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周围人的不幸遭遇写到故事里,是不是不道德?

小小织梦者


有一个公号主,在自己的文章里面说,自己因为揭露原生家庭的问题,被父母骂不孝,被朋友谴责。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容忍,何况是别人。

估计很多人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搬进小说,特别是不如意的,残酷的,曾经的不耻经历,都会心生不满。

我觉得很多人都会觉得写朋友的故事,就很好,哪怕是不好的,至少证明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至少还有人去关注你的故事,否则人生多无趣啊。

我就爱和闺蜜探讨曾经的龌龊事情,彼此调侃,彼此嫌弃,却也乐在其中。

因为曾经的自己,是镜子,是参照物,可以自己更好的前行。

当然了,我不太赞成,未经别人允许到处散播别人的隐私,而且实名散播。这是不道德的,也是我们应该谴责的。

至少要做一些改编,起到写文的作用就行。


惊鸿苑


换一个角度,我是那个被你写进故事的“主人公”。

今天吃完饭,没事就躺在沙发上开始刷手机,有位朋友更新了一篇文章,我好奇地点了进去,看完后整个人都愣住了,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我本人。

关于自己的悲惨遭遇,我不想去会议,可就在此刻,我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一样站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之上,任由身边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围观品谈。身体开始抽搐,愤慨占满了我的整个身体,最终却还是没忍住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朋友,如果你认识故事中的人,建议还是要咨询当事人,如果他(她)本人不介意,你可以以化名的形式抒写关于她(他)的故事。

在国外此事和隐私挂钩,在我们国家,此事和个人道德相关。



小C杨


年前发生的事,一个阿姨坐公交车,上车投了纸币,司机说:怎么只投一元;阿姨:我投了两元,只是折起来而已;司机:我就看到你投了一元;阿姨:我真的投了两元,要不是投进去了,现在拿不出来,要不然就可以证明了;司机:经常有人就是这样,说投了两元,其实只投了一元。此时那个阿姨显得非常尴尬,怎么都无法证明。我在想,若是国内公交车投进去能够自动识别金额并播报,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木头的爱情


故事是来写人间百态的。把周围人的不幸遭遇写到故事里,并不是不道德的 而是一个素材

把这个素材用故事情节告诉读者们 读者们会告诉家人们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为什么遭遇不幸 比如就像我妈妈👩 我妈妈在家里就是主人公 干的活多 主外主内的活都在了 农村的活很重很累 但我妈妈为了让我们家人生活过得好 她没休息过 生病了买点药 不舍得去医院检查身体看看 慢慢的病情加重了 才不得不去医院 要做手术了 做了手术几个月后 不幸的还是走了

所以不幸遭遇用故事告诉我们 该休息的时候休息 该检查该舍得的要舍得 为自己为家人 该警醒的要注意 健康最重要



晓丽玲玲


不会,我一直以为很多事都必须自己去经历,但是当我经历了以后,特别痛苦,我反而更希望通过一些故事去明白,去学习。

突然明白了一句话,为什么要多读书,因为书记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但是通过书,可以去少犯错,才明白为何要多听,多读。


Elven11e


把周围人的不幸遭遇写进故事,只要你站在公正、同情的角度去,都是很道德和正义的。当然你是一种兴灾乐祸地讥讽态度,却是一种很不道德和礼貌言行,会遭到观众的唾弃与抨击及无眼看。

我们伟大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鲁迅将社会底层的酸腐小知识分子孔已已,

小农代表闰土,小资产阶级伊藤教授的小、底通过一定手法表达出来,为其类劳苦大众鼓与呼,以期让社会其他阶层来正视重视他们。

国外如莫泊桑的项链;沙士比亚笔下的安东尼奥等都是反映最底层人的不幸遭遇。

现在,中国掀起在奔小康道路上力争不掉一人,不落一户。优先解决弱势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并对困难群众进行精准帮扶。广大扶贫专干将他们的生活生产难为遭遇向上审报,核查,也有相当部分文化工作者通过故事等艺术形式向社会公开他们的不幸,以达到有识之士进行同情捐助,或一对一的帮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俗语说的好,好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反映不幸人不幸遭遇故事时,请适当注意用语不伤人就好得很!

希望此类故事早见屏端,为其请命护助!


哭哭哭蹦蹦蹦跳跳跳


文学创作是一门艺术,周围及所有我们所了解的人和事,都是创作的素材。为了避免伤害到艺术原型,人物的相关信息要进行处理,如他住在东山村,你可把他写成住西河村。他叫王老三,你可写成李小四,等等。

其二,写文章要么表达对主人翁的同情,要么让读者引以为鉴,别再发生这样的悲剧。你没有真名实姓地揭谁的隐私和伤疤,既不会若官司也不存在不道德。

其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原材料,文学艺术是提炼品。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文章中的“我”,不一定是作本人。

其四,写故事要给人警醒,引人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如果像《黑色星期五》那乐曲一样让人听了不想活,那就不应该了。

其五,写故事不要顾虑太多,只要避免触众怒,让人读后受益,就可放心写。多写多改,就能写生好故事来!

祝早获成功!





张怀飞


不要这样想。鲁迅写过,写过,写过,这些故事,深刻地描写了旧时代人民的愚昧和苦难,引起所有读者深切地同情,激起人民群众要改变现状的力量。鲁迅的小说,是在观察了他目力所及的社会生活,他亲眼看见了社会的痼疾、贫穷,他把这些素材经过酝酿,通过他那支深刻、泼辣、幽默的笔,写了出来。鲁迅以深广的忧愤,写了所见所闻,又经过丁艺术加工,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A鲁缓


你会想这么做,想必他的不幸遭遇一定有你想要分享的地方。

我觉得没有不道德,因为你会思考这个问题,证明是在乎他人感受的一个状态,这种状态和心境对写东西的初衷不是心怀恶意的。

那么最重要的是被写的人能够理解你,他理解你就道德不理解你就不道德,所以周围人的看法才是这件事道不道德的衡量标准。

就像施工噪音不道德,可是你知道这是在赶修隔离疫情的医院还会怪噪音不道德吗?你会怪那些日以继夜辛苦开着机器建设的工人他们发出的噪音打扰到居民生活吗?

所以出发点和被理解非常重要,如果是正面的而且能够得到周围人理解的那便写吧,分享出来又何尝不是让有不幸遭遇的周围人发声呢。

但是得注意写法,一定对阐述不幸遭遇的故事后留下一些令人反思的道理,并对这些事和人表达出鼓励或者关心。

道德的标准不在于你写周围人的不幸遭遇,在于你抱着怎样的的心态去写,在于内容的初衷。


CHEN友友


不算不道德

我简单说下我的看法

1丶把别人的不幸遭遇写在故事中,不能说不道德,道德,是对人精神的一种评判,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一些看法,本来就是没有统一界定标准的,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理解;

2丶提问中,故事是重点,既然是故事,就存在一定的技术创作加工,故事也本来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在阐述别人不幸遭遇时采用了化名,并且抹去了一些个人色彩痕迹的话,根本不够成道德层面的伤害;

3丶别人不幸遭遇作为一种故事分享出去,让另外的人看到,也可以作为宝贵的人生经验教训,使有类似经历的读者少走弯路,避过雷区,有正面教育意义;

4丶我们不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们只是陈述事实,对事不对人,做到警醒,告诫作用;

所以综上我觉得采用脱名,加工,等方式转述别人不幸遭遇为故事,并不涉及道德层面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