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中,擺著炒雞蛋的里根總統看到我盤子裡螃蟹說:咱們交換吧


國宴中,擺著炒雞蛋的里根總統看到我盤子裡螃蟹說:咱們交換吧


▲1984年裡根總統訪問中國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國總統里根和夫人南希訪問中國。里根夫婦抵京當晚,李先念主席設宴招待。宴會上的菜以海鮮為主。禮賓司事先已瞭解到里根不吃貝殼類海鮮,所以上貝殼類海鮮時,廚師專門為他做了別的菜用以替代。

第三道是螃蟹,其他中外客人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而我(時任翻譯)對螃蟹過敏,只能“望蟹興嘆”。擺在里根面前的是一盤金黃色的炒雞蛋,還有一些配菜,他也沒動筷子。過了一兩分鐘,里根悄悄問我:“你這盤子裡是什麼?”我回答說是螃蟹。“那你為什麼不吃?”我解釋說對螃蟹過敏。他眼睛一亮,說:“我很喜歡吃螃蟹。我雖然對貝殼類食品過敏,但對螃蟹不過敏。咱們交換吧。”

哈,有這等好事!我欣然同意。於是,美國總統真的把小翻譯的菜拿去吃了,還邊吃邊稱讚“very good”(很好吃)。我也毫無顧慮地夾起總統的雞蛋往嘴裡送。里根又悄悄告訴我:“實際上我不是對所有的貝殼類海鮮都過敏,只是對某類貝殼過敏,但為了保險起見,白宮就通知中方說不吃貝殼類海鮮。”他嚴肅地囑咐我,不要告訴別人,以免引起麻煩。

國宴中,擺著炒雞蛋的里根總統看到我盤子裡螃蟹說:咱們交換吧

▲里根夫人在西安街頭挑選紀念品

宴會上有一道點心叫龍鬚麵,“龍鬚”直譯成英文是“龍的鬍子”,外國人聽了覺得可怕,所以有人將它譯成“仙女的頭髮”。我把此事講給里根聽。他說:“仙女的頭髮,可愛的名字。”這對我很有啟發:翻譯不只是對號入座或意思轉換,還要考慮到文化上的差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一場宴會,里根吃得不多,也許是長途旅行累了,也許是對中國菜不習慣。到了第二天的國宴,他就顯得活躍多了。

宴會上有一盤琥珀核桃仁里根很喜歡吃,他不斷地用筷子去夾,還往我盤中夾了些。那時,冷盤不分食,翻譯要幫客人夾菜。我在給里根夾菜時,美國記者照了下來,第二天登在《紐約時報》第一版。美國駐華大使恆安石的夫人拿給我看,照片的說明是:一位不知身份的女士教總統用筷子。其實里根用筷子基本沒問題,只是有些菜夾不起來。我曾勸他用刀叉,他說:“不,我可以試試。”

國宴中,擺著炒雞蛋的里根總統看到我盤子裡螃蟹說:咱們交換吧

▲里根總統學會了敬酒

中國是禮儀之邦,宴會敬酒的習慣是周恩來總理傳下來的。在宴會上,我方領導致祝酒詞後,要走到主桌的每位客人前敬酒。恆安石大使曾在第一天的宴會上跟里根總統介紹了這一做法,並建議他也如法炮製,講完話後去敬酒。但總統顯然沒有完全聽明白,當我方主人致完祝酒詞,與里根碰杯後向其他客人敬酒時,里根也匆匆從另一方向開始,準備向客人們敬酒。我急忙阻止,恆安石大使也過來解釋說,現在是中方敬酒,還沒輪到他。里根聽後,兩手向上一攤,笑了笑,對我說:“這是保留節目。”

——摘選自《環球》2016年0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