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朝代,叫什么?有何历史?

一个1说真话的人


纸币的起源在我国至少已有1000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北宋建隆元年在四川印刷的“交子”,由大商户印发,3年兑换一次,是纸币的原始形态。

纸币是指以柔软的物料(通常是纸张)造成的货币。相较硬币,纸币的面值通常较高。纸币最早在中国产生,宋朝的交子、会子,作为类似今日汇票的功能,是纸币的前身,而正式发行广泛流通的纸币是在元朝,但元中后期以后,即由于印纸钞过量,造成严重的通货澎涨.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大钱一千枚重二十五斤,买一匹罗需中钱二万枚,重二百六十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因而宋真宗时(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

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 “交子”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重大进步,在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发行和使用纸币。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纸币的流通面并不广,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属货币,我国大量发行及使用纸币,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乐天谈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纸币的朝代,对于最早出现“纸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解决“流通不便”的问题

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因为在北宋初年,四川地区买卖用铁钱,体重值小,一千个大钱重二十五斤,而买一匹绢需要九十斤到上百斤的铁钱。如此分量,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在商人之间发行了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用来代替铁钱的流通。

二、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

随着宋朝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一些商人采取“联合专营”的方式,设立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且在全国各地设分铺。借着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便可以直接用“交子”来支付了。

三、解决“信用凭证”的问题

当“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最后,“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宋代朝廷的认可,进而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


由此可见,纸币“交子”的出现,是与流通、经济发展、信用凭证密不可分的。


草竹道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

宋真宗时(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

意义:“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军迷陆小六


中国最早的纸币叫交子,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据考证,其发行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最早在成都万佛寺内印制,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也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

交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枚铜钱抵铁钱十枚,每千枚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拉船载,很不方便。

成都是重要的经济重地,而且,蜀汉通往外界的道路又异常崎岖难行,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武安历史文化


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国学日知


中国的货币历史丰富,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学名叫交子。

交子,又称“官交子”,它出现是市场交换的需要也是推进市场经济活动的关键。北宋年间,四川成都的市场货币是铁钱,往往为了交易一匹布要携带近百斤的铁钱去交易,这对于交易的商户来说极为不方便。于是成都的16户商户推出交子,一种纸质的凭券,这种纸券由商户开办的交子铺进行管理。使用者用铁钱去换取标有同等价值的交子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交易完成后再到交子铺去换回同等的铁钱。由于携带方便,利于交易,这种交子就由政府推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的出现,是劳动者的智慧,也是市场交易的需求




爱铲屎的猫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交子”。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

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兑现时每贯须扣除30钱。成都16户富商为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开民间金融之先声。他们每岁在丝蚕米麦将熟之时,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缘御寒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叫交子。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兑换时每贯必须要扣除30枚铁钱。成都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看床。民间金融的先声。他们每岁在丝蚕米麦将熟之时,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




三毛三毛


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代,叫交子,是当时的四川成都人发明的,交子的出现是有其特殊的背景的。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兑换时每贯必须要扣除30枚铁钱。成都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看床。民间金融的先声。他们每岁在丝蚕米麦将熟之时,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纸币。

随着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16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首届发行“官交子”126万贯,准备金率为28%。

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交子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备了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要素,将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远远抛在后面。



一张地图游世界


中国货币史

中国早在宋元明三朝时期就展开了规模宏大的纸币试验,而也正是这一阶段的失败,构成白银在中国最终胜出的重要一环。

银在中国五代之前更多作为装饰工艺使用,金在汉代之后作为支付也不多见,唐代货币制度更是钱帛并用。到了宋代,银的使用从上流社会走向民间,逐步开始有了一定的支付地位,各类笔记小说以及物价记录中关于银的记录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西方中世纪金银复本位的同期,中国纸币试验从北宋开始就颇具规模。

北宋交子最早发行于11世纪初,也就是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流通近80年,比西方国家最早的纸币提前了六七百年。

纸币诞生在北宋

1、体现了宋代经济的繁盛,这可能是中国经济全面超过西方的历史顶点。

2、也源自当时帝国征战的战争开支与财政压力,为纸币的扩大使用创造了历史条件。

宋一代,边患不断,辽、金、蒙古都军威赫赫,宋朝与之对峙数百年。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不仅经济实力在中国古代王朝中高居第一,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也突飞猛进,但在浩大军费财政压力之下,这也造成纸币的历史机遇。可惜的是,由于纸币首先是服务于朝廷的战争财政需要,随着军事吃紧,纸币也在无约束滥发之下崩溃。

随后的元明两朝也步其后尘,将纸币之弊放大于无限,发行了各类钞票,这些钞票逐渐走向不可兑换,部分具有法币性质。

随着纸币的兴起,白银的地位最开始并不具备合法性,元代曾经抑制用银,而明代初期也曾经禁止白银。明朝在中后期对白银解除禁令,白银的货币地位获得法律认可,嘉靖年间官方正式规定了白银同钱的价格。从此,白银地位达到最高,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仍旧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