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家庭中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對孩子的教育嗎?

枝吖x


如果父母能夠知道,言傳身教不是一句空話;如果老師能夠明白,教育不只是知識和工資;如果專家能夠研究,孩子成長的心理與心情;也許,被稱作祖國花朵的孩子們,能夠綻放得更加奪目。



我舉一個例子,然後簡單分析孩子的心理,大家就知道什麼叫“教育裡的細節”了。

有個孩子從小很調皮,他的父母總是被搞的焦頭爛額。當媽媽喂他喝牛奶的時候,他眼睛看著窗外,當然,這一點沒有被大人們看在眼裡。當牛奶從嘴邊露出,打溼了衣服和地板的時候,孩子哇哇大哭,然後父母開始罵他,因為又要進行清掃工作了。

其實,孩子被窗外一隻鳥吸引了,他很好奇,想知道鳥是怎麼飛的,想近距離觀察,根本無心喝牛奶。但是父母覺得孩子必須要喝牛奶,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他是否把牛奶喝完這件事上面。但是,父母卻開始大聲說教,並開始帶著煩躁的表情清理。


這在孩子心裡是什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他被逼迫喝牛奶,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弱小;然後,自己的好奇心被無故責罵,會逐漸降低他對新奇事物的好感。當他再次對某個對象產生好奇的時候,他就會想:爸爸媽媽會說我的,這個東西沒什麼好的。當看到父母臉上的表情,他還會想:是我沒做好,所以讓父母不開心了。

好奇心被破壞,自責,怯懦,無助,這就是一件小事對孩子產生的影響。當父母覺得不值一提的時候,孩子心裡早就有一個完整的歷程,並一直影響他的性格成長。


芝傑說教育


是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平時家庭中所有發生的事情他都會看到。

生活在感恩的家庭裡,孩子就學會了感恩。

生活在抱怨的家庭裡,孩子就學會了抱怨。

生活在和氣的家庭裡,以後孩子的家庭也會這樣相處。

......

我的鄰居是一個老奶奶,平時喜歡跟別人吵架,所以他的孫子由她帶後經常會吵架,說粗口。

另外一家鄰居是醫生 ,孩子經常看到父母救死扶傷,對人也特別好。

所以為了孩子,我們一般不要當孩子面吵架,學會以溝通,以更陽光的心態帶動孩子。


早教老師Jenny


是的,我認為家庭中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對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接受的最早的一種學習方式,因為在孩子年幼時,他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庭環境中的家長,所以,家既學校,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在家裡,學會了走路,學會了咿呀學語,學會了塗鴉,學會了穿衣吃飯,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一些縮影。

正如題目所問到的,家裡發生的任何事,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教育,比如父母間的相處,包容與支持,關愛,家庭成員間的和睦相處,餐桌上的家長裡短,又或者父母的爭吵,故意摔壞的傢俱,每天嘈雜的呵斥聲,爭執躲懶,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愛與恨的種子。這些種子會在孩子的一生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所以,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希望各位父母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正面教育的家庭環境,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與支持!

謝謝!


檸檬黃老師va


教育是對孩子具有教育意義的事情,能使人受益的事情。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環境影響下,所學到的,習慣,興趣,等等。

不等於說,家庭裡的任何所作所為都對孩子產生了教育。例如,父母經常吵架,對於孩子就是一種傷害,孩子潛移默化的會受到負面影響。這就不是教育,這是一種心理習慣陰影。

而我們在家庭環境下,如何有效有目的的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孩子受到好的影響這才是家庭教育。

父母每天督促孩子努力完成作業,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習慣養成教育。

父母要求孩子勤儉節約,吃飯不剩飯,穿衣不浪費,這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的教育。

讓孩子受益的才是教育,反之,只能是家庭環境影響。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的會犯這樣幾種錯誤,孩子遇到困難,我們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完成,而不是耐心輔導,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孩子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他們的世界裡,總是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家長們應該曉之以理告訴他,錯的就是錯的,是不對的。

