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花花公子範柳原本質是“精神流浪兒”?

花花公子範柳原本質是“精神流浪兒”?《傾城之戀》中的男主人公究竟是怎樣的形象

張愛玲的中篇小說《傾城之戀》是能夠代表她愛情觀的一篇作品,其男主人公範柳原的人物形象一直以來也被廣大讀者議論紛紛。

《傾城之戀》:花花公子範柳原本質是“精神流浪兒”?

他是一個飽經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學生。從出場開始,他就不停地輾轉於上海、香港、英國、馬來亞等地。然而範柳原是南陽鉅商之子,家財萬貫,父親是一個華僑,母親是個交際花,兩人非正式的結合使得他們母子不能回國,直到父親死後,才回國繼承遺產,並因此與父親的正房太太一族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賽。雖然最終勝利了,卻再也不能回那個家了。致使“他年紀輕輕的時候受了些刺激,漸漸就往放浪的一條路上走”,具體就表現為喜歡對女人甜言蜜語,對感情玩世不恭。

《傾城之戀》:花花公子範柳原本質是“精神流浪兒”?

以著名翻譯家“傅雷”為代表,認為範柳原,是個用情不專的風流放蕩之輩。我一開始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是持這種態度,從讀者的角度淺顯的去認識範柳原而沒有深入挖掘情感的本質。他縱情聲色的外表容易使人認為他是用情不專的風流放蕩之輩,這種觀點可以在小說文本里得到佐證:

範柳原還未現身,徐太太就告訴他們範柳原從英國回來的時候,“無數的太太們緊扯白臉的把女兒送上門來,硬要推給他,勾心鬥角,各顯神通,大大熱鬧過一番。這一捧卻把他捧壞了,從此他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他年紀輕的時候受了些刺激,漸漸的就往放浪的一條路上走,嫖賭吃喝,樣樣都來,獨獨無意於家庭幸福” ;他本是介紹給寶絡的對象,卻在和寶絡相親時與流蘇打得火熱;他設計將流蘇騙到香港,而在和流蘇相處的過程中,又顯得忽熱忽冷,朝三暮四;他只願意和流蘇談戀愛,並不打算結婚,幾經周折,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初衷”, 成功地迫使流蘇就範,成為他的情人,可卻在與她同居一週後拋下她去了英國,而且不確定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似乎要“始亂終棄”;甚至在與白流蘇結婚後,“範柳原也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以上種種都能把範柳原表面上玩世不恭、浮浪子弟的形象體現的淋漓盡致。

《傾城之戀》:花花公子範柳原本質是“精神流浪兒”?

這位花花公子不務正業,專門沾花惹草,勾引女性,談所謂“戀愛”,其實是“戀”而不“愛”,到手後便將其拋開,再去找新的女友。然而在縱情聲色的外表下,他又是一個孤獨地尋找真愛的人,由於遊歷於各國,有著更為寬廣的思想深度,表面看似無情,實際上對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典愛情故事心嚮往之,他的遊戲人生的態度只不過是他面對荒唐、庸俗、市儈以及虛無認識的一種反抗和挑戰。作為社會的叛逆者,他不為世俗所拘,他的濫情帶有對世情和女性的調侃和諷刺,更像是故意而為之的“惡作劇”。範柳原的浪子形象在“放浪”之外,另外增加了“流浪”即“精神流浪兒”的含義。在文中,張愛玲的很多愛情觀借範柳原之口得以表達出來,尤其是那句“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像極了從葛薇龍口中說出的那句“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傾城之戀》:花花公子範柳原本質是“精神流浪兒”?

範柳原幾乎完美的表達出張愛玲的內心:感同身受的事兒可能真的太難了,若是你有心聽聽看我的過往,可能就明白我為什麼是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