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俯瞰高發村

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把加快發展作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首要任務,找準工作著力點和創新突破口,紮實推進精準脫貧工作。

平坡鎮高發村作為其中的一個典型,在雲南省民族宗教委駐村工作隊的精準幫扶下,打開了一條"黨建引領、基礎鋪路、產業驅動"的脫貧致富之路……

高發村位於漾濞縣平坡鎮,這裡核桃種植歷史悠久,是有名的“古核桃樹村”,也是深度貧困村。在這裡,總能看到這樣一群身影,他們沉下身子紮根基層,勇敢地扛起了脫貧攻堅的使命,團結帶領村級黨組織和村民苦幹實幹,為脫貧攻堅找良方、拔窮根,用血汗砥礪使命,用行動見證初心,把貧瘠之地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夢想舞臺,他們就是雲南省民族宗教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當地的鎮村幹部。

高發村是一個彝族聚居村寨,山高坡陡,山地貧瘠、資源匱乏,村內貧困面貌較為突出,群眾生活普遍較困難。2018年3月,省民族宗教委駐村扶貧工作隊開始進駐高發村。近兩年的時間過去了,高發村現在怎麼樣了?沈亮均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村67戶279人全部實現脫貧。

黨建帶扶貧 扶貧促黨建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四明(左二)在高發村召開脫貧攻堅座談會

高發村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原則,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黨員在扶貧工作中的模範作用,並把駐村工作隊員黨組織關係直接轉到所掛村民小組黨支部,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繫,也促進了基層黨組織建設。

同時,高發村圍繞“把最貧困的群眾找出來,用最好的政策幫扶他”的工作思路,精準識別貧困人口67戶282人,並按照分類幫扶、精準退出的原則,對擬退出的貧困戶進行逐戶核查評估,對符合脫貧標準的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實施精準退出。截至2018年底,全村共脫貧63戶268人。

“5年前,高發村下轄的13個自然村沒有水泥路,沒有路燈,沒有球場,村民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沈亮均說,如今的高發村通過文明生態村建設,今年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申報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這都是靠狠抓黨建保發展帶來的鉅變。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丨廣場上跳霸王鞭的村民

沈亮均介紹,高發村堅持每月組織黨員集中學習,不斷提高黨員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不斷壯大黨組織隊伍,從大學畢業生、致富能人中發展新黨員,為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2017年以來,支部黨員人數從115名發展到現在的119名,並有12名入黨積極分子。

“只有班子團結,才能團結廣大黨員和群眾。”沈亮均表示,村黨支部良好黨風帶領民風轉變,村裡嚴格堅持年度性工作定期公開,季度性工作隨時公開,臨時性工作及時公開。尤其是在財務公開方面,成立了村級財務公開監督小組,專門負責監督集體資金的使用情況,消除群眾與村“兩委”班子之間的隔閡和疑慮,獲得廣大群眾的肯定和支持。

在黨建引領下,高發村黨員的身份不僅亮了起來,也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在黨員的帶動下,群眾脫貧的信心更足了。

改善基礎設施敲開幸福門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工作隊協調河底社到高發社公路開挖工作

高發村是漾濞縣平坡鎮最為偏遠的小村,歷來交通不便,原有的村道崎嶇不平,路面十分狹窄,村民們的農用物資基本靠肩挑背馱,每逢趕場,村民都得走8公里左右的泥濘路,才能到集市兌換所需生活用品。2018年,省民族宗教委進駐高發村開展幫扶工作後,帶領群眾艱苦奮鬥,多方籌資開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新修擴建了8.5公里的水泥路,徹底打破了制約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給產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使高發村的發展踏上了新的歷史征程。

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高發村發展的最大瓶頸。幫扶工作隊駐村後,在走訪時瞭解到還有6個村民小組道路未硬化,部分村民家裡甚至不通水電。經過一番調研後,沈亮均說:“脫貧攻堅不能等也等不起,想要脫貧,最迫在眉睫的就是啃下水、電、路基礎設施這塊硬骨頭。”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丨繪有“和諧彝村”四個字牆上

