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名臣李鸿章

多年以后,李鸿章在弥留之际,准会想起他进京赶考的那个遥远的一天。

1843年的这天,李鸿章奉父命进京参加乡试,日头正好,意气风发,他作下《入都》。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晚清中兴名臣李鸿章

如他所愿,举人、进士皆中,受业曾国藩门下,一生事业开启。

1853年,太平军起,曾、李各自回乡办团练。李鸿章“专以浪战为能,翰林变作绿林”,团练经历让他慢慢知道,带兵之道不在一时胜负,匹夫之勇逞不得。

1859年入曾国藩幕府,曾遇大事常犹豫再三,生性“懦缓”。李鸿章在旁数言而决,明快果断。

1860年秋,李鸿章认为移师祁门处万山丛中,乃兵家所忌“绝地”;李元度虽长期追随曾国藩,但“文人大言”非将才,不足以重用。李鸿章这时的战略和用人眼光已在曾国藩之上。

1863年,苏州太平军投降献城,但李鸿章发觉八降将屯兵半城,武装尚未解除。“变生肘腋”,他细思极恐,迅速诱杀八降王。

“此事虽太过不仁,然攸关大局,不得不为。”眼明手辣是李鸿章。

晚清中兴名臣李鸿章

鸟兽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太平天国威胁解除,曾国藩功高震主,如履薄冰,遣散众多湘军。

李鸿章则看到,“目前之患在内寇,长远之患在西人”,主张保留淮军。

1865年起,李鸿章创建江南、金陵和天津机器制造局,发力军工。置办船务局、矿产局和电报局,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晚清中兴名臣李鸿章

1894年,甲午海战北洋舰队覆灭,次年签订《马关条约》。一时间签约的李鸿章成众矢之的,朝廷职位被解除,他闲居贤良寺,感慨万分:

“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

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

1901年李鸿章受慈禧复用,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签字回来,大口吐血。

晚清中兴名臣李鸿章

病床上,他一息尚存,过往种种浮现,逐渐淡去。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年少自信所学经世致用,暮年落得丧权辱国之名,可谓造物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