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趙括換成韓信,長平之戰結果會不會改寫?

黃淑辰


我覺得很難,就算把趙括換成韓信,長平之戰的結果也不一定能改寫。並不是韓信不如白起,而是趙孝成王不如秦昭襄王。像長平之戰這種決定國運的大型戰役,起決定因素的往往不是將領而是國君。

咱們先來看一下長平之戰的起因和經過

事情一開始,其實和趙國沒什麼關係。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國實施遠交近攻的策略,攻打靠近自己的韓國,弱小的韓國無還手之力,被秦國奪取了野王這個地方(今河南沁陽),如此一來,原屬於韓國的上黨郡就被隔斷,成了塊飛地,與本國失去聯繫。

韓王驚恐萬分,為了讓秦國撤軍,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提出將上黨獻於秦國。數次征戰,秦國損失也挺大的,於是秦昭襄王同意了韓王的求和,坐等上黨到手。

然後神奇的事兒發生了,上黨郡郡守馮亭對秦國意見很大,不願降秦,和上黨郡望族謀劃一番,將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妄圖利用趙國的力量對抗強秦。

趙國也不是看不出此時的上黨如同一個燙手山芋,如果接手將有大麻煩,但不打仗就能白得上黨十七城,這種誘惑力趙孝成王抵禦不了,不顧平陽君趙豹的勸阻,收下了上黨。

眼看到手的鴨子飛了,秦王大怒,派遣大將王齕率兵攻打趙國。好吧,其實就算沒有這件事,秦趙之間也必有一戰,早晚而已。現在有了藉口,秦國出兵就更理直氣壯了。

趙王派平原君趙勝去接收上黨的土地,他也知道秦國肯定有動作,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在離上黨不遠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備秦軍。但這沒什麼用,秦軍還是拿下了上黨,並攻向趙國。

這會兒趙王慌了,命令廉頗主動迎戰。經過數番交戰,廉頗不敵,退守長平,之後修築壁壘,堅決不應戰。

在冷兵器時代,強攻的難度遠遠大於防守,所以秦軍也拿廉頗沒辦法。

這個時候,秦王並沒有把希望全部寄託在軍事上,而是做了一件事:讓人去趙國散佈謠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怕的是趙括。

趙王也做了一件事:派使者去秦國議和。趙國名士虞卿拼命勸阻,說使者入秦,秦王必定隆重接待,營造兩國已經議和的假象,這樣一來楚、魏等國就不會出兵救趙,楚、魏不救,秦國更無忌憚,議和必不能成,趙國就危險了。

但趙王不信,而秦王果然利用趙使入秦的機會,大肆宣揚自己和趙國已經和解,大家都別多管閒事,我們兩國現在好著呢。經過一番操作,各國信以為真,趙國就這樣被孤立了。

秦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候,等各方面準備好之後,再次強攻長平。此時趙王才信了秦國不想議和,恐慌中想起了國中的傳言,火速換下廉頗,讓趙括前去統兵抗秦。

公平來說,趙括並不是真的只會紙上談兵,他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不堪,基本的軍事素質還是有的。只是他不知道,趙國換帥的時候,秦國也偷偷換上了戰神白起。一個初出茅廬沒有經驗的青年將領,輸給白起很正常。

(趙括戰死)

再來分析一下趙括失敗的原因

趙括之所以失敗,最大的原因在於他急於求勝,放棄了廉頗堅壁不出的戰術,主動出門迎戰。

但這裡存在一個問題,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敵軍遠道而來,等於客場作戰,己方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防禦為主,拖延時間。因為遠征時最大的問題是糧草,古代交通不便,運糧困難。所以只要拖得夠久,敵軍定然不戰自退。就像司馬懿對付諸葛亮北伐的策略。

熟讀兵書的趙括真的不明白這個道理嗎?顯然不可能。那他為什麼還要那麼急呢?因為快沒糧了。是的,趙國提供不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再僵持下去,糧草不繼的不是遠來的秦軍,而是趙軍,甚至會影響到國中正常經濟民生。那種後果趙括和趙王都不敢想像。

(戰神白起)

其實秦國也有糧草問題,但秦王有魄力,親自徵糧,做好了以傾國之力打贏這場戰的心理準備。趙王卻沒這麼大的氣魄,他想把戰爭控制在某個小範圍內。

所以長平之戰,秦國付出或準備付出整個國家的力量,國內所有事務都為此戰讓路,而趙國只把這當做一場普通的局部戰爭,不想或不敢為此付出太大的代價。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樣的趙國,怎麼打得贏秦國?

