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國厚葬敗軍之將,從人到神千年歷程,關羽是否配得上“武聖”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他是少有出身低的三國著名武將,小販出身,一生轉戰全國。在很多人心中,除了持青龍偃月刀的形象外,關羽還有著燈下綽髯讀春秋的形象,連領命殺他的胡班也驚歎“真天人也”。

敵國厚葬敗軍之將,從人到神千年歷程,關羽是否配得上“武聖”

三國諸多名將中,關羽可以算是忠義的化身。桃園結義後,關羽跟隨劉備出生入死,平黃巾起義;討伐董卓,溫酒斬華雄;為保劉備家室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隨曹操出軍袁紹,官渡之戰前夕,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保護家嫂去尋劉備,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後劉備入蜀,關羽奉命鎮守荊州,劉備取得漢中後,關羽趁勢北伐曹魏,在現襄陽地域和曹魏名將曹仁相持,圍攻樊城時手臂中毒箭,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後關羽用計水淹魏國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可以說達到人生輝煌的巔峰。

要評價一個人,應該看一下他的敵人如何評價:

曹操: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張遼: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

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權必資之以御我。

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董昭:羽為人強梁。

傅幹: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敵國厚葬敗軍之將,從人到神千年歷程,關羽是否配得上“武聖”

至於二爺何以被稱為武聖,只有四個字能表達:實至名歸。我們不要考慮什麼政治因素。所謂滿清忌諱岳飛於是崇拜關羽云云,純粹是扯淡。二爺在明代就封聖了好嗎?明神宗加封二爺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明神宗加封嶽王爺是: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嶽聖帝君。一個神威遠鎮,一個忠孝廟法。明時的待遇,二爺跟嶽王爺就是平級了。這其實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北宋之前,關羽的最高待遇也就是唐代時在武廟裡配享姜尚。不過後來二爺居然反客為主,慢慢取代了姜尚。這不偶然,畢竟姜尚作為兵家崇拜的祖師,欠缺了些縱橫沙場的烈氣。現在的姜子牙更多作為道教神祇和兵家始祖被崇拜,武人的崇拜對象則換成了義勇豪烈的二爺。而且別忘了二爺的本質。他是一個俠客。大俠關雲長。輕生死,重然諾。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其軀。有比這更爺們的嗎?

敵國厚葬敗軍之將,從人到神千年歷程,關羽是否配得上“武聖”

將帥之才,重情義,忠君。又有蓋世之功,稱之為“武聖”,合情合理,更合孔孟之道盛行的統治意志需要。

如果可以換一個角度的話,我想說,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是多神信仰,但以天地、先祖、君師最為突出。

所謂君師中的師,傳統上講的是孔子和關公。關羽的封號是“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屬於道教神袛系統。祭祀關羽,雖然有宣揚其忠義勇武的一面,宗教色彩也非常濃厚,因為祭關活動跟道教的發展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尤其是在宋代,宋徽宗信奉道教又多次追封關羽封號,把關羽的地位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敵國厚葬敗軍之將,從人到神千年歷程,關羽是否配得上“武聖”

在我看來,關羽或許沒有太多功績比他厲害的人有很多,但他事蹟能流傳下來又趕上了好時候,使他位列神道教,加上三國演義的藝術渲染,關公變成了民間信仰的一位保護神。而且人們拜起財神爺、關公來要比拜孔子什麼的積極勤快的多。

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華僑在國外從商者很多,因此對於作為武財神的關公也多加崇祀。

敵國厚葬敗軍之將,從人到神千年歷程,關羽是否配得上“武聖”

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武聖義烈千秋,豈止是三國只有一個關羽?是華夏只有一個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