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鳩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快樂,但快樂不是享樂,更非縱慾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快樂

生而為人,幸福,大概是世俗生活中的人們一生追求的終極目標。那麼,幸福是什麼呢?古希臘晚期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公元前342-前270)認為,幸福與快樂等同,幸福就是快樂。

晚期希臘哲學普遍出現了倫理化的傾向。所謂倫理化傾向,指以倫理學為核心或歸宿,哲學的主要目標由追求智慧轉向追求幸福。伊壁鳩魯的倫理學被稱為快樂主義。我們知道,快樂,首先是主體的一種感覺。按照感覺主義的原則,快樂無可辯駁、毫無疑問地具有積極而崇高的價值:人的感覺證明了快樂為善、痛苦為惡這一生活常識的正確性,人的感情顯示了趨樂避苦的自發性和自明性,快樂的倫理價值是顯而易見的真理。

我們自身的感覺,直觀而強烈地告訴我們,快樂是好的、善的,痛苦,是壞的、惡的。我們 的天性尤其是其中的情感部分,總是自然而然地喜歡快樂、享受快樂、追求快樂,而害怕痛苦、厭惡痛苦、逃避痛苦。趨樂避苦,自我保存,是人的情感的天然傾向和自然流露。

伊壁鳩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快樂,但快樂不是享樂,更非縱慾

伊壁鳩魯

01伊壁鳩魯區分了三種不同的快樂

伊壁鳩魯雖然將快樂與幸福相等同,但卻堅決反對將快樂與享樂相等同。他反對過度享樂,更不主張放縱慾望。

他說:"每一種快樂由於其自然吸引力,都是某種善,但並不是每一種快樂都值得選擇。"

快樂天生就具有巨大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吸引著人們趨之若鶩、欲罷不能,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快樂都是自然的,也不是所有的快樂都是必需的,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快樂都值得選擇和擁有。

那麼,什麼樣的快樂才值得選擇和擁有呢?伊壁鳩魯區分了三種不同的快樂:

第一種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如食慾的滿足。

第二種是自然的,但卻不是必需的

,如性慾的滿足。

第三種是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如虛榮心、權力慾的滿足。

也就是說,第一種快樂,是作為生物有機體的人與生俱有、伴隨一生、無可消除、強烈渴望、至死方休的,是既自然又必需的,比如食慾的滿足。人,必須滿足食慾,維持生命,否則,肉體尚不能保全,何談精神?何談其它?

第二種快樂,也是人與生倶有、強烈渴望、無可消除的,但這種快樂雖然持久而強烈卻不是伴隨生命始終的。這種快樂,是自然的,但卻不是必需的,如性慾的滿足。人,若因種種原困不能滿足性慾、享受性愛的歡娛之樂,最多可能導致生理的性的缺乏與飢渴、心理的情感的不足與缺憾,或者導致個體無法完成繁衍後代的家族使命與任務,但卻不會像無法滿足食慾那樣危及個體本身的肉體生命的存續。人要活著,必須每日吃飯喝水,否則便不能正常生存。但是,人要活著,卻不必非要有性愛、有婚姻。人在幼年,性未覺醒,人到老年,性已衰弱或完全喪失。

第三種快樂,既不是天生俱有的也不是必須擁有的,如虛榮心、權力慾的滿足。對世俗的名與利的追求與滿足,既不自然也非必需。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很多人與世無爭、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寧靜自守地度過了平靜而幸福的一生。

伊壁鳩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快樂,但快樂不是享樂,更非縱慾

02伊壁鳩魯還區分了靜態快樂與動態快樂

伊壁鳩魯除了區分了以上三種不同的快樂之外,還區分了靜態快樂與動態快樂。伊壁鳩魯區分了強烈但不能持久的快樂與平靜而長久的快樂,區分了動態快樂和靜態快樂:前者是慾望的要求和滿足,如娛樂和高興,後者是痛苦的消除,如無飢無渴、無慾無求的輕鬆狀態。也就是說,動態快樂是跟著慾望的腳步、隨著慾望的推動或指揮,積極主動地追求慾望的滿足和享受,比如各種宴飲、歌舞、狩獵、體育運動、節日狂歡等等刺激而令人興奮的娛樂活動與消遣。這些娛樂活動盡其所能地滿足人們追求熱鬧興奮、吃喝玩樂、視聽享受、戀愛交友等等慾望和需求。當然,這些娛樂和消遣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是身與心、靈與肉的雙重滿足,強烈刺激,令人沉醉。靜態快樂不是主動積極追求慾望的滿足與享受,不是追求、增加和享受快樂,而是減少、避免和消除痛苦,如無飢無渴、無慾無求的自滿自足的輕鬆狀態。這種狀態,和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無欲則剛、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心無掛礙的心境頗有相似之處。