所以別說換上韓信,就算再加個諸葛亮,估計也不能改寫結局,除非直接把國君換了,也許還有可能。因為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已經不在於戰爭本身,而在於統治者的意志力和決心。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韓信?要看剛出道時的韓信,還是擊敗龍且後巔峰時期的韓信。如果是剛出道的韓信,應該能夠藉著佯攻白起時突然大軍回撤,把大軍安全撤離到邯鄲附近,依託有利地形逐次抵抗,然後打一次防守反擊,保證趙軍主力不被消滅。

如果是巔峰時期的韓信,白起就危險了。按照韓信慣用戰術,必然“以正合以奇勝”。白起用餌兵吸引趙軍離開深溝高壘,韓信就可能趁機佯攻白起的同時,用騎兵作為預備隊搜索並消滅穿插到趙國追兵後方的迂迴部隊,得手後一邊繼續佯攻白起大營,騎兵則在外線遠距離破壞秦軍漫長的補給線。要知道趙軍步兵可能不如秦軍,但騎兵還是有不少優勢。

韓信甚至有可能留下一部分軍隊固守陣地,抽出兵力迂迴攻擊秦軍後續部隊,充分發揮趙國騎兵優勢,組織一場典型的圍點打援模式。以韓信巔峰時期的軍事威望,趙軍很容易形成必勝信心。當然,韓信無論如何用兵,必然不會象趙括一樣被秦國餌兵吸引離開大營,即使秦軍小分隊迂迴到趙軍後方也會被擔任預備隊任務的趙軍騎兵搜索發現並消滅,保持攻擊部隊與大營守備隊聯繫暢通。

韓信每次對敵都把偵查做的很好,這恰恰是趙括短板。韓信都知道陳餘不用李左車之策,趙括連秦軍換帥都不知道。


一梭煙雨江湖行


秦趙兩國為了爭奪上黨地區進行了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秦國先後投入60萬大軍,趙國先後投入了45萬大軍。長平之戰最終以趙國的慘敗和秦國的慘勝結束。長平之戰中趙國前後共損失了45萬大軍,其中直接被俘之後被殺者達到了20萬(一說40萬)。秦軍雖然取勝,但是也是慘勝,據統計秦軍傷亡人數過半。長平之戰是戰國時代最大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直接決定了戰國的走向。



長平之戰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秦將王齕和趙將廉頗對抗。廉頗在和王齕的對抗中雖然略處於下風,但是雙方基本上勢均力敵。廉頗採用以守代攻的戰略,將秦趙兩國同時拖入了持久戰的泥潭。秦國在這次戰役中被深深消耗,趙國更是難以為繼。無論是秦國,還是趙國都有快速結束這場戰爭的需求。秦國人知道如果不把廉頗打掉,秦軍不可能快速取勝。於是秦國君臣決定用反間計離間趙國君臣。秦國間諜到處散播謠言說秦國人最怕的不是廉頗而是趙括,如果用趙括為帥一定可以打敗秦國。當時趙國更希望結束戰爭,趙王也希望用善攻的將軍取代善守的廉頗。加上秦國間諜的謠言,趙王決定用趙括取代廉頗。所以趙王決定起用趙括不光因為反間計。



