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历经三世,曹睿死前将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封为辅政大臣。而后曹爽专权,意图谋害司马懿。司马懿为求自保,找准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趁曹爽带兵出去打猎之际,带着三千死侍控制了朝局。尽管占领了首都洛阳,却仍然无法拿下曹爽,于是使用计谋欺骗曹爽回城。曹爽胆小无能,不敢放手一搏,不听桓范的建议,选择投降,最后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曹家的后人几乎被杀光了。

桓范在曹爽犹豫不决的时候,多次给出建议,和司马懿抗衡到底,但是曹爽没有听取。

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桓范死谏

如果曹爽听从了桓范的建议,结果会如何呢?

首先分析一下局势:

司马懿手上的兵马只有三千死侍,和数量有限的文臣武将,战斗力不过如此。

而曹爽手里有着强兵悍将,还有天子随行,实力和声望都领先,优势很大。

如果曹爽接受了桓范的建议,他至少有三处胜算:

一、地方支援

高平陵事变之后,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等都陆续反抗司马氏的统治,说明他们是忠于曹氏的。虽然曹爽当时位于邺城之外,但是地方的武装力量都会听天子的号令,只要一声令下,地方部队马上就会来兵支援,到那时候,大军压境,司马懿不可能有胜算。

二、给机会站队

高平陵事变其实是一次政治上的变革,矛盾不断被激化,”高平陵事变“把百官的态度摆出阵型来了。这个时候的局势就是,成王败寇,赢家通吃。这个时候要认清楚的事实是,城内的人不都是司马懿的人,曹爽自己手上也不都是自己的人。曹爽需要做的是,尽力争取到这些人的支持。表示如果秋后算账,站在我这边的赏,站在对面的杀,有这样杀伐果决的态度表示出来,一定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毕竟天子在身边,权力在手里。

三、曹氏宗亲的势力

曹爽在朝中把持朝政,在外更是把军权都交给自家人,比如长安的夏侯玄,而司马家族并没有军事权。

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夏侯玄

夏侯玄

所以曹爽只要带着皇帝远离洛阳,司马懿一点机会都没有,反而会落得一个扰乱朝纲的罪名,被整个魏国讨伐。司马空有一座城池,又能坚持多久。

以上应该就是桓范的思路,但是曹爽贪生怕死,相信了司马懿的鬼话,进城投降,将曹家的江山社稷拱手送给了司马家。

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曹爽

另外一方面,从司马懿的角度来思考,这次”高平陵事变“本就是无奈之举,控制都城简单,但是真的要搞内斗,军队相残,即使哪一方获胜,最后也是虎视眈眈的蜀吴两国得利。所以司马懿的胜算只有一点,那就是劝降曹爽。于是司马懿派老臣蒋济去劝降,竟然真的成功了。如果真的打起来,司马懿自己纵使用兵如神,也没有胜算。但是架不住自己的对手是个懦夫,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就下赢了这盘棋!

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高平陵事变

假如“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没有获胜,魏国继续掌权,相信最后统一三国的很有可能是吴国或者蜀国,因为曹爽这个草包撑不起魏国的江山,只会带领国家走向灭亡。

虽说司马氏夺权,权力来得不光彩,但是司马氏确实有实力,司马懿平王凌之乱,司马师平毋丘俭、诸葛诞之乱,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灭吴,最后统一三国,结束乱世,完成统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为历史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