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發展史:劍指遼東

滿族發展史:劍指遼東

編者注:@瓦剌勇士長期在他辦的2020天津滿族文化交流社(精英群)內講滿族歷史,受到大家一致好評。他將陸續整理文字資料,在這裡給大家講滿族歷史,歡迎大家發表自己意見,一起討論有關歷史問題。

2月16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

2月17發了文章《滿洲起源的傳說》,

2月18日發了文章《滿族歷史:肅慎的出現》,

2月19日發了文章《肅慎名稱以後的滿族歷史》,

2月20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初露鋒芒》,

2月21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輝煌歷程》,

2月22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黑水崛起》,

2月23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大金國崛起》,

2月24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大金國與中原的邂逅》,

2月25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大金國的國朝文派》,

2月26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文藝復興》,

2月27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依蘭福地》,

2月28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女真諸部雲起》,

2月29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建州女真六貝勒》,

3月1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扈倫諸部》,

3月2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啟運之都》,

3月3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老罕王崛起,得道多助》,

3月4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日落扈倫》,

3月5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日落扈倫(二)》。

3月6日發了文章《滿族發展史:日落扈倫(三)》。

今天發第二十部分。

滿族發展史:劍指遼東


劍指遼東

輝發部源於明朝初期在忽兒海(今牡丹江)地區設置的“忽兒海衛”(行政機構),管轄地包括松花江下游地區。後來明朝改忽兒海衛為“弗提衛”,由“塔失為”指揮。後來惱納、塔失叔侄發生“爭印事件”(奪權),明朝廷為平息紛爭,將衛一分為二,以惱納領忽魯哈衛,以塔失掌弗提衛。弗提衛以今天黑龍江牡丹江口以下(今富錦縣)為中心。至星古禮為弗提衛首領時,率部分部眾南下至今呼蘭河流域“扎魯”(音譯)地方,後投納喇氏噶揚噶圖墨土(居璋地),2人殺牛祭天盟誓,從此改姓納喇(nara)。傳至“旺吉努”(王機砮)為首領時,南遷至輝發河地區,築城於“扈爾奇山”(今吉林省輝南縣輝發山),始稱輝發部(以地為名)。

公元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輝發部“拜音達禮”被努爾哈赤所殺,輝發部滅亡。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基本統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元,史稱“後金”。兩年後,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歷數明朝壓制建州,偏袒葉赫的行經。開始揮戈中原,誓師伐明!當時諸部相繼歸順,只有葉赫最為強盛,當努爾哈赤準備攻取葉赫部之時,明朝開始介入此事,派兵駐守葉赫東,西兩城,(當時葉赫作為後金政權最大的敵人,如果被收腹,意味著明朝對東北地區管轄的癱瘓)。努爾哈赤經過一番考慮,決定暫且放棄攻打葉赫部,將主攻方向改為撫順,為日後一統中原打下基礎。公元1618年,後金政權攻克撫順,撫順守軍兵敗城陷,消息傳到北京,使得萬曆皇帝大為震驚,同時也使明朝開始正式重視女真,萬曆皇帝此時此刻真的按耐不住了,為了剷除心腹大患,明朝決定於公元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聯合葉赫部和朝鮮一起討伐後金政權,(實際上明朝早有平定遼東的計劃)明朝調動八萬(一說十萬)兵馬挺進遼東。企圖一舉殲滅後金政權,直搗“興京”(赫圖阿拉hetu ala)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是地名——位於撫順市大夥房水庫東南。《御製薩爾滸戰事詩》開基創業日興京,廿萬明師一鼓平。心膂股肱克大敵,父兄子弟肇皇清。據險設伏選精騎,列陣飛石盡勁兵。尚間崖頭方破隊,斐芬山畔復摧營。八旗赫濯雷霆迅,四路奔逃風雨警。是月,明國派總兵杜松(榆林人)王宣(保定總兵 榆林人)趙夢麟(陝西人)劉挺(江西人)李如柏(遼東總兵 鐵嶺人)馬琳(宣府人)賀世賢(榆林人)副將麻巖(大同人)監軍廣寧分巡道張銓(大名府人)海蓋道康應乾(河南人)遼陽分守道閻鳴泰(保定人)開原道潘宗顏(宣府人),文武大臣統兵二十萬,侵入滿洲(manju)。