趙王令趙括率領25萬大軍增援長平前線,這樣在長平一線的趙軍達到了45萬。與此同時,秦國也秘密換上白起。秦昭襄王征伐國內15歲以上的男子支援長平前線,僅長平前線的秦軍就達到了60萬,支援戰爭的秦國人更是多不勝數。趙括到了長平之後改變了廉頗以守代攻的戰法,轉而發起全面反攻。白起以示弱的方式吸引趙括攻打秦軍的壁壘,結果趙軍久攻不下。白起則秘密派遣一支25000人的精銳部隊突襲到趙軍後方,切斷了趙軍的退路,又命令一支5000千精銳騎兵部隊將趙軍一分為二。趙軍被迫由進攻轉入防守,就地築造防禦工事,等待救援。趙軍在長平被圍困長達46天,趙括多次率部隊衝殺始終沒有衝出重圍,趙括被人也被亂箭射死。趙括被射死之後,趙軍失去了主心骨,趙軍全部投降。秦軍將投降的趙軍全部殺死,趙國45萬大軍只活下年幼的240人。秦國的傷亡並不比趙國小,秦軍最終傷亡過半。



如果趙國替下廉頗的不是趙括,而是韓信最終的結果會如何呢。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我個人覺得要麼趙國取勝,要麼兩國俱敗。

白起的戰術思想。第一、不以攻城略地為唯一目標,但求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第二、在野戰中尋求戰機,運用圍殲戰術。第三、對敵人窮追猛打,強調追擊戰。第四、注重野戰工事,以示弱的方式誘敵攻擊攻擊壁壘,以工事為依託然後在預定的區域殲敵。第五,充分預計敵我雙方力量,乃至動員能力等。

白起戰績分析。伊闕之戰中白起以10萬秦軍全殲24萬韓魏聯軍。鄢郢之戰中以數萬兵力攻陷楚國都城。華陽之戰斬首趙魏聯軍15萬,秦軍總人數不足10萬。陘城之戰斬首韓軍5萬。長平之戰以60萬兵力,殲滅45萬趙軍。

韓信的戰術思想。第一、韓信善於示弱,在示弱過程中尋求戰機。第二、韓信打仗不求對殺人只求擊潰敵人。第三、韓信打仗不拘一格,運用多種計策。第四、韓信善於出奇制勝攻其不備。第五,韓信除了軍事攻擊之外,也注重政治心理戰術。

韓信戰績分析。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擊敗了章邯,平定三秦。平定西魏國。背水一戰擊敗20萬趙軍,佔領趙代兩國。平定燕國。擊敗龍且20萬楚軍,滅掉齊國。設下十面埋伏,擊敗項羽。



如果從戰績上看兩個人半斤八兩,韓信斬殺軍隊人數不如白起,韓信滅掉國家和佔領城市比白起多。但是我覺得韓信比白起的戰績更具有含金量。

首先白起打仗依靠的整個秦國的國力支撐,秦國的國力在戰國七雄中最為強大,對陣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絕對性優勢。白起進攻六國,等於以一個強國攻打一個弱國。韓信所在的漢國在楚漢之爭期間不算一個強國。韓信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韓信初期打仗基本上在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背水一戰中韓信擊敗了七倍於己的敵人。白起雖然也經常以少勝多,但是沒有處於絕對劣勢。

其次,白起率領的軍隊是秦國最精銳的銳士,戰國時代最強大軍隊。韓信率領的都是戰鬥力非常差的部隊。背水一戰,韓信只率領新入伍的3萬農民軍,擊敗了20萬趙軍。韓信攻打齊國之前,精銳部隊又被劉邦調走,韓信又只能帶著新入伍的部隊擊敗齊楚聯軍。

第三,白起在戰國期間所面對的敵方將軍大多數都不出名,許多都是無名小輩。被嘲笑了兩千多年的趙括已經算是白起遇到比較出名的將軍。長平之戰中白起用傷亡30多萬人的代價打死趙軍25萬,俘虜20萬。(一說趙軍戰死5萬,被俘40萬)韓信在楚漢戰爭期間面對的敵方將軍都是當時名將。章邯算是秦朝最著名的將軍,陳餘、龍且等人也都是有能力的將軍,項羽更是古今少有的戰神。這些人最後都敗在了韓信手下。

第四、白起的支援力量更足。秦昭襄王為首的整個秦國都全力支持白起的對外戰爭,長平之戰中甚至征伐了國內15歲以上的男子。韓信的老闆劉邦則幾乎不能給韓信任何支援,反而還要拖韓信的後腿。有事沒事奪取韓信的士兵拉到滎陽一線去當炮灰。

