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培训机构把学生不上线上课的压力转嫁给老师合理吗?

123数学课堂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


漫卷心空


在疫情期间采取这种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培训机构要活下去才能撑到疫情结束。

教培机构很特殊,多半现金流是家长的预存课时要是孩子不上课,预存现金流顶多就是虚假繁荣,不是自己的钱,要是疫情期间学生不上课,后期还会有退费分险,正是雪上加霜!

同时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疫情期间有多少学生真的就没有上网课呢?据我公司调查显示,之前有补习经历的学生疫情期间照样上网课,没有停止补课,这时就得想,之前的学生为什么没有来你这边继续上课,是本来就对你的教学质量有怀疑,借着疫情暂时不上,疫情结束后来退费?还是只是一个借口,人家已经在别的地方要么学习免费的网课,要么选择了别家在上课了!

当前都在提倡全员做销售,没有现金企业根本活不下去,有的教培机构减薪,有的裁员,目的就是截流,但是来源才是王道!所以在读学生上课才能把有限的资金转化成利润。当然每个公司有不同的做法,我觉得员工要从逻辑上认同让学生回来上课这件事,让员工有自主自发的意识,这是最重要的,也是企业文化带来的感染力,负激励对于企业文化认同感低的员工是起不到作用的,而且适得其反,会导致员工负面情绪爆发,同时伴随着离职,疫情没过,公司就散了!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合不合理之说,而是看员工有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里面的逻辑关系?有没有和企业在同一战线?当然既然有负激励,是不是应该还有正激励呢?

这个图里面讲的就是打破固化思维,可以尝试做一下哦!


王小白行者之路


[熊吉]单凭简单文字描述是不合理。

疫情特殊时期,线下传统的培训机构确实受较大的冲击,换位思考下,机构负责人也承担巨大的压力,所以尽可能大家做到双赢:

1⃣️活下来:

只有大池子有水,小池子也才有。如果培训机构无法存活下来,就谈不到后面的一片未来理想了。所以,大局出发!一起努力、共度难关,先活下来为目标,一起想办法去执行!

2⃣️经营评估:

机构负责人对企业生存线及周期是相对了解的,面对疫情可能出现到5月份才能开学,6月份可能才能回暖的现状做评估。资金流是否足够支撑,支撑多久?还差多少缺口就能挺过6月?哪些地方可以节约成本?

👉房租申请免租、减免、分期缓交。

👉避免出现退费,建立粘性稳住老生。

👉合理的人员成本降低,社医保免交政策

👉所在区域街道有开放政策稳岗、培训津贴申请

3⃣️开展自救:

这时候不单纯是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责任,不仅企业自救、员工也要自救。大家一起想办法,如何开展疫情期线上收费:

👉自有产品课程先罗列、分客户年段、需求

👉各班老师自我评估,目前学生家长有多少需求,且需求哪些课程服务

👉根据分析的情况,讨论一个线上可执行的课程方案、服务内容、资料、各自职责和工作内容、收费价格、制定招生或团队激励方案,达成一致目标,执行。

👉第一轮由各班老师先“关怀”假期生活、学习情况安排、习惯等等,与客户探讨学生学习的辅助,培训机构计划开展的服务来帮助孩子更快学习,进行一轮“摸底”听家长的认可度和心声。

👉统计各班老师的“摸底”结果,进行二次评估,并确定启动“体验周”,免费开展体验1节或1周的方案。

👉群里发课程方案,并逐个家长再进行一轮访谈和邀约,参与体验。一旦有体验,家长的转换率就非常高80%。

👉保证质量,提前备课、磨课,给家长和孩子最好的体验感,用心付出一定有成效,因为我们和家长并不陌生,真正销售:

🍀信任:家长对老师的认可

🍀服务:家长复工机构满意

👉每日都有《学情报告》的反馈

4⃣️调整心态:

这时候并非嫁接压力,其实培训机构负责人他的压力也很大。

👉首先要保障机构存活下来,老师们就在

👉老师稳定下来一起努力下,学生就稳定

👉学生和家长粘性打造起来,机构就活下

5⃣️设计好的课程:

👉阅读作文类:199-399元/8节课

👉思维数学类:39元/节,难题解析过关

👉陪护学习类:30~50元/节,全科攻读

……

疫情阶段都很困难,除非特别不合理超越底线,如果觉得机构负责人一直对人对事都靠谱,大家一起努力一下,一定能挺过来,这阶段有什么好的想法、点子,应该主动跟机构负责人交流,也许太焦虑他们也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奋斗][碰拳]