伊壁鳩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快樂,但快樂不是享樂,更非縱慾

歌舞

03伊壁鳩魯認為,靜態快樂高於動態快樂

伊壁鳩魯在比較了各種快樂的優劣得失之後,認為靜態快樂高於動態快樂。他的理由是,最高的幸福是不可增減的,人們在動態快樂中所得的享受或強或弱,飄忽不定,變化無常,只有在靜態快樂中才能處於平穩不變的幸福狀態。從歷史上看,希臘哲學中流行的觀念是"不變高於變化",將這一觀念應用於快樂概念,始於亞里士多德。他曾說,快樂更多地存在於靜止之中,而不在運動之中。伊壁鳩魯也認識到,享樂無止境,慾望對快樂的追求與滿足是貪得無厭的。

他說:你在需要快樂的時候,正是你因缺乏快樂而痛苦的時候。

也就是說,無慾無求的狀態,是自我滿足的無所待的輕鬆自由狀態,不因缺乏而渴望,不因渴望的無法滿足而痛苦。而且,缺乏和渴望得到滿足之後,如果貪得無厭、永不知足,那麼,新的慾望隨之產生,永無了局,永遠無法得到最後的快樂。所以,降低慾望,節制慾望,降低對動態快樂的無限追求,尋求靜態的快樂,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伊壁鳩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快樂,但快樂不是享樂,更非縱慾

04那麼,什麼是靜態快樂?

伊壁鳩魯所謂的靜態快樂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相比於身體的快樂而言,他更加強調心靈的快樂。他認為,寧靜而安詳的心態是靜態快樂的主要特徵,節制而審慎的生活可以保持寧靜祥和的心態,這種生活是最高的善。寧靜安詳,心境清明,自滿自足,無慾無求,人處於這樣的心境之中,自然是最幸福的狀態。而只有審慎嚴謹的、自我節制的、健康潔淨的生活,也就是遵循法律法規、公序良俗、風俗習慣的正直善良的生活方式,才能保持身心清淨、無愧無祚、無憂無慮、心安理得、光明磊落的心理狀態。而這樣的生活,是高尚的、無可指責的生活,無疑是最高的善。這,類似於我們儒家的克己復禮的道德要求。遵守規矩,尊重禮俗,尊道而行,自然是善的生活。當然,如果能達到孔子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人與環境和諧相處,就更好了。伊壁鳩魯的倫理學強調靜態快樂,他本人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在個人生活中認真實踐其倫理思想,一生過著寧靜淡泊的高尚生活,生前享有崇高的威望,被當作神聖者崇拜,贏得了眾多追隨者和後人的極大信任與尊敬。

伊壁鳩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快樂,但快樂不是享樂,更非縱慾

伊壁鳩魯

05快樂主義不是享樂主義,更非縱慾主義

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在當時自成一派,影響廣泛,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然而,歷史上,享樂主義或縱慾主義這兩頂帽子卻時常被加在伊壁鳩魯的頭上。仔細分析一下即可知道,無論從其理論著述中,還是從其個人道德實踐上看,伊壁鳩魯都沒有提倡享樂主義或縱慾主義。那麼,

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為何會沾上享樂主義和縱慾主義的壞名聲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可能來自後世與後人在理論解讀和日常實踐兩方面的片面理解或誤解。

第二、可能出自當時窮奢極欲的羅馬貴族的故意的曲解,以便為自己的奢靡生活的正當性進行辯護。

第三、可能是因為其快樂主義理論本身也確實包含著某些易被曲解和利用的因素。具體而言:

