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地管理法》出臺,快來圍觀

新《土地管理法》出臺,快來看看有什麼亮點

新《土地管理法》出臺,快來圍觀


2019年8月26日上午,第十三屆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土地管理

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決定。一起來看一下

修改後有什麼變化吧!

12、將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六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引導因地制宜輪作休耕,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維護排灌工程設施,防止土地荒漠化、鹽漬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汙染。”

  13、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八條,刪去第三款。

  14、刪去第四十三條。

  15、將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修改為:“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按照國務院規定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或者其授權的機關批准。在已批准的農用地轉用範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外,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16、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五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

  “(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社會福利、市政公用、優撫安置、英烈保護等公共事業需要用地的;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用地的;

  “(五)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的;

  “(六)法律規定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

  “前款規定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建設活動,還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第(五)項規定的成片開發並應當符合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

17、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四十六條,刪去第二款中的“並報國務院備案”。

18、將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八條合併,作為第四十七條,修改為:“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範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多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19、將第四十七條改為第四十八條,修改為:“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徵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20、將第五十五條第二款修改為:“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具體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報國務院批准。”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供一般性閱讀參考,不應做為針對特定事務的法律依據;

●如果您需要專業法律指導,我們建議您向有資格的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文中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互聯網開放平臺,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版權方在兩週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繫,我們將積極配合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