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办法:只保留重点一本大学,其他全部转为职业院校,你认同吗?

家有儿女悦教于行


我不认同,只要把读大学,不管是一本,二本还是大专只要当成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就可不一定要和就业联系起一来,很多人读了大学婚后只当全职太太相夫救子,很多社会精英,学医的,读书专的毕业后也没有当老师,所以当成一个人文化程度就可,不要一刀切全部改为职业学校


水水45516484


原则上赞成,我国现在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历”两极分化,一部分是初中都是勉强凑合下来的学生,另一部分是大学生。所以就行成了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招工难,经过“专业教育”的人太少,或者是“自觉委屈”的本科生,或是没文化的初中生。四年前本人的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在“高考”后拿着事实上“大专”的成绩来跟我商量如何争取上二本医科大学,甚至还希望学临床。我分析了孩子成绩的欠缺和即使补习的渺茫,帮他选择了一个外地的“航空机修”类的专科学院,起初全家人还只是勉强接受,但是去年未到毕业离校即被南方一家航空公司提前录用,从事飞机维护。

所以说,无论出于一个国家的需要,或是人类当中不同人各自的客观特性,有的适合接受理论教育,有的适合技能培训,各类符合人类特性“自然分布”的学校教育配置是极其必要的,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就有适合全民无条件(免试、免费)接受提高性教育的社区大学、适合目标求职,但自己学历能力稍有吃力的学生着重技能学习的职业学院、适合有学习能力且目标更高学生的研究型本科大学,尤其是继续读研、读博的人更是将“就业”抛之脑后,孜孜不倦无怨无悔的苦读者。而我们国家正是缺乏这种“符合人性”和“符合国情”的教育模式,不顾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异,不考虑国家的需要,一味地培养清一色的“本科生”。不考虑不同人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一味地强行灌输“本科”偏基础理论教育,使很多人在“头疼不已”的学习本科教育同时失去了更适合他们的技能型的学习,结果在麻木的学习同时,没必要的延长了学习期限,增加了受教育的成本,而最终换来的却是“身价看似不低”但又“缺乏一技之长”的求职短板。


Ja不假


赞同,有些学校不是教育为第一而是赚钱为第一。真实的事儿,大家评评下,我朋友有一儿一女,儿子比女儿大三岁,儿子13年考上了四川大学。那时儿子的学费就4千左右一年生活费1千每月。女儿16年考上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费及杂费2万一年,女儿生活费每月2千。儿子现就职家世界500强企业∵。女儿呢学的什么市场营销高不成低不就。现宅在家。这就是差别。[发怒][发怒]


天道好个秋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做着一线工作,比如送外卖。现在纯劳力工作越来越少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厂,需要有知识文化的人去操作,再者,现在第三产业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到一定时间,大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了,还不是生存第一吗,我老家有个人老高中生了,做了一段时间的老板,后来发展不好,回家做起小买卖了。在同龄人中受的教育比别人好,但最后还不是凡人一枚。就业不难,少数人只是高看自己了,认为书比别人读的多,自尊心放不下,可别人实践经验丰富啊。除了科技人才,其他人总会趟出一条路。很多事情做比想要实际的多,收获也多。老话说,吃尽苦中苦,方能人上人。况且现在社会所谓的苦比过去简值不值一提。人人羡慕老师医生收入高,真是隔行如隔山。我平时接触多的都是普通农民工。建筑单位的,活络一点的,十万左右年薪,有七八万一年的,最差的五六万一年,单位提供住宿,夫妻房,水电不要钱,吃饭也便宜。洗澡也方便。夫妻一起的话年收入也不少。当然如若在城市有房也可以回家。我觉得他们也没苦到什么程度,仅脏一点,有的开机器也不脏。

所以还有好多行业收入也是很可观的。只要做有心人,生活一定给你很多惊喜!


千里之外18242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就业问题一定有什么误解。真经在高校工作,对这种说法不认同。


首先要指出的是,一本、二本、三本只是高考中的招生批次而已,而所谓重点大学、985、211、双一流也只是国家的一种支持计划而已,抛开这些名词,这些高校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本科院校。目前在中国,有一千多所本科院校,而985、211等重点大学只有100多所,10%都不到。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把其他90%的本科高校都取消掉,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一定会更好找工作,以前一年400万本科生,现在一年40万本科生,那用人单位一定抢着要。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肯定是解决了。

