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俯瞰高发村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把加快发展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首要任务,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创新突破口,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作。

平坡镇高发村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在云南省民族宗教委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打开了一条"党建引领、基础铺路、产业驱动"的脱贫致富之路……

高发村位于漾濞县平坡镇,这里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是有名的“古核桃树村”,也是深度贫困村。在这里,总能看到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沉下身子扎根基层,勇敢地扛起了脱贫攻坚的使命,团结带领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苦干实干,为脱贫攻坚找良方、拔穷根,用血汗砥砺使命,用行动见证初心,把贫瘠之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梦想舞台,他们就是云南省民族宗教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当地的镇村干部。

高发村是一个彝族聚居村寨,山高坡陡,山地贫瘠、资源匮乏,村内贫困面貌较为突出,群众生活普遍较困难。2018年3月,省民族宗教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始进驻高发村。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高发村现在怎么样了?沈亮均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村67户279人全部实现脱贫。

党建带扶贫 扶贫促党建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四明(左二)在高发村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

高发村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党员在扶贫工作中的模范作用,并把驻村工作队员党组织关系直接转到所挂村民小组党支部,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也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同时,高发村围绕“把最贫困的群众找出来,用最好的政策帮扶他”的工作思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67户282人,并按照分类帮扶、精准退出的原则,对拟退出的贫困户进行逐户核查评估,对符合脱贫标准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施精准退出。截至2018年底,全村共脱贫63户268人。

“5年前,高发村下辖的13个自然村没有水泥路,没有路灯,没有球场,村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沈亮均说,如今的高发村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今年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申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都是靠狠抓党建保发展带来的巨变。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丨广场上跳霸王鞭的村民

沈亮均介绍,高发村坚持每月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不断壮大党组织队伍,从大学毕业生、致富能人中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2017年以来,支部党员人数从115名发展到现在的119名,并有12名入党积极分子。

“只有班子团结,才能团结广大党员和群众。”沈亮均表示,村党支部良好党风带领民风转变,村里严格坚持年度性工作定期公开,季度性工作随时公开,临时性工作及时公开。尤其是在财务公开方面,成立了村级财务公开监督小组,专门负责监督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消除群众与村“两委”班子之间的隔阂和疑虑,获得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在党建引领下,高发村党员的身份不仅亮了起来,也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在党员的带动下,群众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改善基础设施敲开幸福门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工作队协调河底社到高发社公路开挖工作

高发村是漾濞县平坡镇最为偏远的小村,历来交通不便,原有的村道崎岖不平,路面十分狭窄,村民们的农用物资基本靠肩挑背驮,每逢赶场,村民都得走8公里左右的泥泞路,才能到集市兑换所需生活用品。2018年,省民族宗教委进驻高发村开展帮扶工作后,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多方筹资开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扩建了8.5公里的水泥路,彻底打破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给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高发村的发展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高发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帮扶工作队驻村后,在走访时了解到还有6个村民小组道路未硬化,部分村民家里甚至不通水电。经过一番调研后,沈亮均说:“脱贫攻坚不能等也等不起,想要脱贫,最迫在眉睫的就是啃下水、电、路基础设施这块硬骨头。”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丨绘有“和谐彝村”四个字墙上

为了啃下高发村基础设施薄弱这块“硬骨头”,省民族宗教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制定了《平坡镇高发村2018年精准脱贫项目实施方案》,方案得到省民族宗教委的大力支持,分别专题研究安排高发村2018年补短板资金450万元、3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资金300万元和罗家彝族特色村项目资金140万元。2018年750万元项目资金全部到位并实施完成。这些资金全部用于高发村村民活动场所建设、道路硬化、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质量巩固提升等工程,并且解决了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缺水问题。还依托高发村彝族、白族、汉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融合的优势,打造了集“民族性、实用性、群众性、娱乐性”多功能一体、辐射7个村民小组的民族团结示范广场,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由于成效突出,省民族宗教委2019年再次增加3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共3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中。

产业脱贫打开致富路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大理漾濞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高发村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核桃树村。村内种有核桃15000多棵,登记挂牌古树500多棵。大泡核桃、娘青、鸡蛋皮、小核桃、夹绵、阿长门……村内的核桃品种繁多,品质一流。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地前几年并没有因核桃而致富。2014年,高发村综合贫困发生率17.07%,经综合评估,2017年9月被省州认定为深度贫困村。

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高发村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72亩。针对此前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发展问题,脱贫攻坚以来,当地在稳定核桃、玉米、小麦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药材、魔芋、工业辣椒等特色种植业,以及生猪、肉牛、土鸡、蜜蜂等多种养殖业,逐步形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一村多品、一户多产”的产业发展典范,不断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以前,核桃是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近年受市场影响,村民常常为核桃价格“担惊受怕”。为增强村民收入稳定性,省民族宗教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商议后,与核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核桃收购协议,以当前全县核桃市场价为基准,上浮10%的价格收购古树核桃、娘青核桃。此外,省民族宗教委驻村扶贫工作队还鼓励村民开展多元化种植养殖,帮助带动村民发展生猪和辣椒产业,分散风险。目前,全村生猪存栏10000多头,户均20头,并由村党总支牵头,按照“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种了工业辣椒50亩,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2018年建档立卡户每户获得3000元产业发展资金,通过入股平坡镇弓鱼养殖合作社方式,参与分红提高收入。

截至目前,省民族宗教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已组织了4批16位由村民小组长、党支部书记及致富带头人组成的队伍到昆明培训,并分别到昆明禄劝、楚雄双柏、玉溪峨山、丽江永胜等地实地考察各地的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示范,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不断提升引领村民致富技能。在高发村所有的建设项目,均鼓励村民参与其中,村民可以一边增加收入一边建设家乡。今后还会重点打造乡村旅游,为高发村振兴奠定基础,目前已经和省设计规划院对接,这将是高发村的一项长期产业。

杨树何是高发村的致富带头人,他在村里开了个核桃加工厂,工人都是住在周边的居民。据杨树何介绍,到厂里上班的都是外出务工不方便的村民,有的是因为身体不好,有的是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有了这个加工厂,村民不用出远门,做完农活过来敲核桃就能增加收入。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我今年在村里收了200吨左右干果来加工,每天来我这里剥核桃的村民也有二三十人。”杨树何告诉记者。

在核桃厂工作的村民罗荣慧笑着说:“这里干活离家近,只要每天坚持来,每个月我都会有两千多元的收入,生活的的确确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高发村以紫心核桃品种为主的核桃有15000多棵,大牲畜存栏10000多头,以“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连片种植辣椒50亩。2018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4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00多元。如今,稳定的产业发展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调动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省民族宗教委的帮助下,村里面貌变化太大了:自来水通了,路面硬化了,晚上也有了明亮的路灯。说起我的家,更是大变样:敞亮的房子住上了,家里养了8只羊、10头猪、18箱蜂蜜,种植核桃1000棵,自己在高发完小做保安。”在高发村,村民罗秦生细数着这些变化说,“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

核桃树的见证,大理漾濞高发村的脱贫之路

在高发村的脱贫之路上,云南省民族宗教委驻村扶贫队和当地镇村干部携手同心,精准把脉、对症下药,以”强党建、强基础、强产业“的脱贫三部曲,奏响了一个彝族村落的小康序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