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出來的高血壓?降壓治療這麼辦

體重的增加,也許不會拉低顏值,但很可能會拉高你的血壓……

如果說在10年前流行的審美是宋朝時代的弱不禁風,那麼現在流行的則是唐朝的玲瓏有致。確實,“骨感美”已經漸漸過時,“微胖感”慢慢已成為新的時尚。

毫無疑問,合適的體重增加會給大家帶來一種朝氣蓬勃的健康之美,是值得大家推崇和效仿的。但是一旦“矯枉過正”——超重甚至肥胖就會帶來新的健康負擔。

有人說,每一公斤體重的增加,也許不會拉低顏值,但很可能會拉高你的血壓。

“胖”出来的高血压?降压治疗这么办

的確,肥胖和高血壓向來是一對“好兄弟”,胖的人發生高血壓的風險要遠較正常人大很多。

著名的Framingham心臟研究[1]探討了體重與高血壓的關係,結果顯示26%的男性高血壓病例和28%的女性高血壓病例是由超重或肥胖所導致的。而且肥胖人群如果出現了高血壓,其血壓水平會相對更難控制、更不容易達標,最終會更容易出現心血管事件。

因此,在肥胖逐漸流行的時代,肥胖人群的血壓水平更值得關注!

肥胖:高血壓的沃土

我胖的明明是肉,為什麼血壓也會水漲船高呢?

目前,肥胖致高血壓的機制並不是十分清楚,但是認為腎臟、神經系統、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及脂肪病變均發揮了重要作用[2-5](圖1)。

“胖”出来的高血压?降压治疗这么办

圖1:肥胖相關高血壓的發病機制

主要的病理生理機制涉及心輸出量增加、血漿容量擴張和鈉瀦留、交感神經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胰島素抵抗、脂肪因子失衡、炎症/氧化應激、血管外脂肪功能異常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因素。

上述因素通過不同方式作用於心血管系統,最終導致高血壓的發生,於是兩者“雙宿雙飛”。

ACEI+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

指南推薦的優選藥物

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的治療也要較一般的高血壓更為複雜,多強調綜合干預,控制肥胖及控制血壓應兩者同時並重,其中降壓藥物的選擇也會較普通人群有更多的考慮。

對於普通人群而言,高血壓管理指南一般都會推薦五大類降壓藥物均可作為優選藥物。然而,對於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來說,由於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有其特殊之處,所以國內外學會都會為此制定了專門的共識文件,做出了針對性的推薦,會與普通人群有較大的不同。

  • 《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2016》[5]認為,ACEI不僅能拮抗腎臟、血管、脂肪、心臟等臟器和組織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AS)的激活和降低血壓,還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激活代謝性核受體、改善糖代謝、減輕脂肪病變,因此應作為一線選擇。此外,國人攝鹽量明顯超標,為減輕鈉水瀦留和容量負荷,可聯合使用小劑量利尿劑。
  • 《EASO/ESH肥胖與難治性高血壓聯合聲明2012》[2]認為,高血壓合併肥胖常有神經內分泌激活,故應選RAAS阻斷劑作為優選降壓藥物,其中ACEI療效肯定,適用於肥胖患者。不能耐受ACEI者可選用ARB。肥胖患者常伴高容量,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聯用RAAS阻斷劑,既可增加降壓療效,又避免血鉀異常,可作為次選。
  • 《TOS/ASH意見書:肥胖相關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心血管危險和治療2013》[4]
    也同樣支持ACEI作為一線藥物,同時鑑於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多為鹽敏感性高血壓,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能有效地排鈉排水,所以可以聯合ACEI,更好地促進血壓達標。

因此,對於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而言,ACEI+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是指南推薦的優選藥物組合。而培哚普利吲達帕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對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的強效降壓和明確心血管獲益也已獲得大量臨床研究的證實[6]

“胖”出来的高血压?降压治疗这么办

謝建洪 教授

教授,主任醫師。浙江省人民醫院幹部科、高血壓門診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預防學組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首屆國家基層高血壓管理委員會專家、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高血壓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Hypertension》(中文版) 編委、《高血壓精粹》(中文版) 編委。

參考文獻:

[1] Kannel WB, Brand N, Skinner JJ, et al. The relation of adiposity to blood pressure and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J]. Ann. Intern. Med, 1967, 67: 48-59.

[2] Jordan J, Yumuk V, Schlaich M, Nilsson PM, Zahorska-Markiewicz B, Grassi G, Schmieder RE, Engeli S and Finer N. Joint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obesity and difficult to treat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 2012;30:1047-55.

[3]Kotchen TA. 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Am J Hypertens. 2010;23:1170-8.

[4]Landsberg L, Aronne LJ, Beilin LJ, Burke V, Igel LI, Lloyd-Jones D and Sowers J. 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 pathogenesis,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treatment: a position paper of The Obesity Society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13;15:14-33.

[5]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高血壓學組.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6,44(3):212-219.

[6]PROGRESS Collaborative Group.Randomised trial of a perindopril-based blood pressure owering regimen among 6105 individuals with previous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J].THE LANCET • Vol 358 • September 29, 2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