但另一方面,专科、职业院校毕业就业就成大问题了,原本只有400万专科生,现在飙升到800万,就业问题一点没解决。

第三,由于本科生太少,硕士、博士也相应缩小,中国形成以专科生为主的人才结构,人才水平不但不能提升,而且还大幅下降。


所以,靠拆本科的东墙去补专科的西墙,绝对是荒谬的。真经并不反对职业教育,甚至希望专科学校不要一窝蜂地去升本。但真经认为,这些都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因为中国不仅仅是大学生要就业,各个层次的人都要就业,你改变得了大学生的比例,但改变不了劳动人口的数量。中国就那么多岗位,就是那么多人要吃饭,这是没办法改变的。

此外。说实话,真经一直不认为本科生就业有多难,全国具有本科生学历的人仅占5%不到。中国广大的县镇是缺少大学生的,但大家就是不愿意去,大家都往东部、往大城市挤,这种地域不均衡才是就业的关键症结。



更重要的是,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非只是学历上的差距,可以说是有本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在于通识教育,也就是说,本科生重在培养全才,以思维培养为主,专科生则重在培养专才,以技能培养为主。前者对人的培养更全面,可以让人从事多种职业,而后者更精神,但一旦这个行业消退了,那他们职业发展就难了。就比如说前段时间大火的小龙虾专业、电竞专业,如果这个行业未来不再热门了,专科生的专业技能就失去价值,但本科生的思维则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职业。所以,比起把这些学校改成职业学校,真经更倾向于把这些学校建设成类似美国的社区大学,作为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的场所,用来提升国民的素质。


高校人才真经


首先要纠正一下,你的这个观点,并不客观,并不正确,并不是我国所有的一本科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我国的本科大学分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种形式,就是所谓的一批本科重点大学中涵盖的应用型大学也不少。譬如行业特色鲜明的电力类,民航类,铁道类的相关院校,都是属于应用型本科大学。而这些大学中有不少一本大学在全国的重点批次进行招生,所以,你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和探讨。

另一个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关键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根本就业就不存在困难的问题,只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问题,认识问题,择业观的问题发生的偏离和扭曲,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导致他们没有找到工作,并不是没有充分的工作岗位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问题,所以,你的这个观点,也不客观,不现实,不正确。

现在的大学生总认为是自己是大学的毕业生,我只有一身的能力和本事,岂不知和社会的实践和工程的实践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和提高,过高的对自己进行的评估,因而导致了在择业的过程中眼高手低,思想理念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始终不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我们可以对大型的人才招聘会的现场进行调研,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到许多用人单位急切地找不到相关的应用型人才,而许多大学生却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好多大学生刚愎自用,傲视一切,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本科大学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根本对自己学校的性质,自己专业的性质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知之甚少,本身自己学的就是应用型大学学的应用型专业,应该脚踏实地,深入工作的实践,去进行实际训练,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却盛气凌人,目无一切,因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但是我最后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让那些盲目升格为本科大学的学校,让那些进入一批本科重点大学的应用型大学回归自己的本位,回归自己的本真。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也能够解决我国工程人才紧缺的现状问题,一方面也使这些大学生能够冷静的理性的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认识到自己院校的层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为你本身学的就是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你就应该深入我国社会建设的一线的实际中去工作。这样才是科学的合理的高等教育的体系的设置,我非常同意你的这个观点。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赞同问题中描述的观点,但不同意附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现阶段我国高校总体数量并不是十分多,而且国家知名高校数量太少,按照“双一流”高校建设规划,高校整体办学实力并不是完全很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各层次的毕业生人数众多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由于高校数量比较多,而且高校大量扩招,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一个因素。

当前全国普通高校数量虽然已经达到了2688所,但专科高职层次的院校数量几乎占到一半以上,而各层次的本科高校数量不足一半。本科院校中,国家985高校仅仅有39所,这些国家985高校中,个别高校的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已经在高校改革进程和社会科研发展突破中由于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而国家116所国家211高校中,有一部分高校由于地域位置和科技创新以及学科体系建设方面的后劲力量不足,逐步被社会认可度降低,成为地方省份国家知名高校招生的附属高校。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是一个复杂规程,有专业综合化发展与社会专业就业领域不相协调发展的因素,也有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用人单位脱钩的原因,更有高校盲目扩展设置一些文科类应用型专业,致使高校专业数量众多,毕业生数量与社会专业领域需求量不协调、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满意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太高,存在不贴实际的的因素,还有社会行业领域经济发展不景气,行业领域内用人需求量逐步减少的原因。

问题中描述的减少普通本科高校数量,扩展重点本科高校的办学实力,扩大知名高校的办学力量,增加知名高校的科研力量,优化知名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环境,致力发展国家顶尖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体系,这才是打造国家双一流高校的途径,是与国家建设知名高校的伟大规划相一致的。将二本层次的高校改制为高职层次的高校,成为致力于培养职业技术学型人才,培养全方位的多技能的专业技术型教育人才,这也是社会行业领域内优化就业状况的途径。