明朝任命楊鎬為遼東經略,指揮大軍進攻努爾哈赤。並且讓葉赫部以及朝鮮一起參與進攻(適得其反)。一開始計劃三月份出征,後經上方催促,只好提前一個月進軍,當時明軍兵分四路分別是:北路由馬林統領一萬五千人,加上葉赫部騎兵。西路由山海總兵杜松統領三萬餘人,從瀋陽出發經撫順直奔蘇子河一帶。李如柏率領兩萬五千人,從西南進攻。南邊由劉挺率領一萬兩千人,外加朝鮮軍一萬餘人從寬甸堡出發。努爾哈赤得知明軍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隨即採取了“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

滿族發展史:劍指遼東

明朝幾路大軍中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力,從瀋陽一路浩浩蕩蕩挺進遼東,當杜松聽說,後金軍在“界樊城”修築工事,急忙下令進攻,當三萬主力臨近“吉林崖”時,杜松發現,此地勢不適合大兵團作戰,立即將兵馬一分為二(杜松的冒然進攻給戰役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杜松當時想依靠火器營在野戰中佔得優勢,卻因為缺少騎兵的協助很快被後金軍打的狼狽不堪,很快被消滅殆盡,“杜松”也喪命於亂箭當中。這時後金軍隊開始攻打北路的馬林,馬林得知主力軍杜松以被消滅,於是採取了防守反擊的戰術,將自己的軍隊行駛至“尚間崖”,實際上馬林如果直接正面應戰,可能效果會更好,因為後金軍是整體打局部,與杜松之戰勢必消耗精力,此時馬林部以逸待勞,但是,馬林考慮的是與杜松的糧草輜重會師“斐芬山”(無形中給自己至於死路),雖然明軍的火器營給了後金軍很大的傷害,但是,沒有騎兵部隊也是無法取勝,這時的馬林將希望寄託在葉赫部的騎兵部隊。結果事與願違,馬林的軍隊也被吃掉。

這時候後金開始主攻劉挺的南路明軍,實際上南路軍隊戰鬥力並不弱,只是裝備比較落後,再加上當時因為地形原因,半路上耽誤了時間,這時努爾哈赤並沒有主動出擊,而是讓金軍化妝成潰散的明軍,引誘劉挺走進埋伏圈,(當時幾路明軍將領並不團結,互相爭功心切,再加上分兵作戰互相併不瞭解戰情)。

當劉挺聽說杜松大軍已經攻打努爾哈赤,害怕被杜松搶了頭功,立即命令將士加速前進,豈不知努爾哈赤早已“守株待兔”,這也是明軍最後的機會,此戰,後金軍充分利用了騎兵部隊的優勢,一鼓作氣,消滅了劉挺部。那麼,李如柏這個時候在哪裡呢?實際上李如柏並沒有參與戰鬥,而是選擇了撤退,也算是保存了勢力。

就這樣,“薩爾滸之戰”歷經五天,共消滅明朝軍隊四萬五千餘人,繳獲大量武器,提升了後金政權的士氣!縱觀這場戰役,明朝可謂是舉全國之力討伐後金,青山處處埋忠骨,陣亡的明軍將領絕非貪生怕死之輩,也絕不是酒囊飯袋,他們只能說是大明王朝腐朽無能的犧牲品。與其說是後金軍隊驍勇善戰,還不如說是明朝的指揮不利造成的慘劇,數萬明朝將士含恨血染黑土地。此戰大勝後,努爾哈赤開始準備攻取葉赫。


作者瓦剌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