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釐米波"還是"毫米波"?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任正非的選擇是對的

據媒體報道,不久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公佈了一個消息,美國耗費百億美元回收了3.7GHz~4.2GHz的通信頻段。這意味著美國自己都“放棄了”毫米波,開始研究釐米波頻段的5G!


首先,簡單介紹下毫米波和釐米波。
選擇釐米波,意味著5G網速可能不能達到極限。而如果選擇毫米波,5G網速就會更快,但是毫米波的覆蓋距離太短,不利於未來5G網絡的落實發展。釐米波可能網速會稍差一點,但是性價比高,易於普及;而後者網速更快,但是成本更高,因為覆蓋距離短意味著要多建很多基站。

5G

其次,國際上毫米波和釐米波之爭。
在5G發展初期,5G標準,也就是釐米波跟毫米波的選擇成為了許多通信企業最糾結的問題。當時,以美國為首的通信企業是認為毫米波更先進,釐米波相對落後,為了後續更好的發展,最好還是研發毫米波。而華為任正非則是認為,雖然釐米波不如毫米波先進,但是勝在覆蓋範圍大,建設成本低,而世界上其他國家大多又都不是特別富裕,所以,在未來,更先進的毫米波反而不會吃香,釐米波才會是主流。

5G

第三,任正非為什麼選擇了釐米波。
此前,有媒體對任正非進行拜訪,詢問他當初為什麼會選擇相對落後的釐米波來當5G網絡的載體,而對於記者的提問,任正非只是說了一句:運氣好而已。只靠運氣?明顯不可能,任正非作出這樣的選擇,離不開他腳踏實地的思維以及出色的時代判斷力。值得注意的是,華為雖然專攻釐米波,但是對於毫米波的研究也沒有落下,而華為先易後難的做法,無疑會給華為未來研究毫米波積累更多的經驗,同時也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5G

毋庸置疑,眼下在5G領域,中國已經遙遙領先美國,而中國能做到這一步,則是跟任正非的“選擇”分不開。老話說的好,偉大的人總是謙虛的,任正非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