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事業單位招聘公基備考:認識的真理性

認識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是標誌主觀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

  真理是客觀的,因為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並且可以通過客觀的標準--社會實踐來檢驗。由於真理的客觀性,真理也被稱為客觀真理。

  堅持真理的客觀性,也就是在真理觀上堅持了唯物主義,就必須在真理問題上批判主觀真理論。多元真理論、實用主義真理觀在真理問題上都是主觀真理論。

  (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1.真理的絕對性

  真理的絕對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真理髮展過程中本性的不變性。真理的本性就是主觀和客觀的符合或正確的認識,它同謬誤有本質的區別。因此,在真理的發展過程中,當新的真理代替了舊的真理時,不能因為真理的發展就把舊的真理看做是謬誤。主觀和客觀的符合這個本性不會因為真理的發展而改變,這就是真理的絕對性或不變性。二是指真理內容的完全正確性。對客觀世界完全正確的認識是人類認識的最終奮鬥目標,人類認識的任務就是要通過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人類認識的至上性和客觀世界的可知性,也說明了人類能夠趨近絕對真理。

  2.真理的相對性

  真理的相對性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真理髮展過程中內容的可變性。真理的內容是具體的,是一定條件下特定的主體對特定的對象的正確認識,真理的發展意味著這些條件、主體和客體的改變,從而真理的具體內容也必然會發生變化。二是指真理髮展過程中內容的不完全正確性。只有在真理髮展過程中,原有的真理在反映客觀世界的廣度和深度方面的歷史侷限性才能顯露出來,從而表明這些真理內容的正確性是不完全的、近似的、有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

  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辯證統一的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相互依存和滲透,絕對真理寓於相對真理之中,通過相對真理來實現;無數個相對真理構成了絕對真理,相對真理中包含著絕對真理;人類的認識過程是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

  4.真理觀上的辯證法

  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觀上的辯證法,用真理觀上的辯證法看待馬克思主義真理,科學的態度應當是既堅持又發展。馬克思主義真理具有絕對性,我們必須堅持它,馬克思主義真理又是相對的,我們應當與時俱進,發展馬克思主義。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關於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在哲學發展史上,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但在馬克思主義以前從未得到過根本的解決。唯心主義否認真理的客觀性,認為真理是純粹主觀的東西,因而認為真理的標準是主觀的。舊唯物主義承認真理的客觀性,但由於它不理解實踐的科學含義和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因此不可能徹底地解決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根本解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

  實踐之所以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真理的本性就在於它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是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認識。認識沒有直接現實性,自身不能證明自身。客觀實際本身不能回答主觀認識是否同自身相符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