再次,與孩子陪伴,我們不應該情緒化,孩子是成長的人,成長過程中可以犯錯,只要及時糾正,而不應過度埋怨孩子,大聲訓斥孩子。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個教育,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對人的一生都影響深遠,好的家庭教育讓人受益終生。讓孩子成長事半功倍,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充滿愛和希望。





悠悠孤帆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實踐活動,對孩子實施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和起點,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刻的一種教育,更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能否成功。

由於現代社會的機制還不完善,很多父母在為人父母之前都沒有學習過家庭教育,只是孩子出生後便成為父母了,但如果父母不學習如何做父母的話,也只是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孩子而爾,這樣的一個大孩子去教一個小孩子,大家說會有好結果嗎?因此父母的教育觀是否正確就尤其重要了。

家庭教育重在養,而不在教,養魚先養水,養樹先養根,而養人則先養心。要想知道孩子的心如何,得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是否已達到養孩子的狀態。

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父親用什麼來教育孩子呢?就是用自己的品質,特別是當遇到困難時,父親的表現能帶給孩子學習的榜樣。而母親教育方式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1、要虛

有的家長就很納悶,自家孩子在別人面前表現都很好,但是一回到家,看到自己就像變身似的,完全變了樣。為什麼,就是因為沒做好“虛”,就是很多媽媽一發現孩子有問題,馬上就指證,媽媽要給孩子的情緒提供適當的空間。

2、要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要學會示“弱”。強勢媽媽教出來的孩子沒自信,而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卻能教出自信而堅強的孩子。你是想壓制孩子的成長還是讓其自然成長呢!

3、要柔

母親真正的力量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到“柔和”,越柔和的母親越能指揮孩子。凡是那些整天對孩子叫嚷的母親,慢慢地會失去對孩子的引導能力。

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老師,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教育孩子正確的教育觀,就是父母先栽培自己,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因為只有當父母變得足夠優秀,才能散發內在的能力激發孩子變得優秀。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自我成長的父母,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怡家秀


孩子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只不過有的是正面積極的教育,有的是負面消極的影響而已,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大的。

先來說說好的教育。首先父母之間的和睦關係,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巨大。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看待世界的善意,首先來自父母和和諧相處。很難想象,一個整天吵吵鬧鬧的爸媽,能教育出一個心平氣和的孩子。其次,父母好的習慣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比如閱讀的習慣,父母每天都會在休息的時候看看書,孩子自然就不會沉迷於電視和遊戲。看書的孩子,就像打開了進水閥的游泳池,日積月累水越來越多。第三,父母面對困境時的反應,是孩子養成積極樂觀心態的關鍵。此外,父母的金錢觀,決定了孩子的價值觀。人們常說,斤斤計較的父母養不出心胸寬廣的孩子,就是這道理。

再來說說不好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自己對待父母的表現都會在孩子心裡埋下種子。所以,如果你虧待自己的父母,你的下場也會很悽慘。此外,父母整天手機不離手,孩子如何能夠愛上學習呢?父母整天抱怨,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因於他人,孩子如何能夠學會擔當和思考?……

所以說,家庭中發生的事,都是孩子成長的教科書,關鍵是父母們是否有意識地去做好示範盒編纂。





邏輯思維教練


題主想到這個問題,說明關注了對孩子的教育。確實,家裡發生的事對孩子都是教育,特別是對於小孩子。當然,這裡還有個怎樣教育引導的問題。

第一種,自然發生,自然教育。也就是家裡發生的事,父母不做有意的引導,隨其自然。比如,父親回家做家務,這件事表面看,沒有誰故意教孩子 但他一定會看在眼裡,所以,他長大後,大概率會做家務。相反,父親從不做家務,那麼孩子也會看在眼裡,他以後也會有大致相同的表現。

