發費用,雙方共同進行臨床設計,最近進行商業利益的分成。

另外,我們和國內一家知名的益生菌企業合作,併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把菌株藥物開發的權益放到合資公司中進行運營和開發。


中網投研究部總經理汪存富:中國人和美國人腸道微生態存在一定差異,從美國收集來的數據是否會存在不適用的情況?


未知君聯合創始人CEO譚驗:我們從美國獲取的數據,確實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比我們想象中要少很多。通過對公共數據庫裡面人體腸道微生物的隊列研究的總結,目前科學界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的腸道微生物在總的水平上,相似度達到了80%以上。而且,腸道微生物組看起來複雜繁多,不同人種的腸道微生物到了功能層面還是比較保守的,相似度達到了 90%以上。所以,我們認為微生態製藥可以在不同人種間起到相同的調節性功能,從而作為藥物被廣泛的應用。


同題問答


基層醫療、體外診斷迎來新機會


1、疫情會給線上醫療的哪些細分領域帶來新機會?為什麼?

約印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熊水柔:一方面,這次疫情會推動互聯網醫療的行業的大普及,在患者的問診、隨診、處方外流、電商等細分領域都會有所促進。但整體看來,我認為互聯網醫療大局已定,關鍵還是要看已經跑出來的項目能不能抓住這波紅利,擴大用戶的活躍率,在政策推動下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在平臺搭建起來後,應該實現足夠交易量和收入,把服務很快做起來。

另一個方面,從院內線上互聯網看,疫情期間,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儘量減少醫護人員面對面服務的場景,能夠提高效率增加供給,並且達成共識。一些政府、智慧醫療評級、電子病例評級系統也已經出現了,在信息化方面,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領域將迎來更多機會,但關鍵也要看評審的制度是否有所突破。


軟銀中國資本合夥人武凱:我認為在三個行業將迎來機會。第一個行業是基層醫療,包括用於基層的一些RVD的檢驗,便攜式的PCR檢測儀、基層醫療的服務、基層醫療的第三方的檢驗。這次疫情暴露了我們國家在基層醫療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的事實。第二個行業是第三方服務,在這次疫情之後,第三方診斷還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同時,第三方消毒行業、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外包服務都將會是非常好的發展重點。

第三個行業是體外診斷,之前大家一直認為中國的體外診斷行業發展非常快,經過這次疫情,讓大家瞭解到這個行業並不飽和,在核酸檢測、分子檢測、NGS2代測序等細分領域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次,感染類檢測、便攜式小型化的PCR分子檢測,也將會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賣藥”這件事,外賣平臺和垂直電商都有機會


2、醫藥電商需求增加,這波流量會落到外賣平臺還是垂直電商?醫藥電商應該怎麼留存住用戶?

達晨財智主管合夥人傅仲宏:我認為均有希望獲取增量流量,各有客群。外賣平臺優勢在於急性健康需求的用藥或用品,1小時內解決需求,劣勢在於價格和品類體系。垂直電商優勢在於品類和電商運營的體系優勢。對於長期慢性的健康需求,可以主動營銷激發需求,劣勢在於物流時效。留住用戶是第一步的問題,在線問診、諮詢是增強粘性的有效途徑,社群和私域流量運營是可探索的增量流量來源,並且具備低成本、高粘性、高轉化率的優勢。


具備新技術先發優勢的創新公司能挑戰巨頭


3、各大巨頭互聯網公司都在佈局健康賽道,創業公司的出路在哪兒?

紫牛基金投資總監俞波:互聯網公司一般都還是佈局的是在線醫療、數字化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其實從整個醫療行業來看,所有創業公司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行業巨頭如果來做,應該怎麼辦。我認為未來醫療行業各細分領域的競爭格局會更加集中,巨頭有明確的併購整合趨勢。在巨頭高舉高打的策略之下,那些專注在明確的差異化場景之下,具備新技術先發優勢的創新公司,如果能夠快速完成產品的場景化驗證,才能夠持續發展。


AI賦能醫生,而不是取代醫生


4、AI在哪些方面能取代醫生,哪些方面不能?

