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 請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朗讀音頻


不二禪藝丨琴


禪者頌 · 觀音


禪者悟義


月上柳梢穿雲林

空山鳥語伴瑤琴

一曲流水江湖遠

不動道場越古今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撫琴叫“琴操”,古琴曲多叫“操”如《幽蘭操》《文王操》《遁世操》等。


“操”是訓練、調伏的意思,撫琴者內調自心,外御他念,此時修養不是為了表演,而是內外調御的過程,琴者全神貫注、氣息均勻。


《禮記學記》雲:“不學操縵,不能安弦。”


“操”也是慢,使不安的心恢復節律和自持。琴之本發乎情,故不在曲,甚至可以不要曲,情至深處令眾山皆響,眾生皆清淨。


為什麼要慢?


眾生苦於受慾望的煎熬內心不得清涼,修養是讓人心自閒,閒未必指閒工夫,而是指一種心情和心態,閒者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心空才有閒。


閒是空的體現,空是閒的境界,有閒心不代表不做事。做事的人就不能心閒嗎?

心中無事方可成事,無為而無不為。


閒心能轉動大情,借琴寓心,借琴修心,借琴說法。

不功利、不攀緣、不慌張、不自大、不消極、不抱怨,以閒心處紅塵。


生死都是閒事,急有用嗎?知止而後有定,琴者自心安定,清淨之音乃可清淨他人。

彈琴是制欲。


《太古遺音》曰撫琴有十善:“淡欲合古,取欲中矩;輕欲不浮,重欲不粗;拘欲有權,逸欲自然;力欲不覺,縱慾自若;緩欲不斷,急欲不亂。”


琴音淳和淡雅,清亮綿遠,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溫柔敦厚,中正平穩,微妙難言,能讓人感發心志、瀉洩幽情。


化導自心和他心中不平幽怨之氣,令人少一些急躁焦慮,多一份祥和平淨。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古代琴譜只有音沒有節,旋律依據琴者當下境界演奏,也須有節,只不過隨情境、意境可調節。


中規中矩按照打譜一板一眼演奏的是琴匠,樂曲雖然好聽,指法雖然精熟,用情也不可謂不深,然而就是缺乏生命力。


這種音樂是術,被內在意識束縛了,琴音只有音樂而缺乏內涵。

古人為什麼稱“樂”為“曲”呢?


因為內心的情志婉曲有致,幽微難言,奏者的音聲應能表達無言之心曲、心音,當下氣場、境界亦能在音中表現。


這是自我深層的心靈探察和撫摩,層層紓解。


妙就妙在可能次次不同,妙就妙在無言處的百轉千回,每個音都是絕唱,每一節都有迴響,此曲只應知心有,此心唯有知音知。


故此,同樣一首曲子不是千篇一律的。


同樣的曲,有人唱出來的叫“歌”,有人唱出來叫“頌”,“歌”和“頌”的區別在於唱者的境界和胸懷。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琴聲之妙在其餘韻。


餘韻是虛,音聲是實,虛處用心,即不在do ruai之間,也不在do ruai之外。筆者既愛撫琴也愛唱頌,但許多曲調無法打譜。


不在do ruai內和外的,才是您與眾不同的微妙音。


撫琴是修養,不應為了取悅,自淨則他淨;

撫琴首先是清淨自己,其次是感化他人。


琴是陰器,琴者心越能聚,能量越集中,則琴音越美妙,此和技術無關,此時撫奏出來的才叫妙音,背後是一顆妙心。

科學是“觀徼”,“徼”是規律,是方法,是道理,是智力,有欲心到了極致能觀到更多的“徼”,就像根據琴譜也能學琴,但難明其“妙”。

無慾才能觀妙,什麼是無慾?


不執著。

執著了就一定不妙了。


越清空越能品妙,音樂不能用以催發情緒來帶動,越玄妙的音樂應該能安撫情緒,聽後心胸開闊、心平如水才對,此時心湖裡才能泛出自我的影像,透過影像便是自心。


琴是妙。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修養,目的為修心。

然而心看不見,摸不著觸不及,不可測量,不可計劃。


故此以琴來知妙,以棋來觀徼,以書來觀徼,以畫來知妙。


琴棋書畫,非關悅人,實是修己。


中國禪系列叢書《道德經指要》下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禪藝丨琴

不二修養專欄主播

王 巍

中國禪文化受益者

喜馬拉雅FM《禪者的秘密•禪茶》朗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