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中新社武漢3月14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武漢協和醫院氣派的門診樓前罕見“蕭條”,急診大門是唯一開放的患者通道。11日起,這所知名的綜合醫院恢復開放專家門診。

會展中心、老牌酒店、奢侈品店面林立的解放大道,交通擁堵是頑疾,前往位於其間的協和醫院看診向來是武漢市民一大煩惱。

相隔不到2公里、馬路另一端的武漢同濟醫院是該市的另一間“巨無霸”醫療機構。當前清冷模樣與前者類似,亦只有門診對外開放,每日提供網上掛號。大門檢測體溫的工作人員好心提示:“如果沒在線上掛到號就不用來現場試了,現在開放的號不多。”

同屬原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因共建辦學歸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與協和出自一脈、競爭多年,早已成為全國三甲醫院中的佼佼者。

12月下旬至2月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兩間醫院門診樓接診量激增,排隊人流一度佔據瞭解放大道的人行馬路。協和醫院一名保安回憶,疫情初期,不少人連續排隊超過10小時。

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發熱門診人數越來越多“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門診規模幾經擴大。“(應對)烈性傳染病,大家都是事後諸葛,(現在回想)相互埋怨沒有意義。”

不幸“中招”的張勁農如今也不確定自己何時、因誰而感染病毒。他指著病房調侃,門診當初是外行人設計的,沒有窗戶,雖然節能但未考慮到傳染病需要通風。

病情恢復並重新投入工作的他無疑是幸運的。在其要求下,偌大的門診空間眼下被充分利用,部分患者被安排至大廳輸液,人員間隔距離有明確規定。

江城民間向來有醫院“四大家”的說法。同濟與協和、人民與中南,分屬華中科大和武漢大學兩所高校,它們共同組成華中地區最頂尖的醫療團隊。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早期組建重症醫學醫療隊增援金銀潭、緊急設立發熱門診、託管定點醫院、改建分院區,到後來接管方艙及雷神山醫院、接收增援醫療隊、全力救治重症患者……“四大家”承擔戰“疫”大量關鍵工作,一舉一動關乎疫情勢態。

經過兩個多月鏖戰,同濟、協和的發熱門診早已冷清,普通門診正逐步迴歸,主院區新冠肺炎病患全部出院或轉入了定點醫院。

“現在其他疾病的就診不要都湧入幾所大型醫院,畢竟空間有限,人口密度高就會造成交叉感染。”張勁農提出,希望有關方面能有效組織醫院恢復工作,避免發生次生災害。“當年北京在SARS後是怎麼恢復工作的,應該(有人)來教我們。”

在他看來,即使是醫療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的武漢應對此次疫情仍措手不及,針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建立及時有效的應急系統,不論在國家、還是各醫院層面都顯得格外緊迫、重要。

協和醫院門外的“滯漢人員救助點”,13日下午聚集人群。工作人員告知,其中相當數量是1月23日前住院的外地病患,爾後因“封城”滯留。他們正在等待大巴接至酒店,醫院所在的新華街道提供免費食宿。

同濟、協和之間,蔥鬱茂密的中山公園大門依舊緊鎖。春天,意味著繁花似錦的日子即將到來,空無一人的草坪、樹林、娛樂設施卻提醒著這個特殊時節還未走遠。(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