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千與千尋》中白龍這一角色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十大經典動畫電影之一,這部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3分,影片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及最佳配樂四項大獎。宮崎駿的作品不僅在日本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而且在國際上也深受大眾喜歡。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千尋跟隨父母搬往新家,途中誤入一座神廟進入另一個神靈異的世界,她和父母一起走進這個世界,由於父母對遠處飄來的食物香味引起好奇後導致貪吃,最後中了魔法變成豬,千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救出了父母。

從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千與千尋》中白龍這一角色

《千與千尋》雖說是一部動畫片,但它是屬於我們每個人成長的紀錄片,在這部電影中,它告訴了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得與失、在成長中不要忘記自我。

很多人在解讀這部電影時,通常會著重分析千尋這一角色,但對我而言,這部動畫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白龍。我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關於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來分析白龍的三種人格。

“本我”體現:白龍為了滿足慾望,釋放了人性貪婪的一面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在1923年,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他的《自我與本我》中提出人格的三個理論:“本我”、“自我”、“超我”。

這三個人格理論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本我”是完全有自己的意識,代表慾望與自私,也會受到意識的壓制,同時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追求的舒適度,不論是非對錯,盲目追求;“自我”有自己大部分的意識,它是負責處理外部環境的事情;“超我”只有少部分意識,它是人格結構中後天形成的道德規範、良心等,是一位嚴厲的大家長。

當我們還是一個嬰兒,還不會支配自己的意識時,感到餓了的時候,就想吃,不管當時的條件是否允許,他們就想滿足自己的慾望,尋找快樂,它有著被體內壓抑已久的積澱物暴發出來的衝動和慾望,他們不按常規出牌,所以,把他們的獸性都暴露出來,這就是“本我”。

“自我”,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一定程度有自己的意識,受到教育和社會規則的影響,他們就會按照常理出牌,它不會和“本我”一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會控制好自己的慾望與追求,在道德允許的情況下,按照現實做事。

“超我”,是追求完美主義的理想者,它的作用是監督“自我”和限制“本我”,它會按自己少有的前意識指引我們做正確的事,這就是它的良心。

“本我”是理智與智慧兼得的,它有自己意識的覺醒,當“本我”的本能意識失控時,“自我”的理性就會監督於“本我”,而“超我”受外部環境和社會準則影響,它要遵循道德的原則規範自己,從道德角度來說,“本我”就是“是我的”,“自我”就是“可能是我的”,而“超我”就是“應該是我的”這一理論。

在人格結構中,“本我”、“自我”、“超我”它們三者的關係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它們的功能起著不同的作用。

本我,是最原始的自己,它的目的是追求快樂,它有著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慾望、利益、衝動等。它的要求就是讓自己感到快樂,而不是痛苦,它不會顧及法律、道德規範和社會規則,沒有自己的意識。

從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千與千尋》中白龍這一角色

《千與千尋》中的白龍,原本是琥珀川的河神,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被建築物所填埋,最後化身為白龍跟湯婆婆學習魔法,成為她的徒弟。

湯婆婆是湯屋的主導者,權力至高無上,作為徒弟的白龍,權力必須經過湯婆婆賦予才能行使。作為徒弟的白龍,為了能滿足自己的慾望,把自己的名字作為學習魔法的交換條件,他渴望自己擁有一項高於其他人的技能,而魔法讓他的“本我”最大限度的暴露出來,魔法讓白龍的“本我”得到了釋放,也讓他失去了本能的道德原則,利用魔法在幫湯婆婆做壞事時為所欲為,不顧良心的譴責,因為“本我”的特點就是追求快樂。當白龍的慾望和追求失去了道德的約束,他的無意識使他在滿足自己的追求時越走越遠。人性的貪婪一旦形成,會造成社會和他人的傷害。

