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是貶義詞,但是趙括真的是一個沒有軍事才能的蠢才嗎?

給口飯吃吧


長平之戰,趙國不是輸在將領的任用上,而是輸在國力上。

趙括,趙奢之獨子。趙奢,趙國大將軍,成名前為趙國稅務官,後經趙國貴族平原君推薦給趙王,遂進入趙國軍界高層,在閼與解圍戰中以少勝多大敗秦軍而一戰成名,成為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大名將之一。

趙括從小受父親影響而熟讀兵書,他本身也喜歡鑽研軍事,經常和父親進行模擬的軍事推演,父親多次敗陣。

長平之戰,秦國發舉國之兵對戰趙軍,主帥廉頗善守,同時想用堅守不出的戰法來消耗秦軍,但趙王基於逐漸捉襟見肘的後勤供應以及秦軍的離間而以趙括換掉廉頗為大軍主帥。


那麼問題就來了,趙國軍事實力僅次於秦國,且將才濟濟,趙王為什麼會在危急的時刻把幾十萬大軍交給趙括來保衛國門。太多的疑問千百年來使得學者們還在紛紜,但有一點請注意:秦軍的成功離間

長平之戰,秦趙都把自己最精銳的軍隊投入其中,趙軍堅守不出,秦軍為了速戰速決因而使用離間計,離間計的主角為什麼只是趙括,就是因為趙括的善攻和名氣大,這個名氣肯定是在和秦軍的戰爭中獲得的,而且還是讓秦軍吃過虧的。而此時趙國因連年征戰國力消耗嚴重,趙王怕久拖不利,遂以曾經讓秦軍忌憚而且善攻的趙括掛帥出擊決戰。

趙括按趙王的意思領兵出擊,被優勢兵力的秦軍截斷了後勤供應線而重重包圍,秦王就此緊急強徵大軍投入到長平圍殲戰中,即便如此,秦軍也沒有吃掉趙軍,趙括指揮被圍之軍多次打退進攻的秦軍,在無糧草的情況下苦撐了46天,後在強行突圍中被秦軍亂箭射死,趙軍因主帥陣亡失去指揮而全部投降。


長平之戰趙軍全軍覆沒,秦軍死傷過半。

趙括若無軍事才能,趙王又如何會把幾十萬大軍和趙國的命運交給他;趙括若無軍事才能,又如何在重重包圍缺糧斷草中重創敵軍且堅守46天。


鏟史倌


趙括有沒有軍事能力?

首先表明我的觀點,我認為趙括是有名將之資的,只不過運氣不太好。

當年在趙奢進攻齊國麥丘城的時候,久攻不下。

此時趙括隨軍出征,任參謀一類的職務,就為趙奢獻了一計。

先把俘虜放出來,好吃好喝好招待一番,然後放這些俘虜回去了。

當時趙軍已經圍城好久了,麥丘城內缺錢少糧,城中守軍缺糧好久了。

這些俘虜就說趙軍的好處,趙軍那裡有飯吃。

守將就以動搖軍心為名,把這些放回來的俘虜關起來了。

趙括就又命人把糧食拋進城裡。

守將又命人把糧食都扔到了城外。

這下守軍士兵不幹了,糧食都到門口了,居然還不讓吃。

於是士兵暴亂,麥丘城破。

這個事情是真的還是假,雖然還沒有定論。

即使這個事情是假的,那麼有一點,趙括深通兵法,這一點肯定是毫無異議吧。

這個時候的趙括,就相當於一個軍事高校畢業的高材生,還是專業第一的那種。

此時的趙括掌握了大量的軍事理論,但是卻沒有多少實戰經驗。

在這種情況下,趙括卻一下子成為了趙軍大將軍,領導了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

並且,對手還是秦國成名已經的殺神白起。

這就好比什麼?

這就好比現在某高級軍校畢業的高材生,剛一畢業,直接就唄任命為軍委主席,亦或是方面軍總司令,並且率領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兵馬,與他國成名已久的將軍作戰。

你覺得結果會怎麼樣?