总之,高校要发展,当前全国高校中最为重要的途径是缩减一些文科性专业,取缔部分高校“不相干”的弱势学科,致力发展优势专业,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与科研力量,逐步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社会行业就业领域也要发挥联动机制,全力解决和探索用人方式,同时毕业生能够精准定位,自我挑战,合理规划,刻苦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多方位联动,才能够顺利就业。


时光匆匆微微甜


干脆直接地回答你。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

另一方面:技术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缺口达2200万;

所以,您及您的同党很轻易地便得出了这样结论:把大学生变成技术人才,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种话说出来,恐怕祖宗会从八宝山爬出来,掌你的嘴!

因为我们的祖宗看清了我们的民族为什么有那么一段屈辱历史,皆因民智不举,一盘散沙,这才振臂高呼,浴血奋战,建立一个崭新社会;祖宗,是绝对不希望再看到驭民以愚的社会了,追求自由民主,民智开化才是祖宗的初衷。

虽然大学生就业难与技术型人才,劳动力人才缺乏同时存在,应当考虑地是:为什么大学生不愿学技术与参加劳动?而不应当考虑,降低大学生乃至全民族教化水平。

表面上看似问题复杂,实际上很简单,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不愿从事技术工人,只要设身处地地想,很简单:大学生中间并不缺乏对机械,劳力有兴趣的,之所以不想按照兴趣去工作,因为一切的体力工作解决不了起码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而且,即使偶尔有几个能通过高薪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一个“编制”,导致的阶层化问题,使全社会失去了对体力劳动最起码的尊重。谁愿意主动参与被歧视的工作?

如果任何一个体力劳动者能公平地享受一切福利待遇,包括住房,医疗,养老,那么不会有人产生职业有贵贱的思维,也不会产生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存在问题。

但是,明知道,有人太喜欢这种阶层差别带来的快感,尽管这快感如同鸦片,会侵害祖宗江山的机体。


全是大实话


作为教育从业者,我认同你的观点!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中,最尴尬的其实就是二本和三本的学生,特别是三本!

个人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二本和三本学校的师资、设施设备太过落后,而且培养定位不清,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吧,心有不甘,培养学术型人才吧,又没有足够深厚的师资力量,而且在考研的时候也不占优势!

所以把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改为职业院校,大力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是很不错的选择。

当然,以现在的体制,想要把这些二本和三本转为专科是不现实的,虽然都为高等院校,但是专科和本科是有等级上的差距的,很多民办专科学校的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很大一个目标就是让民办专科变成本科,而很多公办专科院校也是以升本为重要目标,所以本科是专科的目标,而让本科变成专科肯定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把现在的二本和三本院校改变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把培养的目标和课程、实习的设置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这样相信可以对就业现状有所改变。

同时,降低一下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宣传!现在很多就业率不高的学校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状,就是就业率不高,不把经费用在改善教学设施,聘请名师上面,而是创办创业孵化基地,大力鼓励创业。当然,大学生创业是很好的,但是过分宣传,造成大学生全面创业就有失妥当了,创业本就是艰难的事情,远比就业的挑战大,而让一个没有就业能力的学生去创业,那就是把学生往火坑里面推。我在重庆三本院校上班,学校的后门就有一个学校开办的创业孵化大厦,宣传和包装是很到位,但是实际上孵化出来的项目并不多,学生创业更多是种体验,或者是头脑发热的行为,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的很少很少。与其把这些经费用来鼓励创业,真的不如拿来搞好教学,让学生更具备竞争力!

当然,我们能够想到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肯定也是想到的,而且也有所体现,比如现在高考考一本越来越难,但是考专科越来越容易,现在大学里面确实有应用型本科的说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你所说的构想,同时也能很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升学规划吴瀚老师!





升学规划吴瀚老师


大学扩招其结果就是害了一代人。大学现在都是综合性的,市场什么专业好就办什么专业,教师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怎么办,完全变成了文凭泛滥成纸。其最大的害处就是都成了大学生。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优越感爆棚。都想进大城市、都要做白领,都不想出力。我们是八十年代毕业的,除了你是大学毕业生,去那里、去什么单位都是国家统分。从单位的基层干起,穿着工作服,理论联系实际,今天的科技创新成果,很多得益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能吃苦,好钻研,有责任,有担当。

赞成将普通大学改成技术学院。按照专业细分领域。学院办出特色,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便于与社会对接,应该鼓励学生一生从事一种行业,做细、做精。

少宣传些什么白领、金领、创业等,人的一生做好一行就很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