從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千與千尋》中白龍這一角色

“超我”體現:白龍道德原則的形成,受到湯婆婆的影響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大家長,它受社會文化和道德法律的約束,遵循“道德原則”。超我受父母的影響,通過父母的教育和社會文化傳遞給兒童,兒童的意識在5歲的時候開始形成,它是控制本我的衝動、監督自我的行為,也是追求完美主義者。同時超我也擁有多重身份,而這個身份會指引我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是一個嚴厲的大家長,有時候為了讓自己更完美,會有自虐傾向。

千尋來到神靈世界後,白龍作為她的引領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幫助了千尋很多,他的完美主義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告訴千尋在這個世界如何生存、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它是回家的唯一條件、幫助千尋度過危險等等。

這些屬於白龍良心的表現,為了能給千尋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追求更完美的自己,他曾經因為“本我”迷失了自己,遇到千尋之後,他的良心慢慢找回了完善的自己,才不會在失去自我的道路越走越遠。

  • 白龍道德的形成受婆婆的影響

湯婆婆是白龍的領導者,在她身邊做事,潛移默化之下,白龍向著湯婆婆的方向靠攏。湯婆婆“超我”的體現使白龍不得不在違背良心的情況幫她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在湯婆婆手下做事的都會籤一份契約,契約也代表著印章,也叫魔法合約印章,通過魔法印章籤的合約,都是不可以拆毀的,由於湯婆婆在白龍身上下了詛咒,白龍不得不去偷取印章。

湯婆婆的”超我“使白龍在這種情形下,只能選擇接受,以至於他的人性在善惡之間失去了平衡。

弗洛伊德認為,成年人的行為是在童年經歷時沒能得到解決所留下來的心理衝突,但是最終白龍還是戰勝了湯婆婆賦予的“超我”,因為在千尋身上實現了自身的“超我”。

從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千與千尋》中白龍這一角色

“自我”體現:白龍自我精神的迴歸和橋的象徵

自我,夾雜在本我與超我之間,是理性是受千尋的引導和智慧的代表,它有大部分的意識,思維方式屬於正常人,符合邏輯。比如:判斷、思考、記憶等等。它在滿足本我的同時 , 又要受到超我的約束,起到整個機體受到保護的作用,遵循“現實原則”,它主要是調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

人的性格是在不斷成長中得到昇華的,從最初的“本我”到“自我“的脫變。白龍從追求快樂到理性的選擇自我,離不開千尋的引導。

白龍的惡在千尋的引導下找到了自我,在千尋身上找到自己曾經的記憶,他想起了自己的名字,想起自己曾經是河神。

白龍在錢婆婆那接回千尋時,他的記憶也甦醒了,原本學習魔法時“本我”的表現:以自我為中心尋找快樂,到現在找回“自我”時最真的表現是現實的,曾經是琥珀川的河神,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被填平了,也印證了“自我”在“本我”中分化出來後必須遵循社會的規則,以現實為原則做事。

  • 橋的象徵

《千與千尋》中橋的象徵是時間,它連接過去和現實。對於千尋來說,橋是她進入神靈世界和迴歸現實世界的時間過渡,白龍告訴過她:“過橋的時候不能呼吸”。白龍在這個神靈世界待久了對這裡的規則有所瞭解,不管你進入神靈世界還是在現實世界,都要遵守它的生存規則,因為這就是現實。

同時也印證了“自我”最終要回歸現實的事實,因為我們在不斷成長中,道德法律不可觸犯,在尋找快樂的同時也要接受現實。

從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千與千尋》中白龍這一角色

結語

在我們的成長路上,我們會因為利益、權力、地位的誘惑忘記了當初的出發點是為了什麼,有人會因為物質的享受迷失了自我,居高臨下的地位而喪失自己的初衷,對於貪婪與迷失已成為人性的弱點。在《千與千尋》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白龍因為被權利和地位、善良、最後找回自我的蛻變過程,在經過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對抗過後,最後變成了最初的自己。

在大千世界中,最難的就是做回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別人,我們無法做到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但能做的,就是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在誘惑的魅力下,總會有個聲音在提醒你,你看到的都是假像,不要被表面迷倒,純粹只是為了蠱惑人心,抓住你的弱點,讓你迷失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