第五、白起擔任秦軍主帥30多年一共攻佔70多座城市,韓信擔任韓軍主帥不到4年的的時間滅掉八九個國家,僅齊國就攻佔70多座城池,韓信攻陷的城池至少150座。



我個人覺得白起的戰法對付不了韓信,韓信能剋制白起的戰法。白起善於示弱引敵人來攻,韓信這招比他用得更好,韓信示弱示得可以用卑微形容。韓信能夠示弱到已經打遍天下無敵手,還有敵軍主帥認為他膽小。白起善於用堅固的壁壘阻止敵方,然後在預定的地方殲滅敵人。韓信打仗從來都是避實就虛,絕對不會攻擊敵人的壁壘,總是能找到別人意想不到的突破口,擊敗敵人。白起善於追擊,在追擊中全殲敵人。但是如果沒有打勝就談不少在追擊中殲滅敵人。

如果韓信和白起相遇的話,白起的戰法不能把韓信怎麼樣。如果韓信出擊秦軍的話,絕對不會把自己的後方留給秦軍,更不會讓秦軍將自己分成兩段,更何況韓信歷來沒有主動攻擊敵軍壁壘的習慣。韓信有可能採用其他方式突破秦軍的防線,然後以少勝多擊敗秦軍。如果韓信第一時間無法突破秦軍防線,白起將會防備更嚴,雙方有可能再一次陷入僵局。那麼屆時對於雙方來說都將是滅頂之災。趙國無疑會被拖垮,秦國也會被拖垮。最終極有可能兩敗俱傷,其他國家坐收漁翁之利。


依稀說史


竊以為,長平之戰趙國之所以會敗的這麼慘,究其根本原因,並不是僅僅是敗在軍事上,而更是敗在外交上。

長平之戰是決定戰國走向的一次大戰,秦趙雙方都投入了幾乎全部的兵力,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戰爭初期,趙國用的主將是廉頗,廉頗深知秦軍戰鬥力強悍,於是佔據有利地形,只防守不進攻,雖然丟了幾個山頭,但趙軍的損失其實很小,並沒有傷筋動骨。

如果趙國繼續守下去,從軍事角度看,秦軍是拿趙軍沒有辦法的。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秦國打贏的可能性很大,但一定是元氣大傷。

假如拋開所有其他國家看,趙國堅守不出,最終只能輸,因為打仗打的是綜合國力,這方面趙國遠不如秦國。趙國死守是作繭自縛,進攻又不是秦國的對手。因此,趙國只有尋找幫手,但是在戰爭中期,趙國又左右搖擺,想與秦國媾和,以致沒有國家願意得罪秦國來救趙國。

所以,戰國的失敗其實是外交的失敗,而不是僅僅是軍事上的失敗。換句話說,即便換成李牧,如果沒有外援,也難以改寫長平之戰的結果。


孤舟釣江雪


這件事情不好說,畢竟歷史就是歷史,假設僅僅是一種推斷。

白起評價是:料敵合變,聲震天下。代表當時戰爭發展水平。白起戰績在《史記》、《戰國策》等多部史書有記載。白起是征戰三十多年沒有敗績,打的韓國、魏國、楚國都是立國久遠,軍民團結之國,而且戰國戰爭頻繁,廉頗、李牧、田單、樂毅等名將眾多,這些名將和英布、彭越等囚徒、水霸出身的名將有些不同。

韓信主要戰績是《史記》記載的,打敗的魏、代、趙、齊等國都是新組建的國家,根基如何,軍民團結程度如何,韓信在戰場真正做統帥才幾年,而且曾國藩都對《史記》關於韓信戰績有所懷疑,韓信是項羽原來部下,對項羽是非常瞭解的,打敗項羽不足為怪,垓下之戰韓信開始時進攻還被項羽擊退,再查查史料,曹參、灌嬰跟隨韓信在伐魏、趙、齊等國貢獻如何,韓信在漢初功臣榜上排名第幾,蕭何第一、曹參第二呀,曹參也算武將呀。代表當時戰爭發展水平用在韓信身上也適合,他不大可能代表若干年後的指揮水平吧。