為了啃下高發村基礎設施薄弱這塊“硬骨頭”,省民族宗教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組幹部制定了《平坡鎮高發村2018年精準脫貧項目實施方案》,方案得到省民族宗教委的大力支持,分別專題研究安排高發村2018年補短板資金450萬元、3個民族團結示範村建設資金300萬元和羅家彝族特色村項目資金140萬元。2018年750萬元項目資金全部到位並實施完成。這些資金全部用於高發村村民活動場所建設、道路硬化、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質量鞏固提升等工程,並且解決了兩個村民小組的群眾缺水問題。還依託高發村彝族、白族、漢族、傈僳族等多個民族融合的優勢,打造了集“民族性、實用性、群眾性、娛樂性”多功能一體、輻射7個村民小組的民族團結示範廣場,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由於成效突出,省民族宗教委2019年再次增加3個民族團結示範村建設項目資金共300萬元,目前項目正在推進中。

產業脫貧打開致富路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大理漾濞是著名的“中國核桃之鄉”。高發村核桃種植歷史悠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核桃樹村。村內種有核桃15000多棵,登記掛牌古樹500多棵。大泡核桃、娘青、雞蛋皮、小核桃、夾綿、阿長門……村內的核桃品種繁多,品質一流。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當地前幾年並沒有因核桃而致富。2014年,高發村綜合貧困發生率17.07%,經綜合評估,2017年9月被省州認定為深度貧困村。

產業是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高發村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72畝。針對此前產業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等發展問題,脫貧攻堅以來,當地在穩定核桃、玉米、小麥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中藥材、魔芋、工業辣椒等特色種植業,以及生豬、肉牛、土雞、蜜蜂等多種養殖業,逐步形成“以短養長、長短結合,一村多品、一戶多產”的產業發展典範,不斷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以前,核桃是當地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近年受市場影響,村民常常為核桃價格“擔驚受怕”。為增強村民收入穩定性,省民族宗教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集體商議後,與核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核桃收購協議,以當前全縣核桃市場價為基準,上浮10%的價格收購古樹核桃、娘青核桃。此外,省民族宗教委駐村扶貧工作隊還鼓勵村民開展多元化種植養殖,幫助帶動村民發展生豬和辣椒產業,分散風險。目前,全村生豬存欄10000多頭,戶均20頭,並由村黨總支牽頭,按照“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種了工業辣椒50畝,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2018年建檔立卡戶每戶獲得3000元產業發展資金,通過入股平坡鎮弓魚養殖合作社方式,參與分紅提高收入。

截至目前,省民族宗教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已組織了4批16位由村民小組長、黨支部書記及致富帶頭人組成的隊伍到昆明培訓,並分別到昆明祿勸、楚雄雙柏、玉溪峨山、麗江永勝等地實地考察各地的產業發展、民族團結示範,幫助他們開闊眼界,不斷提升引領村民致富技能。在高發村所有的建設項目,均鼓勵村民參與其中,村民可以一邊增加收入一邊建設家鄉。今後還會重點打造鄉村旅遊,為高發村振興奠定基礎,目前已經和省設計規劃院對接,這將是高發村的一項長期產業。

楊樹何是高發村的致富帶頭人,他在村裡開了個核桃加工廠,工人都是住在周邊的居民。據楊樹何介紹,到廠裡上班的都是外出務工不方便的村民,有的是因為身體不好,有的是因為家裡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顧。有了這個加工廠,村民不用出遠門,做完農活過來敲核桃就能增加收入。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我今年在村裡收了200噸左右乾果來加工,每天來我這裡剝核桃的村民也有二三十人。”楊樹何告訴記者。

在核桃廠工作的村民羅榮慧笑著說:“這裡幹活離家近,只要每天堅持來,每個月我都會有兩千多元的收入,生活的的確確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截至目前,高發村以紫心核桃品種為主的核桃有15000多棵,大牲畜存欄10000多頭,以“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連片種植辣椒50畝。2018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44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600多元。如今,穩定的產業發展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調動了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增強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在省民族宗教委的幫助下,村裡面貌變化太大了:自來水通了,路面硬化了,晚上也有了明亮的路燈。說起我的家,更是大變樣:敞亮的房子住上了,家裡養了8只羊、10頭豬、18箱蜂蜜,種植核桃1000棵,自己在高發完小做保安。”在高發村,村民羅秦生細數著這些變化說,“黨帶領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了。”

核桃樹的見證,大理漾濞高發村的脫貧之路

在高發村的脫貧之路上,雲南省民族宗教委駐村扶貧隊和當地鎮村幹部攜手同心,精準把脈、對症下藥,以”強黨建、強基礎、強產業“的脫貧三部曲,奏響了一個彝族村落的小康序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