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這段特殊的日子,登上熱搜的不再是明星,而是一個10多年前就烙在中國人腦海裡的名字:

鍾南山。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值得每個人敬重的鐘院士“成長的那些事兒”——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雲開工”的日子,看了很多關於鍾南山的訪談,驚歎於不止是他本人,他的父輩、子女也個個可圈可點,堪稱是一個“神仙家庭”。

而如今國士無雙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卻曾是個小學三年級就留級、不求上進、讓父親無比失望的孩子。


一輛“奢侈品”自行車

鍾南山1936年出生在南京,因為出生的醫院位於鐘山之南,所以取名“鍾南山”。

父親鍾世蕃是著名的兒科專家,解放前是廣州中央醫院院長,母親畢業於護士學校,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

出自優秀的醫學世家,小時候的鐘南山卻是個頑劣孩子。

模仿武俠電視裡飛簷走壁,打著雨傘從樓上往下跳,摔傷了腰不敢告訴家人,小學三年級就

留了級。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父親和母親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

在鍾南山的記憶裡,母親是個充滿人情味的人,寬容,無私,總是盡己所能地幫助別人。

小時候的鐘南山一直羨慕別的孩子有自行車,六年級時,媽媽為了鼓勵他,承諾他只要能考上前五名,就給他買一輛自行車。

“奔著自行車去”的鐘南山拿到了第二名,媽媽真的兌現了承諾,鍾南山高興極了。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對於當時並不富裕的鐘家來說,這輛自行車是一個奢侈品,但比得到自行車更寶貴的,是媽媽給鍾南山的一個深刻教育。

“媽媽給我一個比這個自行車更寶貴的、非常重要的,她說人一旦你要答應人的事,你一定要做到。”

想教會孩子懂得信守承諾,父母就要說到做到。

最好的教育,永遠是言傳身教。


改變我人生的三句話

鍾南山的父親嚴肅寡言,常常“吃一頓飯都說不上一句話”,但他的三句話,影響了鍾南山的一生。

10歲時,鍾南山在貴陽讀三年級,要交給學校的飯錢他都沒交,偷偷留下買零食吃,學期末母親去學校查飯錢,他萬般無奈說了真話。

他以為父親一定要痛打自己一頓,沒想到,父親只說了一句話:

“南山你想一想,像這樣的事,應該怎麼辦?”

那天晚上,10歲的鐘南山一晚沒睡,“我覺得我做錯了。”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1971年,已經做了醫生的鐘南山從北京調回廣州工作。

有一天,父親突然問他:“南山你多大了?”

鍾南山說:“我35(歲)了”。

父親說:“35(歲)了,真可怕。”

只說了這一句,父親就不再出聲。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父親從協和畢業時已經是一名優秀的年輕大夫,鍾南山知道,那句“真可怕”不是單純拿兒子跟自己比,即使是跟他認為比較好的其他醫生比,都相差甚遠。

對於父親這樣的人來說,一個不學無術的孩子恐怕是最讓他失望的。

父親的那句話深深地刺激了鍾南山——“整個地重新喚起了我對工作的更強烈的追求,我要把失去的時間趕回來。”

父親75歲時開始寫書,每天最早一個去圖書館,最晚回來,那時他眼疾嚴重,母親去世,鍾南山不解,勸他不要這麼辛苦,父親反問:

“我不寫書幹什麼,讓我等死嗎?”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這句話深深震撼了鍾南山。

那時候,雙眼複視的父親只能捂著一隻眼睛寫,寫累了,就捂住另外一隻眼睛,在那樣的情況下完成了40萬字的著作。

父親說,:“一個人要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東西,他就算沒有白活。”

這句話,鍾南山一直記得。

他用幾十年的積累為兒科醫學留下了40萬字的有形著作,也為子孫後輩留下了如何為人為醫的無形的精神激勵。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40歲後得到的“第一次表揚”

受父母的影響,1955年,鍾南山考取了北京醫學院,就是後來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學醫是父親的理想,也是鍾南山自己的追求。

父親是兒科大夫,小時候,常有人帶孩子來家裡看病,病好了,人家來家裡道謝,父親很開心,大家都很開心。

“當醫生真的很受人尊重,而且真的幫人解決困難。”

那是醫生這個職業留給鍾南山最初的感受。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14歲那年,正是困難時期,父親把天台改成棚子,自費買來小白鼠做研究,爸爸忙的時候,鍾南山就去替爸爸喂小白鼠,看爸爸做實驗.