秦趙長平之戰對峙交手了三年,不僅僅是將帥的事情,秦王、趙王都參與了進來,不僅僅是軍事交戰,還有政治、外交、經濟等因素參預其中,所以換成韓信也不一定有什麼太好結果,個人英雄不會改變歷史進程的,秦趙長平之戰是雙方舉國而敵,打到了白熱化,不一定完全是換不換將帥問題,而在於雙方制定的戰略目標,進不進攻可能是兩國國王都確定好的了,只不過在執行過程中,將帥如果水平高,不一定失敗那樣慘。


大白白野


韓信畢竟是後時代的人物,兵法遠在前人白起之上,韓信的打法能讓白起蒙圈,所謂一招鮮吃遍天,更何況是招招都新鮮,白起有可能會被玩死。想想韓信是怎麼玩死龍且的,20萬大軍啊,一招如來神掌打完收工。別說韓信了,就是曹操都不一定會輸給白起,畢竟時代的差距是巨大的,這TM的是穿越!穿越!穿越!還是最牛逼的人穿越回古代幹老本行。


沉默的羔羊肉不好吃


如果是要求韓信必須接手趙括那個時間段的趙軍,我覺得吧,除非韓信已經是高官厚祿實在割捨不下,不然韓信多半會直接夜黑風高離開趙國邯鄲跑路。看史紀,其實可以發現,韓信是一個非常滑頭的人,並且能夠忍辱負重,又足夠實際。會去接個幾乎是必輸的爛攤子?不會的。趙括接手的那個時間段,趙軍幾乎已經走進絕路了,外無援軍,內無糧草。

韓信善於從大略上進行佈局,在戰略上取得優勢之後,或逼或誘,讓對手自己走上絕路。韓信攻打三秦,事實上是看出了漢軍對於三秦在戰略上的優勢。對戰龍且,則是把繩子已經套在齊王的脖子上了,逼得龍且不得不冒進,實際上是一次大場面的圍點打援。項羽則是被纏滿了蛛絲。

憑韓信的本事,如果是在上黨之戰開始階段就能作為前線一把手進行佈局,面對王齕,勝率是非常大的。因為,第一,這個時期趙軍並無後顧之憂;第二,趙軍的戰力並不弱於秦軍。

當然,如果秦軍一開始就是白起為將,那麼事情又會回到原路上。以白起四平八穩的作戰能力,韓信想算計成功還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會被看破之後倒賠進去。這個時候,比得還是戰場之外的事情。


星空之下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如果把趙括換成韓信,長平之戰結果會不會改寫?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詳細瞭解一下長平之戰的經過,再換位思考,假如由韓信取代趙括,他面對名將白起,能不能改寫長平之戰的結果呢?

下面小哥詳細分析。




長平之戰前後趙國軍事部署

長平之戰的起因

公園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將攻打韓國,佔領了野王城,切斷了韓國上黨郡和韓國國都的聯繫,韓國向趙國求救。

公園前260年,秦昭王派王齙攻打韓國,奪取了上黨郡,城裡的居民紛紛逃往趙國,趙國駐軍於長平,收納災民,抵禦秦軍。趙王派廉頗為統帥,抵禦秦軍,同年6月,秦軍擊敗趙軍,取二鄣四尉。7月,趙軍築壘壁而守,秦軍又攻趙軍壘壁,取二尉,敗其陣,多西壘壁。總體而言,趙軍的損失遠遠高於秦軍。

從此刻開始,秦軍和趙軍進入了僵持,廉頗以堅守為主,秦軍多次挑戰,廉頗並不應戰。



(老將廉頗)

長平之戰的經過

廉頗的堅守讓秦軍非常無奈,秦國相國范雎派人進入趙國,用千金賄賂趙國權臣,離間趙王和廉頗,同時散佈謠言,說秦軍最怕的人就是趙括,最終趙王下令,由趙括代替廉頗,統領三軍和秦軍對戰。

趙括上任之後意氣風發,他先是改變了廉頗的部署,由調換了一大批將領,無形中使趙軍的戰鬥力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秦國則暗中安排白起為秦軍統帥。