中網投投資研究部總經理汪存富:這些年AI的發展取得很大的進步,但也導致大家對AI的期待過高。在關乎人的生命健康的領域,AI更多的是輔助醫生,而不是替代醫生。


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宋敏:醫療是保守的,所以無論從法規、從政策、從醫院的責任制度來看,AI都很難直接取代醫生。但是AI肯定能夠成為很好的醫生助手——在檢測上AI可能是一種IVD+或影像設備+,在治療上AI可能是一種醫生工具。

我對技術的發展持開放態度,也就是說AI本身可以達到非常高的高度,但是在醫療上,還是需要醫生去正確地使用包括AI在內的所有工具。與其說AI取代醫生,不如說AI賦能醫生。


紫牛基金投資總監俞波:我們從來不把AI和醫生放在兩個對立面上來討論問題。客觀上來說,AI目前的能力還是停留在單一功能層面,解決相對單一維度的問題,但是臨床診治是個綜合循證過程,這是目前AI沒法獨立完成的,必定是配合醫生,醫生為主,AI為輔。主觀上來說,要將AI在臨床上推廣,醫生的認可度非常重要,如果定位AI代替醫生,那麼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是一個非常混亂和難以市場教育的過程。


疫情是催化劑,推動了行業最難的部分


5、互聯網醫療在迎來契機的時候,也伴隨著一系列教育用戶和市場的挑戰,例如,獲客成本高、留存率低、盈利難等問題,創業者該如何應對這些難題?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宋敏:醫療是保守的,合規為先;互聯網是有衝勁的,突破為先。怎麼樣把這兩種業態有機整合,其實過去有太多企業經歷了試錯。我認為最先受益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會是在合規基礎上,對於未來政策改變方向有最敏銳的把握、和最充分的準備的。

這次疫情,其實是行業的一個催化劑,把行業發展最難的部分(政策突破的進程)加速了,那麼,你是不是在正確的賽道、有沒有準備,就非常重要。疫情帶來了高流量,即使留存率不變,也能帶來更多的用戶——而把留存率提高、做更好的商業模式,正是企業需要修煉的內功。


醫療信息化、抗感染領域研究被看好


6、2020年會看好什麼類型的醫療項目?為什麼?

中網投投資研究部總經理汪存富:看好醫療信息化、醫療設備智能化和基於AI+大數據的藥物研發項目。

我國醫院和醫療衛生系統的信息化和數字水平提升的空間還是很大。新一代的醫療設備將融入更多先進的IT技術,更加精準高效,醫療設備國產化也是國家政策導向和現實的需求。利用好AI+大數據新技術,有望成為彌補我國藥物研發尤其是新藥研發方面短板的機會。


紫牛基金投資總監俞波:在2020年,我們基金基本上還是延續之前一貫的投資主題和策略,不會受到疫情的影像而有變化。在醫療投資方向主要關注“技術創新,基層賦能,服務外包以及進口替代”等四大趨勢。

簡單的展開來說包括:核心技術獲得突破的創新器械進口替代(智能影像診斷設備,精準治療設備等);成熟技術的工業規模化應用(CRO,CDMO,載體制備等);新場景下的體外診斷產品新形態(伴隨診斷產品,POCT,微流控平臺,液體活檢等)、生命科學底層技術創新驅動的新靶點覆蓋(新機制,新通路,新靶點等)、新的藥物形態及解決方案(基因治療,細胞治療,腫瘤疫苗等)。

我們看好“技術革新與臨床需求雙向驅動下,對醫療場景重新定義,最終通過產品和服務遞送給最終的用戶”的醫療項目。


金浦健康基金合夥人汪曉燕:2020年抗感染領域會被大家重視,之前全球對於抗感染領域不太重視,包括抗病毒和抗菌。這次疫情期間,我們意識到在傳染病和微生物面前,很多時候是非常無助的。此次院內感染是一個比較大的引爆點,但其實平時情況下,院內感染的威脅也存在,之前可能沒有被重視。

這次疫情之後,感染性微生物的檢測也會被重視,相關科技領域的研發都會加大。有了現有的及將來應用的這些科技手段幫助急診科、感染科和門診,對於後續突發性的一些傳染病和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療和控制,都會有很大的助力。




預告 Notice:企業服務專場

2020年3月25日-26日

歡迎入駐機構投資人及優秀項目參加

▶ 路演項目報名

點擊閱讀原文,將填寫完整的《附件一:路演項目回執》及項目BP發送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 入駐機構投資人報名

入駐機構投資人需與當期路演專場的領域或行業相符,機構創始人/合夥人或投資總監優先;名額有限,以最終通知為準。

點擊閱讀原文,將填寫完整的《附件二:投資人回執》及投資人履歷、機構簡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諮詢:13811359462(微信同號)

報名截至時間:2020年3月22日23: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