堅持了三四年,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那個時候,父親對他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深,學醫的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了。

1979年,43歲的鐘南山成為改革開放後首批留學生。

剛去英國時,他口語很差,為了逼自己,每次給父親寫信都用英文,每次父親的回信都是厚厚的一封,除了給他的回信,父親會用紅筆把他信裡的錯處標記修改好退回來。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那些紅字讓鍾南山備受感動,也逼著他必須堅持,就這樣堅持了一年,他的英語已經很流利。

在英國的兩年,鍾南山取得了七項研究成績,英國大使館參贊轉一封信給他,他的導師在信裡給了鍾南山很高的評價。

拿到信的鐘南山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這兩年確實沒有白過,用自己的勞動,贏得了他們的尊重。”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鍾南山把這封信寄回給父親,父親在回信裡這樣寫道:

“你最後還是使得他們認識了,中國人不是一無是處的。”

看到父親的回信,鍾南山哭了。

“我覺得第一次得到了我父親的讚揚,我覺得這是最寶貴的。”

父親的表揚姍姍來遲,卻讓鍾南山終生難忘,一向不對兒子多說什麼的父親,一句肯定的力量,已經足夠。


永遠不老的醫生

如今,已經83歲的鐘南山仍然奔忙在呼吸病學診療一線。

看他的工作日常,完全看不出一個“老人”的樣子。

從門診到科研,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他說醫生就是不要滿足現狀,要不斷探索,只有這樣,中國的醫學才能進步。

2004年,因為透支太厲害,鍾南山曾患心肌梗死,心臟放了支架,為了保持體力,他每週堅持健身、運動,使身體能夠保持一定的強度,保證工作的需要。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不止是健身。

他對研究還是那麼執著、嚴謹、一絲不苟,沒有一點“妥協”。

父親曾經告訴他“說話最講求證據”,那句話,他有最深刻的體驗。

年輕時,和父親一起看一個尿血的病人,他脫口而出,判定這是個結核病人。父親反問他“你憑什麼說他是結核病人”,鍾南山愣在那裡,啞口無言。

從那之後,他時刻記得父親的教誨:“說實話,說真話,人和事都要講證據。”

鍾南山曾為一個女孩看病,因為診斷方向錯誤,用藥出現失誤。

中途導致女孩的情況惡化,雖然後來找到了癥結給予治療,女孩的病好了,但憶及那件事,鍾南山眼睛紅了:“我永遠都忘不了。”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數十年醫生生涯,他曾經治癒了不計其數的疑難雜症瀕危病人。

曾經直面12年前的非典和12年後新冠肺炎,是給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希望與信心的國之重器,但讓他“永遠忘不了”的,卻是一個自己誤診的病患。

這是何等的求真和嚴謹。


好家風傳承三代人

鍾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是中國女籃國家隊隊員。

兩個人在北京相遇相戀,婚後育有一兒一女。

李少芬的職業運動生涯上有非常輝煌的成績,但低調到很多人以為她只是“鍾南山背後的女人”。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鍾南山的兒子鍾惟德也是一名醫生。

作為一名優秀的泌尿外科醫生,他是麻省總醫院泌尿外科病理實驗室的第一個外國專家。

就像鍾南山兒時看著父親醫治好的病人來家裡道謝,鍾惟德記憶深處忘不了的,也是那些被父親醫治好的病人對他的感激。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對他而言,鍾南山不僅是父親,還是一位導師,在成為醫生的路上,父親給了他最大的影響和幫助。

鍾南山說,希望兒子學醫,他給兒子的希望,就像當年父親給自己的希望:

“看一個事情,或者做一個研究要有事實根據,不要輕易下結論,要相信自己的觀察。”

女兒鍾惟月遺傳了媽媽的運動基因,是一名優秀的游泳運動員、世界短池蝶泳記錄保持者。

鍾惟月這樣評價父親鍾南山——

“我非常敬重我的父親,從他身上我學會如何做人,他待人非常好,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病友,有時候甚至比家人還好。”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在這個家庭裡,討論的都是醫學和學術上的追求,從來不談錢有多少,這個已經成為這個家庭的習慣。

鍾南山曾對兒子、女兒和孫子孫女們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家們要記住鍾家的優良傳統。

第一個是永遠有執著的追求,第二個辦事要嚴謹要實在。

只要有這兩條,你們就會不斷地取得進步,而且會比我們取得更多的成績。”

從父親母親那裡繼承到的品德、精神、氣節,已經成為這個家裡最寶貴的品質,在漫長的歲月裡又在影響著後輩的兒女。

一個人身上,總是帶著家庭的烙印;家風,就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好的教育,會影響三代人,真正的“貴族”,不是擁有多少金錢財富,而是家風凝練出的精神風骨。


小學就被留級的鐘南山,是如何逆襲成為院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