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家庭中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对孩子的教育吗?

枝吖x


如果父母能够知道,言传身教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老师能够明白,教育不只是知识和工资;如果专家能够研究,孩子成长的心理与心情;也许,被称作祖国花朵的孩子们,能够绽放得更加夺目。



我举一个例子,然后简单分析孩子的心理,大家就知道什么叫“教育里的细节”了。

有个孩子从小很调皮,他的父母总是被搞的焦头烂额。当妈妈喂他喝牛奶的时候,他眼睛看着窗外,当然,这一点没有被大人们看在眼里。当牛奶从嘴边露出,打湿了衣服和地板的时候,孩子哇哇大哭,然后父母开始骂他,因为又要进行清扫工作了。

其实,孩子被窗外一只鸟吸引了,他很好奇,想知道鸟是怎么飞的,想近距离观察,根本无心喝牛奶。但是父母觉得孩子必须要喝牛奶,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他是否把牛奶喝完这件事上面。但是,父母却开始大声说教,并开始带着烦躁的表情清理。


这在孩子心里是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他被逼迫喝牛奶,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弱小;然后,自己的好奇心被无故责骂,会逐渐降低他对新奇事物的好感。当他再次对某个对象产生好奇的时候,他就会想:爸爸妈妈会说我的,这个东西没什么好的。当看到父母脸上的表情,他还会想:是我没做好,所以让父母不开心了。

好奇心被破坏,自责,怯懦,无助,这就是一件小事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当父母觉得不值一提的时候,孩子心里早就有一个完整的历程,并一直影响他的性格成长。


芝杰说教育


是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平时家庭中所有发生的事情他都会看到。

生活在感恩的家庭里,孩子就学会了感恩。

生活在抱怨的家庭里,孩子就学会了抱怨。

生活在和气的家庭里,以后孩子的家庭也会这样相处。

......

我的邻居是一个老奶奶,平时喜欢跟别人吵架,所以他的孙子由她带后经常会吵架,说粗口。

另外一家邻居是医生 ,孩子经常看到父母救死扶伤,对人也特别好。

所以为了孩子,我们一般不要当孩子面吵架,学会以沟通,以更阳光的心态带动孩子。


早教老师Jenny


是的,我认为家庭中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对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接受的最早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在孩子年幼时,他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环境中的家长,所以,家既学校,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在家里,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咿呀学语,学会了涂鸦,学会了穿衣吃饭,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一些缩影。

正如题目所问到的,家里发生的任何事,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教育,比如父母间的相处,包容与支持,关爱,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餐桌上的家长里短,又或者父母的争吵,故意摔坏的家具,每天嘈杂的呵斥声,争执躲懒,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爱与恨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在孩子的一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各位父母尽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正面教育的家庭环境,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与支持!

谢谢!


柠檬黄老师va


教育是对孩子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能使人受益的事情。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环境影响下,所学到的,习惯,兴趣,等等。

不等于说,家庭里的任何所作所为都对孩子产生了教育。例如,父母经常吵架,对于孩子就是一种伤害,孩子潜移默化的会受到负面影响。这就不是教育,这是一种心理习惯阴影。

而我们在家庭环境下,如何有效有目的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受到好的影响这才是家庭教育。

父母每天督促孩子努力完成作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习惯养成教育。

父母要求孩子勤俭节约,吃饭不剩饭,穿衣不浪费,这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

让孩子受益的才是教育,反之,只能是家庭环境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的会犯这样几种错误,孩子遇到困难,我们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完成,而不是耐心辅导,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孩子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总是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家长们应该晓之以理告诉他,错的就是错的,是不对的。

再次,与孩子陪伴,我们不应该情绪化,孩子是成长的人,成长过程中可以犯错,只要及时纠正,而不应过度埋怨孩子,大声训斥孩子。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对人的一生都影响深远,好的家庭教育让人受益终生。让孩子成长事半功倍,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充满爱和希望。





悠悠孤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实践活动,对孩子实施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和起点,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刻的一种教育,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功。

由于现代社会的机制还不完善,很多父母在为人父母之前都没有学习过家庭教育,只是孩子出生后便成为父母了,但如果父母不学习如何做父母的话,也只是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孩子而尔,这样的一个大孩子去教一个小孩子,大家说会有好结果吗?因此父母的教育观是否正确就尤其重要了。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养鱼先养水,养树先养根,而养人则先养心。要想知道孩子的心如何,得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是否已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父亲用什么来教育孩子呢?就是用自己的品质,特别是当遇到困难时,父亲的表现能带给孩子学习的榜样。而母亲教育方式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要虚

有的家长就很纳闷,自家孩子在别人面前表现都很好,但是一回到家,看到自己就像变身似的,完全变了样。为什么,就是因为没做好“虚”,就是很多妈妈一发现孩子有问题,马上就指证,妈妈要给孩子的情绪提供适当的空间。

2、要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教出来的孩子没自信,而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却能教出自信而坚强的孩子。你是想压制孩子的成长还是让其自然成长呢!