白起面對自持高傲的對手,他採取了示弱後退、誘敵深入、分割圍剿的軍事策略,在大軍後撤的時候,他將主力部隊埋伏在深深的溝壕中,同時另外安排5000精兵,隨時待命,準備楔入趙軍部隊進而分割趙軍。8月的時候,趙括在不明軍情的情況下貿然進攻,秦軍開始撤退,趙軍乘勝追擊,再次期間秦軍部分主力向兩翼散開,趙軍攻打至秦軍壘壁後,再不能前進分毫,而兩翼秦軍掉頭圍殲趙軍,精銳騎兵更是衝去趙軍之中橫衝直撞,最終趙軍被切割成三段。

趙軍首位不能分離,被殲滅俘虜無數,殘兵敗將聚集起來堅守壘壁,等待救援,但是秦軍隨後又斷了趙軍的糧道,秦王更是下令,鼓舞秦國15歲以上男丁充軍,親自帶領這支新軍到達河內督戰,以斷絕趙軍糧草,最終趙軍四十萬人馬彈盡糧絕,投降秦軍,可是白起使詐,坑殺了四十萬降卒,只留下240個年幼的兵士回趙國報信,六國為之震驚。



長平之戰分析

如何看待長平之戰,我們應該現在趙國和秦國兩個角度來探討。

首先站在趙國的角度,趙國之所以會失敗,第一原因趙軍的戰鬥力遠不及秦軍戰鬥力強悍,第二原因趙軍更換了廉頗而讓紙上談兵的趙括領軍,所以最終導致了長平慘敗。

其次我們站在秦國的角度,秦軍首先兵強馬壯,軍事素質要高於趙國,其次秦國上下一心,除了名將白起軍事水平高超外,相國范雎的離間計非常重要,同時秦王絕殺趙國的意圖非常強烈,他不惜徵召新軍也要擊敗趙國,這是帝王的信念,和趙王不同。

韓信VS白起,長平之戰結局如何

韓信如果取代趙括,那麼長平之戰結局會如何呢?

首先韓信的軍事水平非常高,他不會像趙括那樣隨意更換重要將領,也不會在不明白軍情的情況下貿然進軍,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秦軍非常強盛而趙軍相對戰鬥力低下,在這種情況下,廉頗選擇了堅守,相信韓信也會選擇同樣的戰術,很多人覺得韓信會改變策略想辦法擊敗秦軍,其實這是不現實的,畢竟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擺在那裡,同時對面的白起軍事才能也不弱,如果不選擇堅守而是主動出擊,結果也是徒添損耗,是不明智的,韓信之所以能出漢中,除了本身軍事能力高超外,劉邦集團上下一心也非常關鍵,同時當時的兵馬是劉邦、張良、蕭何、韓信精心打造的精英部隊,不同於趙國的普通士兵。



所以說,如果換成韓信,在長平之戰的時候,他和白起大概率也是打成平手。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這場戰爭的爆發,秦國又賭氣的成分。雖然佔理,但是一開始就就把自己推上了不利的地位。也就是說秦國開局失去了地利,但是佔據著天時和人和。趙國開局理虧,但又不得不打,所以一開始利用地利來防守是對的。在堅守的同時派人求和也是對的。廉頗在前線的三道防線只丟了一條,另外兩條非常穩固,二十萬守軍完全可以防守住。這時派趙括出馬也沒有什麼問題。但關鍵是趙括帶兵不該去長平替換掉廉頗,這真是一招大臭棋!

趙括是進攻型將領,如果派他去進攻襲擾秦軍防線的後方,同時調北方騎兵夾擊騷擾,秦軍就是有三個白起也無法獲勝!


朋翔千里


單就純軍事角度來說,白起比韓信差遠了,白起命好都打的些什麼貨色,都是垃圾。再看看韓信三萬新兵擊敗二十萬老兵。六十萬兵殲滅了名動天下的項羽十萬精兵。也許很多屌毛會說項羽更厲害,韓信六十方才打贏了項羽十萬。其實兵多更難指揮,更能體現將領的指揮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