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的电商时代,却有家巨头偷偷赚钱:年收930亿、连续29季盈利

不论小视频的风口如何风靡、也不论直播的红利如何火爆,更不谈电商如何被唱衰,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与电商各平台、各支付息息相关。

根据去年数据统计:全网零售营业额106324亿元、同比增长16.5%,光是去年的双十一那一天,全网的支付高达17.79亿笔、金额14820.7亿元。

这么算下来,我贡献的那几百“剁手费”,还远不够“大数据”下的一个逗号。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每人下单超过1笔,人均消费1000元。吓不吓人?

如今越来越多人追捧小视频、也越来越多人青睐直播,更是很多人唱衰电商已经被替代,却忽略一家曾经红极一时的电商三巨头之一——“唯品会”,它正在“埋头苦干”、“偷偷摸摸”的赚着钱,年创收930亿、连续29个季度盈利,市值已超110亿美元。

到底是电商不行了?还是作为电商创业者的我们落后了?在大众一片唱衰传统电商的节骨眼,于3月5日下午,“唯品会”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公司Q4净营收293.2亿元,同比增长12.4%;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11.4%。全年净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0%至93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8.7%至40亿元。

是不是和我一样很震惊!!!

是不是给那些唱衰者响亮的一巴掌???

电商不行了,还有这么多“忠实粉丝”的消费力护航。

唱衰的电商时代,却有家巨头偷偷赚钱:年收930亿、连续29季盈利

根据互联网的资料查阅:

“唯品会”成立已有12年,以“特卖商品”为侧重的电商平台,一直以“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的平台定位为运营核心。以资料统计:目前已超3万家合作品牌,平台注册会员达3.4亿;去年,平台总成交额达1482亿元,总订单量为5.663亿笔。

2008年时,国内各类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的腾空出世。沈亚和洪晓波,投身其中以“特卖”切入市场。

其实,这类商业模式并不少见,我们在商场、超市、专卖,常见这类典型的“特卖”式的营销手段。

“唯品会”,定位目标为“女性用户”,侧重服饰鞋帽、化妆品等常见品类,通过“买断库存商品”的自营模式,既为上游的品牌商处理尾货、加快库存周转,也为下游的消费者提供低价的品牌商品。在这些行业,需要大量去库存的2011年前后,“唯品会”这样的“特卖”模式大受品牌商欢迎,短期内实现爆炸式增长。

这就是我们简称的“爆款”啊!


唱衰的电商时代,却有家巨头偷偷赚钱:年收930亿、连续29季盈利

这几年,整个互联网时代缓速发展,流量红利已近瓶颈,各电商平台如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大鳄也向“特卖”类垂直领域纵深,“唯品会”所持有的特征模式受到巨大压力。

为破局,“唯品会”尝试扩充品类、转型平台型电商、涉足社交电商等措施。然而,积极的尝试业务拓展,却陷入定位混乱的尴尬场面。不仅造成老用户流失、新用户无缘,营收更是持续走低。有业内人指出,转型平台型电商,会让“唯品会”失去“差异化竞争”优势。“唯品会”迅速将核心战略目标回归到“特卖业务”中,深入扎根。

与此同时,“唯品会”还启动“线下渠道”布局,通过融合线上及线下的特卖生态体系,推动收入的增长。去年7月,“唯品会”花了29亿元拿下杉杉商业(旗下有5家奥特莱斯)。此外,还在购物中心、社区里开出线下店,至目前已在全国布局上百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下旬,“唯品会”关停旗下品骏快递,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既能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又能降低履约费用(即从用户下单到完成订单所需要的全部成本,以物流成本为主),缩减运营成本以提升净利润。

目前看,这些举措立竿见影的获得成效。而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会出现同比下降。但考虑到这段时间品牌商积累的库存尾货增加,“唯品会”或扮演更重要的一角,从中受益。

至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以此文,警示同为创业者的我们,看到巨头们在困境中勇往直前、在突破重围中深入扎根等经历,是否深思:我们作为卖家,是否具备了他们的创业特性?


关于“花和尚”:

死磕电商十六年,打工近十二年、于2012年淘宝创业至今;母婴/护肤品/小家电类目卖家。2016年1月开始自媒体创作,紧随“内容时代”,向世界分享个人亲身经历、见解、知识。

我今日头条专栏:https://www.toutiao.com/c/user/6673947792/#mid=15599338228162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