第二種,父母有意的教育。對於家裡發生的事情,父母有意教育。比如,父親做家務,母親會欣賞父親為家的付出 ,把這說出來是對家的愛,那麼孩子也會這麼理解。那麼,父親不做家務,而是忙著工作,母親也對父親欣賞,把父親的付出理解成愛,並說出來,那麼孩子也會理解。這樣,他感受到的是愛,是父母見不用形式的付出,不同方式表達的愛,他長大後會感知愛,表達愛。

第三種,對家裡事情的處理。是協商還是獨斷?家裡遇到高興事怎樣表達,發生不愉快事怎麼處理,無論大事小事都會影響到一個孩子的將來。所以,父母學習會引導孩子非常重要。


山石家庭教育


我認為是肯定的。每個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可愛的小天使,為何成長的的過程中有的還是天使,有的就是讓家長頭疼不已,並且在長大後有的是正能量的成功的,有的是負能量爆棚甚至會危害社會。

埃裡克森曾說過:“母親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構成了孩子所生存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與人交往的方式,大多會父母的影子,你們的處事方式一定會影響孩子。

心理圈裡流行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希望我們做父母的都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做智慧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老愚發呆


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

我們認為發生的好事,肯定認為會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這是很多人的正常的思維。

認為孩子學到了好的做事方式,好的思維習慣,好的結果呈現對於孩子都是好的,所以很多人只想讓孩子見到好事的發生。

好事我們先不說,今天看看發生的不好的事情,會不會給孩子帶來教育。不論好事壞事都有正面意義和價值,讓我們看不好的事帶來的正面意義和價值吧。

1.比如說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吵架,有暴力傾向,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對孩子最大的負面意義就是孩子學會這樣的方式,長大以後就會用這樣的方式解決這類問題。

正面意義:如果孩子能夠在成長過程中,有人幫助或者自己引導,不斷總結學習和成長,未來就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對生命的另一半,反而會更加的愛護。知道自己的婚姻可以自己掌握,去面對更好的人生未來。

2.比如孩子把水杯打碎了,正面意義和價值:孩子下一次做相同事的時候,就會很小心的處理杯子,從而學到了對於易碎品如何保護。

3.比如做飯做壞了,帶來的好處是幫孩子總結這次的問題,哪裡需要學習和調整的,下次孩子就會越學越好。

孩子在長大過程中,必須要不斷體驗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這樣孩子才會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失敗的經歷,雖然不好,卻能給孩子帶來經驗和經歷,這也是教育,只要多肯定孩子的行為,孩子做事只會越來越有效果。效果比道理更重要,講一大堆道理不如讓孩子真正的體驗一次來的實際。

家長要培養孩子一份能力: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現在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及其他事,這不是對孩子好,恰恰剝奪了孩子學習生活各種技能的能力。

而孩子要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學習總結成長起來,這是孩子一生中很大的財富。

請不要怕孩子犯錯,要想不犯錯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啥都不要做,不做事就不會錯。你願意孩子這樣的狀態面對生活嘛??我想你心裡有答案了。


家庭教育指導實踐者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孩子從一出生,他所看到和聽到的都是第一新鮮,從而也就有認知和學習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師。“近朱者赤”,父母的一言一行,包括衣食住行,道德情操,周圍環境等對孩子都有直接的薰陶。現在,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出現差異,這就是環境和父母的觀念所致,城市孩從一出生就接觸的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整潔的車間,剛剛有認知和思維的時候又被綁架到託兒所,幼兒園去了。而農村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觸的大山流水,鳥語禽畜,泥土糞便,沒有託兒所只能到四歲進幼兒圓,時間上農村與城市相比就少一年接受正規教育。現在來說,大部分父母生下孩子就甩給了爺爺奶奶,為了生計又出門打工去了,因此幼兒教育就隨爺爺奶奶。這種差異不可避免,但又各有千秋。社會的進步不是靠哪一個層次的人去完善的,什麼人材都需要,不然就不能構成社會。但中華民族最注重的就是“德”的教育,無論城市或農村,德第一,技能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