3、要柔

母亲真正的力量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到“柔和”,越柔和的母亲越能指挥孩子。凡是那些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慢慢地会失去对孩子的引导能力。

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老师,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教育孩子正确的教育观,就是父母先栽培自己,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因为只有当父母变得足够优秀,才能散发内在的能力激发孩子变得优秀。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自我成长的父母,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怡家秀


孩子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只不过有的是正面积极的教育,有的是负面消极的影响而已,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先来说说好的教育。首先父母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巨大。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看待世界的善意,首先来自父母和和谐相处。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吵吵闹闹的爸妈,能教育出一个心平气和的孩子。其次,父母好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比如阅读的习惯,父母每天都会在休息的时候看看书,孩子自然就不会沉迷于电视和游戏。看书的孩子,就像打开了进水阀的游泳池,日积月累水越来越多。第三,父母面对困境时的反应,是孩子养成积极乐观心态的关键。此外,父母的金钱观,决定了孩子的价值观。人们常说,斤斤计较的父母养不出心胸宽广的孩子,就是这道理。

再来说说不好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自己对待父母的表现都会在孩子心里埋下种子。所以,如果你亏待自己的父母,你的下场也会很凄惨。此外,父母整天手机不离手,孩子如何能够爱上学习呢?父母整天抱怨,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他人,孩子如何能够学会担当和思考?……

所以说,家庭中发生的事,都是孩子成长的教科书,关键是父母们是否有意识地去做好示范盒编纂。





逻辑思维教练


题主想到这个问题,说明关注了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家里发生的事对孩子都是教育,特别是对于小孩子。当然,这里还有个怎样教育引导的问题。

第一种,自然发生,自然教育。也就是家里发生的事,父母不做有意的引导,随其自然。比如,父亲回家做家务,这件事表面看,没有谁故意教孩子 但他一定会看在眼里,所以,他长大后,大概率会做家务。相反,父亲从不做家务,那么孩子也会看在眼里,他以后也会有大致相同的表现。

第二种,父母有意的教育。对于家里发生的事情,父母有意教育。比如,父亲做家务,母亲会欣赏父亲为家的付出 ,把这说出来是对家的爱,那么孩子也会这么理解。那么,父亲不做家务,而是忙着工作,母亲也对父亲欣赏,把父亲的付出理解成爱,并说出来,那么孩子也会理解。这样,他感受到的是爱,是父母见不用形式的付出,不同方式表达的爱,他长大后会感知爱,表达爱。

第三种,对家里事情的处理。是协商还是独断?家里遇到高兴事怎样表达,发生不愉快事怎么处理,无论大事小事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将来。所以,父母学习会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山石家庭教育


我认为是肯定的。每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可爱的小天使,为何成长的的过程中有的还是天使,有的就是让家长头疼不已,并且在长大后有的是正能量的成功的,有的是负能量爆棚甚至会危害社会。

埃里克森曾说过:“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构成了孩子所生存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方式,大多会父母的影子,你们的处事方式一定会影响孩子。

心理圈里流行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做智慧父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老愚发呆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认为发生的好事,肯定认为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这是很多人的正常的思维。

认为孩子学到了好的做事方式,好的思维习惯,好的结果呈现对于孩子都是好的,所以很多人只想让孩子见到好事的发生。

好事我们先不说,今天看看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会不会给孩子带来教育。不论好事坏事都有正面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看不好的事带来的正面意义和价值吧。

1.比如说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吵架,有暴力倾向,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对孩子最大的负面意义就是孩子学会这样的方式,长大以后就会用这样的方式解决这类问题。

正面意义:如果孩子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有人帮助或者自己引导,不断总结学习和成长,未来就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对生命的另一半,反而会更加的爱护。知道自己的婚姻可以自己掌握,去面对更好的人生未来。

2.比如孩子把水杯打碎了,正面意义和价值:孩子下一次做相同事的时候,就会很小心的处理杯子,从而学到了对于易碎品如何保护。

3.比如做饭做坏了,带来的好处是帮孩子总结这次的问题,哪里需要学习和调整的,下次孩子就会越学越好。

孩子在长大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这样孩子才会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失败的经历,虽然不好,却能给孩子带来经验和经历,这也是教育,只要多肯定孩子的行为,孩子做事只会越来越有效果。效果比道理更重要,讲一大堆道理不如让孩子真正的体验一次来的实际。

家长要培养孩子一份能力: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现在有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及其他事,这不是对孩子好,恰恰剥夺了孩子学习生活各种技能的能力。

而孩子要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学习总结成长起来,这是孩子一生中很大的财富。

请不要怕孩子犯错,要想不犯错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啥都不要做,不做事就不会错。你愿意孩子这样的状态面对生活嘛??我想你心里有答案了。


家庭教育指导实践者


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孩子从一出生,他所看到和听到的都是第一新鲜,从而也就有认知和学习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近朱者赤”,父母的一言一行,包括衣食住行,道德情操,周围环境等对孩子都有直接的熏陶。现在,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出现差异,这就是环境和父母的观念所致,城市孩从一出生就接触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整洁的车间,刚刚有认知和思维的时候又被绑架到托儿所,幼儿园去了。而农村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触的大山流水,鸟语禽畜,泥土粪便,没有托儿所只能到四岁进幼儿圆,时间上农村与城市相比就少一年接受正规教育。现在来说,大部分父母生下孩子就甩给了爷爷奶奶,为了生计又出门打工去了,因此幼儿教育就随爷爷奶奶。这种差异不可避免,但又各有千秋。社会的进步不是靠哪一个层次的人去完善的,什么人材都需要,不然就不能构成社会。但中华民族最注重的就是“德”的教育,无论城市或农村,德第一,技能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