风铃ai叶子


首先,我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就是学生的确是在线课上的头比较大了。

不仅仅是我们老师觉得上网课累,学生们也是一样这么觉得,因为一直坐着,身体很容易不舒服,加上旁边可能有没有人去督导他,如果不学会调节的话,那是始终处在疲劳的边缘,上课就是在打疲劳战。

线下的机构现在说实话,现在生存真的是个很困难的事情,有很多成本仍然需要去开支,压力也不小。其实我们的机构老师也需要从机构的角度出发去想一想,尽可能一起把这场危难给度过。不过机构的负责人也需要多跟老师沟通,说明当下的困难情况,尽量协商协调。如果是必须做出的规定,也需要跟各位老师,销售或者课程顾问讲讲清楚,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老师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平和心态,尽量多跟家长和孩子沟通,实在无法挽回的也不能勉强,毕竟我们也理解家长和孩子那边的处境。给到更好的服务,让家长们的选择更多偏向于我们吧。



一只物理老师他叫老张


在这教育培训行业待了7年,自己也干过招生,教师,校长,连锁校区运营,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经验,谈谈这个是否合「理」性。试着分析合的什么理,不合的是什么理。

首先法理上肯定不合理,你和机构签约的是法律劳动合同,合同里的内容确定了你们的劳动关系内容,你看看合同自然就知道是不是合理了。这个合同受法律保护。学生不来上课就罚款的制度也是不合理的,上了个班,月底估计自己还亏钱了,这个法律也不容许。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这是法律给我们基础权益的保障。

注意!!!法律上的合理性我们就讨论完了,接下我们聊聊接下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的合理性了,当然如果老师们就是想着上上课,月底拿钱,不求未来在这个行业的职业发展,下面的分析就可以不看了,有洗脑说教嫌疑。

再来看看问题:时间:疫情期间,事件:学生不想来上课,机构要生存,学生不来上课老师被罚钱。问题:压力转嫁到老师。

我们分析压力的传导(或者说转嫁):疫情--学生--机构--老师。疫情压力我们解决不来,我们只能预防和躲避,飓风过境,摧古拉朽,势不可挡。提问者问的:孩子们不想上线上课,我们能解决吗?好像能又不能,这个才问题背后隐藏的重点:什么是孩子不想上线课???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也就解决的压力传导的问题。大量的机构和老师从来没有认真的定义过和讨论过这个问题,95%的机构只是一味强调管理手段,定制度,搞惩罚,打造所谓『狼』性团队,结果事情没搞起来,老师团队人心散了,雪上加霜。此处可以了解一下『牛鞭效应』

解决这个问题的逻辑可以这样【合理】分析:我们目前学生有多少,有多少能来上,直接保证每次能到,有多少再纠结,纠结那些问题,我们的教学应对和课后服务应对措施123,行业有什么借鉴的123,有多少讨厌上线上的,我们可以攻坚的学员123。于是我们管理手段也出来了,保住能来的,争取犹豫的,夺取讨厌的,再定不同的奖罚制度,老师比较多,在做一个团队激励。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最后,回到老师这个身份,我们可以【合理】做到就是:如实的了解班级学员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措施,和自己的领导同事讨论解决,把情绪变成理智的方案。这样个人的能力和组织的协同都有了大的提高!

其实,疫情期间,学生,机构,老师都不容易,干嘛还要折腾自己人。


老刘的项目收藏夹


这个不存在合不合理问题,在这个困难时期,很多机构已经在倒闭的边缘,甚至已经倒闭了,而现在能够生存下来的,压力不小,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及时转变适应线上课,并且可以和自己所带学生沟通,来上线上课,这样一方面,还是可以继续增加收入,保证自己的生源量,当然这样机构也能够维持下去,所以这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如果说学生不来上就发钱,这个方法欠妥,个人觉得其实可以适当降低老师底薪,同时提高老师的上课课时费单价,适当给予老师续费的的提成,这样的话就能够促使老师能够积极去将之前的先下课的学生转化到线上课来,机构的出发点是想要老师积极的参与招生工作。


教数学的周老师


肯定不合理,因为疫情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老师有魅力还能让学生继续跟着在线上上课,可是大多数家长还是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的,相互理解吧!给大家分享个好方法吧![害羞]我的原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6f93f13e8b14998a98fec2723b2ba8a\

女孩加加


没有哪位教师会有怨言的。


一帆悬974


可以线上模式教学


青马王爷


您好!我觉得你们的机构为了生存,也是无奈之举吧!特殊时期,大家相互理解,共渡难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