趙括缺少的不是資質,不是理論,不是品德,而是實戰經驗。

如果趙括先從百夫長、千夫長做起,多領導幾次小型戰爭,就算折損個幾萬人,相信趙括的用兵能力會得到恐怖的提升。


盜帥夜留香YE


趙括是戰國後期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非常聰明,成年時喜讀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長平之戰,趙國老將廉頗採取了修築壁壘堅守,拒不交戰的戰略。秦國起用白起為主帥,派奸細潛入趙都謊說:廉頗老矣,不堪重用,畏縮不戰,為什麼不用趙括呢?趙王聽信了秦國散佈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抵擋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戰神之稱的白起,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把趙軍團團包圍。糧絕突圍,趙括被秦軍射死,40多萬趙軍盡被坑殺。“紙上談兵 ”這個故事說的主人公就是趙括。我個人認為,趙括並不是蠢才,庸才,只不過是急於立功,驕傲自滿,過於輕敵。“兵無長勢,水無長型”謀兵之事,千變萬化,按部就班,又無實戰經驗,趙括長平之戰能不失敗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並不是出自戰國和《史記》那時還沒有發明紙呢。應該是後人總結出來的。


領略非洲風情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反問一個問題。趙括生活的年代是什麼時候?戰國時期,這很好回答。那我國發明紙是在什麼時候呢?即使算上沸沸揚揚的“灞橋紙”,最早也不過西漢。那麼問題來了,趙括紙上談兵?他怎麼談?拿什麼談?項少龍給他的麼?哦,不對,項少龍穿越過去的時候趙括已經死了。

所以看到這裡大家就應該明白了,紙上談兵實際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話 ,歷史上從來沒有人說過趙括紙上談兵,而“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最早最早也是在清朝出現的,而和趙括聯合起來,那就完全是近當代的事了。換句話說,趙括可以排進被黑的歷史人物前十了。

但是不管如何,趙括還是輸了啊,這是事實。不過還有一個事實就是,實際上當時趙國良相藺相如已經去世,大將廉頗垂老,只知固守而不攻,甚至包括整個趙軍都已經是一支新兵和老弱病殘所拼湊起來的隊伍。在這種情況下,趙括臨危受命,想為趙國尋得一線生機,最終發動長平之戰。

可惜了,此時的趙國已經回天乏術,在完全不匹配的戰力下,趙括敗的非常慘烈,最終圍困被殺。
所以你說,趙括是沒有軍事才能的蠢材麼?這似乎並不對。但是趙括是一位領軍卓越的將領麼?歷史並沒有給他機會去證明自己。那如何看待趙括,應該是每個人自有看法了。


三觀粉碎機


這個提問很有意思,本來快意恩仇的我提筆就寫了:他自己不但死了還連累了四十萬趙國的士兵一同殉命,這種人不是蠢才難道還是人才?

然而回過頭仔細一想,他的對手是滅掉六國的名將白起。做為一個年輕的將軍,輸給這樣老將似乎沒有什麼不正常。就像龐涓,假如對手不是孫臏他還是能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耀武揚威的,而且如果孫臏不是悄悄的參戰,設計殺死龐涓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然而這就是戰爭,你死我活摻不得半點虛假。

做為一個後人,我們在評論前輩的時候可以指點江山、肆意縱橫。但是千萬不要因此就覺得自己就真的無敵於天下了,實際上換作我們自己上去下場或許比趙括更慘。

當然,作為一個領導者卻不能因此而無視自己的輕率而錯誤。領導者的上級更不能以年輕總會犯錯誤去原諒那些犯錯誤的下級,因為有些錯誤可以犯,有些錯誤不能犯。更不能以多做多錯,犯了錯就要被處罰,那以後誰還敢幹事情來原諒。

和平時期很多做錯了事產生後果不像戰爭那麼殘酷,就拿趙括來說他根本沒有任何被原諒的機會,但是很多事情所產生的後果並不見得比趙括輕。

最近很多評論都在談朝鮮戰爭、談上甘嶺戰役,這是一段我國、我黨、我軍在歷史上的一段驕傲。似乎擁有這樣一段歷史的軍隊在擁有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後將無敵於天下。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滿目戰爭瘡痍、百廢待興,物質條件極度貧乏。那個時候卻無法阻擋錢學森等一大批科學家和海外學子的回國之路,而今天物質生活大幅度的提高以後卻有一大批大批的人移居海外。

那個年代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缺乏訓練有素的治安力量,但是美蔣特務不管是偷渡也好、空投也罷最終都無一例外的落入法網。而今天卻有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竟然主動的在為敵特提供情報。

這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去討論、去探究。千萬不要用這是正常的無法避免的來推搪,因為我們無法保證明天戰爭是否會真的來臨。


