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順利發表的“內”、“外”功夫

一篇論文順利發表,不僅要體現在“稿外”,還應在“稿內”下功夫,既要認真撰寫論文,提高質量,也要講究投稿策略。

論文順利發表的“內”、“外”功夫

1、題目新穎、有趣


一個新穎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亮點。題目是文章的總綱,是反映論文最重要內容的詞語的邏輯組合,是一篇論文給讀者和審稿人的第一個重要信息。編輯一定是先看論文的題目,題目新穎生動,便有興趣繼續往下看。如果題目陳舊,便索然無味,論文估計也就被”斃“了。


如何讓論文題目新穎,簡煉,有趣?


多關注所在研究領域內包括交叉領域的頂級期刊刊出的論文,近幾年的每期的目錄一定要重點研讀,瞭解這些優秀論文的題目是怎麼擬的,包括結構、字數以及如何概括了文章內容等。


比如,在《社會學研究》2017年第2期,刊發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試點”何以失敗? ——A 市生活垃圾“計量收費”政策試行過程研究》,就比較新穎且簡潔,明確的概括了文章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又如,《社會》2019年第2期,刊發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一把尺子如何“量到底”:基層治理中的制度硬化——以一個城市更新試點項目為例》,同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並不晦澀難懂。


2、瞭解目標刊物用稿要求


確定題目後,要認真構架論文,從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方面都要嚴格、嚴謹、規範。


比如,在論文框架方面,就引言這一部分,不同刊物就會有不同的要求。這種要求往往不會在期刊的“徵稿通知”裡明確標明,但是通過閱讀該刊物的論文,就能大致瞭解。有些刊物的引言,就明確的是“0 引言”這種形式, 有些刊物就不是此類形式。則這就需要在投稿甚至是論文撰寫之前,就要對目標期刊的風格有所瞭解和熟悉,做到有的放矢。


又如,摘要部分,有些刊物在明確要採用結構性摘要,即”【目的/意義】.....【方法/過程】......【結論】“等,有些刊物則無此要求。有些刊物明確要求摘要不能超過300字,有些又要求不能低於300字。


總之,論文條目的寫法要符合刊物的風格和具體要求。可以通過目標期刊的《徵稿通知》或者研讀新近發表的論文來了解這方面的信息。另外,論文的數據、資料、結果要做到實事求是,結論簡明、真實,不誇大其辭。文中使用的量、單位、符號、縮寫等,都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也要關注刊物的具體的要求,不要自己“創造”或者想當然。


引用的文獻在論文中應具體標明,並在文後列出參考文獻。大部分期刊都規定引用的文獻需要在文末列出參考文獻。但有些期刊,如《政治學研究》,則要求以腳註形式標註參考文獻。這些細節都要注意。



論文完成後,往什麼刊物投稿以及如何投稿?這既要做到有的放矢,也要講究策略。很多人認為,是先確定刊物再寫稿,其實有一定道理。先確定期刊,不一定是要確定某個期刊,可以確定某幾種期刊,或者想發表什麼級別的刊物,這樣才能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有的放矢。如果一開始就決定,要”衝刺“高水平論文,那麼,在檢索文獻時,就要瞄準高質量的文獻了。我們平時肯定有所關注,就是發表在頂級刊物上的論文的參考文獻,基本不會出現普通刊物上的論文。


另外,一定要仔細閱讀所投刊物的《投稿須知》或《投稿指南》,看看目標期刊對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字數等基本要求。如果檢索不到目標期刊的《投稿指南》,下載1~2篇目標期刊的最新論文,參考即可。同時,要多揣摩目標期刊的論文風格,在論文的結構上、語言風格上,向目標期刊靠近。有些刊物會在官網或者某一期發出本年度的重點選題範圍,如果所撰寫論文在選題範圍內,也能增加論文錄用的概率。



稿件投出去後,作者盼望審稿意見的心情就更加迫切,希望能早日安排發表。這就需要及時與編輯部溝通,瞭解編輯部對稿件的處理進度。每個期刊都有一套相對固定的稿件處理流程和許多環節,包括稿件的三審制度,對稿件編輯加工的三校一讀制度以及出刊印刷前請作者最後一次校對等。有些環節作者不需要了解,但有些環節作者如能瞭解一二,對自己的論文何時審閱、何時會有審稿意見、何時能夠出版,就能做到大致心中有數。


現在很多都開通的網絡投稿系統,一般在投稿系統能看到審稿進度。因此,只需要關注投稿系統即可。如果時間明顯延遲了很多,比如投稿後一個月還是初審,又如外審狀態持續了一個多月還未變化,則可以致電給編輯部,禮貌的詢問下文章的情況。


如果所投刊物尚未開通投稿系統,通過電子郵箱投稿,可以在投稿後一個月左右,致電編輯部詢問稿件狀態。目前,大部分期刊的審稿時間都是3個月,如果三個月沒有回覆,則自動視為拒稿了。也有一些期刊會在《徵稿通知》裡註明本刊物的審稿時長。有些刊物的審稿時間也會承諾在45天、1個月,20天,甚至1周內給出意見。


在此階段,切忌沉不住氣。稿件投出三五天,就迫不及待的給編輯打電話詢問進展。須知,越是高質量期刊,越“不缺”稿子,有些期刊的年投稿量都要過萬了,編輯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如果貿然致電催稿,效果很多可能適得其反。


論文順利發表的“內”、“外”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