首先,伊壁鳩魯雖然區分了動態快樂和靜態快樂,並強調靜態快樂高於動態快樂,但是,他並未完全否定動態快樂。相反,他認為,動態快樂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追求和創造的快樂,本身有無可置疑的價值和作用,它增加了快樂的種類和內容,豐富了快樂的體驗和享受,拓展了快樂體驗的深度與廣度,人們在痛苦時主要是通過對快樂的回憶和期待來擺脫痛苦、面對現實,而動態快樂所提供的生動而強烈的身心體驗是回憶和期待的重要來源,因而是達到靜態快樂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徑。

其次他雖然強調心靈快樂高於身體快樂,但在不影響健康的條件下,並不排斥身體快樂;有時還容許把沒有害處的盡情享受當作擺脫現實痛苦的一種手段。

他甚至說,胃的快樂是一切善的起始和根源,智慧和文雅也與之相關。

當然,這句話,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它看似誇張,其實不無道理。除非聖賢,我們普通人通常只有在吃飽穿暖之後,才不會因為過度飢寒、生命不保而產生搶劫或偷盜之類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壞念頭,才可能產生利他利人、服務社會、幫助他人的善意與善念,才會尋求智慧、創造文明、過文雅的生活。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在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的是,伊壁鳩魯始終堅持認為:一切官能享受只有在不妨礙身體健康和心靈寧靜的前提下才能被認作快樂。身體快樂的前提是:必須對人對己無害,必須不影響身體健康,必需不擾亂心靈的寧靜。可想而知,在這樣明確而嚴苛的前提條件之下,任何過度的狂歡宴飲、吃喝玩樂、傷風敗俗之舉,都絕對是不被允許的。

由此可見,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倫理思想本身是健康的、光明的、值得當時和後世的人們認真學習和遵循的。他的快樂主義與享樂主義或縱慾主義根本沒有必然的直接的關係,只是被當時和後世的各色人等拿來作為為自己的窮奢極欲、尋歡作樂的生活做自欺欺人的自我辯護的工具和偽飾罷了。


伊壁鳩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快樂,但快樂不是享樂,更非縱慾

希臘雅典大學

06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的理論缺陷:不關注社會與公眾,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

有偉大之思者,必有偉大之迷誤。和歷史上任何著名理論都有其偉大之處和相應的理論缺陷一樣,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理論缺憾,那就是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

伊壁鳩魯的倫理學強調幸福就是快樂,但是,他關心的只是個人的快樂,而不是公眾的快樂和社會的福利,達到個人快樂的途徑也與服務社會、幫助他人、奉獻國家等利他行為無關。他所能想象的快樂的社會生活最多隻是個人之間的純粹友誼,但這也不是相互幫助、同甘共苦、扶危濟困式的友誼,而只不過是志同道合、同氣相求、同聲相應的知己朋友之間的愉快交往,最多僅限於悠閒的知識階層之間的君子之交。

可見,伊壁鳩魯的倫理學更多關注的是個人的幸福,是個體自我的道德選擇與道德實踐,是個人的修身養性、自我完善,是個體心靈的自我滿足、個人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這與希臘全盛時期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等哲學家以公眾事務為己任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既體現在他們的理論主張上,也體現在他們的個人理想上,更體現在他們的道德實踐中。這也體現了希臘哲學晚期由注重公眾事務逐漸轉向注重個人的幸福的時代精神,也是希臘晚期哲學倫理化的具體表徵。

伊壁鳩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快樂,但快樂不是享樂,更非縱慾

小結

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將幸福與快樂相等同,清楚明白地區分了三種不同的快樂並逐一分析其性質和特徵,並對比其優劣,進而教導人們正確地選擇並適當地滿足自然而必需的快樂,節制自然而不必需的快樂,儘量摒棄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快樂,從而自然而有效地節制慾望,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另外,他還區分了動態快樂與靜態快樂、心靈快樂與身體快樂。他強調靜態快樂與心靈快樂的正面價值,鼓勵並教導人們注重靈魂的淨化,保持心靈的寧靜,淡泊名利、知足常樂,過審慎的有節制的生活,追求最高的善,追求心靈的完滿、精神的昇華。這,無論在當時還是今天,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尤其是在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物質至上的今天,對於深深迷失於名利聲色之中因而疲憊不堪、麻木不仁的人們而言,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倫理學尤其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與實踐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