我的團536


紙上談兵是貶義詞沒錯,但是趙括的軍事才能或者說領軍能力確實被低估了。長平之戰是一場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決戰。最終結果當然是秦軍獲勝,而白起也是一戰封神,坑殺40萬趙軍而被稱為人屠。名將趙括也因此戰被人笑話了千年。畢竟歷史以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寇。作為勝利者白起來說,確實強的毫無爭議。但是作為失敗者,趙括真的有像大家說的就只會紙上談兵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長平之戰兩軍對峙,比的是兩國的綜合實力。長期的對峙已經把趙國的國力大大削弱,即使採用廉頗以守代攻的策略,趙國依然會因為糧草短缺而不攻自破。所以當時的情況不能允許趙括繼續坐以待斃,所以他主動進攻也是一種賭博,只是不幸的是他賭輸了。而當時被秦軍圍住,城內斷糧40多天,奇蹟的是竟無一人造反倒戈。由此可見趙括治軍能力不說卓越,也是世上少有的。而且趙括從小跟隨父親征戰,在軍中頗有威望,在趙國也是年少成名,領兵打仗的能力還是有的。只是他不幸第一戰就碰到了戰神白起。這也是命運使然,因為趙國戰敗是歷史的必然,只是剛好趙括成了背鍋俠。如果當時趙國不換下廉頗,那只是多撐點時間,秦國頂多晚幾年統一六國,大勢還是不會變的。而廉頗也將敗在白起手下,成為白起封神的墊腳石,那樣廉頗的歷史評價就不可能是現在這樣了。所以只能說廉頗是幸運的,而趙括是悲催的。


林間小花鼠歷史記憶


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投入兵力最多,最慘烈,這場戰爭不管是規模還是傷亡的數量都是空前的,決定著戰國的命運,而參戰的秦國名將白起,趙國名將廉頗,紙上談兵的趙括,他們都盡其所能,各顯神通,為了各自的國家而拼命,無論是失敗者,還是成功者,都值得後人去借鑑。

那問題是趙括真的是一個沒有軍事才能的蠢材嗎?

一,作為一名要去承救國家命這的前線指揮官,能讓趙王扶到那個位子上去,肯定不是草苞,從他接替廉頗指揮戰爭以後,用自已從戰法,主動出擊,跟號稱虎獅之師的秦軍精銳,拼死混戰40多天,根據他在戰爭中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

二,但也證明了另一點事實,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將軍,有勇無謀,只知道拼死撕殺,不是一個能在關鍵時刻出險招,怪招,以弱勝強起死回生的超能將軍。


張峰149764346


要說戰國時期的趙括有沒有軍事才能,其實在長平一戰已經驗證!

那趙括是不是一個軍事人才,咱在這裡可以肯定的回答,趙括是個高級的軍事人才。那趙括的軍事才能如何了,在這裡也可回答,在軍事才能上趙括屬有軍事之才,無軍事能力。

兵法雲;但凡為將者,要有勇有謀,知敵情,知地形,果敢而善應變。

趙括長平之戰不熟地理,而料敵治勝,熟知地形最重要。趙括被敵所調動遭圍困,在圍困之初沒有率大軍及時突圍,而是堅守待援四十多天,失去最佳突圍時機,以致糧絕兵衰。趙括欠缺應變能力。

為將者,危之而不恐,臨敵而不懷生。趙括被圍後,知道秦軍指揮將是白起,就心生懼意,手裡有40餘萬將卒,盡然能待援堅守40多天!

其實趙括是一個不合格的將領,有才無勇,只有將勇兵強,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孫子兵法》裡有,兵強將弱為之“馳”,說的就是趙括。為什麼說趙括是個弱將了,當初趙王任趙括為將,趙括的母親就知道自己兒子不宜領兵,因為趙括自私而貪,從趙王和趙括母親的對話中,就可知道趙括是個貪生的人。所以趙括就是在有軍事之才,被圍後聽到白起指揮秦軍,就產生了懼意,手有重兵而堅守,缺乏與秦軍戰鬥的勇氣,就算這樣,在軍中無糧的情況下,被逼無奈下率餓的有氣無力的40多萬兵卒突圍數次,秦軍也損失過半。如果是最初突圍的話,兵法裡有置之死地而後生,尤其是絕地越發能激發戰士的戰鬥力。但趙括的怯戰待援失去了最佳突圍時機。

其實歷史如趙括者大有人在,如三國馬謖,唐代李元平,唐代李元平也是有精湛過硬的軍事理論,但被叛軍捉住是屎尿俱下,惡臭滿地。

所以說還是那句話“懂兵法不一定會用兵法”

率軍之將不單單是光有才有謀略就行,還的有勇而不畏死,應變而不失機。

但真正上了戰場,尤其是安逸慣了的有懂軍事者,在我寡敵眾的情況下能做到危之而不懼?古來猶如吳起者能有幾人?所以說趙括不是沒有軍事才能,而是畏死怯陣!


夏有涼風61


這個不是一兩句說得清,甚至是個學術問題,是學術就有爭論!(1)紙上談兵,主角說的是趙適,先秦乃至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殲滅戰之負面統帥就是他了,不排除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記載他爹馬服君(唯一靠一戰成名封君的戰國八名將之一)臨死遺言他媽,大意:自己兒子兵法理論熟悉,但是毫無實戰經驗,且誇誇其談,一旦將來拜帥,一定要用這話去勸諫國君。果不其然,後面一切應驗了這個論點。所謂知子莫如父,更何況他爹乃馬服君啊。歷史記載基本可信,那趙適就是誇誇其談,紙上談兵!(2)長平之戰,是戰國中後期最關鍵的一戰,也是秦國東出必然一戰。這種實力相當的國與國之間,既考慮雙方統帥的軍事能力,但是更拼國力,所謂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古今中外,戰爭都是拼綜合國力!長平之戰打了4年,前三年多,一代殺神白起也沒討到便宜,可見戰神也是人,不可能手一指就平山開路,敵人乖乖就範!(3)其實,到最後,秦趙雙方國力都難支撐繼續維持長平戰,尤其秦國還面臨補給路線過長,但是但是秦國得巴蜀天府之力,趙國先於秦國力不能支了,此刻決定戰爭勝白的關鍵因素開始起主導作用了,趙國因國力不濟,改變戰爭策略,換下打持久戰的廉頗,讓毫無實戰經驗的趙適掛帥(他爹當年一戰成名前也只是個管糧小吏,那有啥戰爭經驗)……趙王不停催兵……趙適也知道他掛帥是國力不濟才有他的機會……趙適不敢不能不戰,趙國最後的結果就是長平之戰歷史近4年,以趙國失敗收尾,從此秦國東出爭鋒天下,六合諸侯!(4)細緻回味下歷史,固然趙國紙上談兵,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現實中懂理論的大有人在,如經濟學家,有幾人是靠自己懂經濟理論而發大財的?有幾個專家正確預測過中國房價??是什麼迫使趙國臨兵改策的?換了他爹馬服君(與廉頗齊名)就能勝利?首先是國家層面的戰爭策略轉變了,這是關鍵因素,而迫使國策轉變還是因為國力不支,試想國力強盛又何必改變打了三年多的持久戰!總之,國力難以支撐導致趙國改變打持久戰的策略,讓毫無實戰經驗的趙適掛帥頂多加速了戰爭進程!


潛夫5


既然是談歷史,我一般都是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去看問題。歷史是有時代特徵的,時代就是一個框,這個框很有意思,在框裡面發生的事因為框的存在必然會發生。那麼,趙括生存的年代,首先在接受教育方面就有很大的侷限性,沒有義務教育,書籍是稀有物品,傳播途徑和速度又差,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兵書和軍事知識更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觸到的知識,而要將軍事知識用於實踐的途徑即便是當代都很少,更何況在那個時代。現在的人都知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很重要,因為很多工作其實都是熟練工,也就是常說的老司機,規律性的事情各行各業都實用,軍事也一樣,而且軍事戰爭包括的知識更是龐雜無比,天文地理政治經濟無所不有。紙上談兵沒有錯,作為推演戰場情勢預判戰爭結果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前提就是數據和情報的準確性,我非常喜歡一句話叫做“數字不會說謊”。真實的數字能得到真實的結果,虛假的數字會得到虛假的結果,分辨數字真假比得到數字更難。趙括的存在應該是普遍現象,只是他可能更虛浮些,理論知識必定不會比同時期其他軍事人員差,這是框決定的,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很難坐到那個位置上,基本的軍事素養應該也不會墊底,在一個崇尚武力的時代基本素質是必須的,通過排除法,我的最終判斷是,趙括對情報數據收集存在輕視,基礎工作沒做紮實,最終導致結果就是判斷出現嚴重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