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到底算不算大一统王朝,为什么?大一统的标准是什么?

2020锐意进取智达天下


大体上算,唐朝崩溃后,就分裂成了五代十国,把五代十国拼起来的是宋,而不是辽。辽是外来民族,趁中国分裂而不断蚕食中国,最终趁机强取豪夺到了幽云十六州。

早在唐朝,契丹人就屡次三番骚扰唐朝领地,唐天祐四年耶律阿保机建立汗国,成为可汗,和唐对立。所以说,辽国根本就不是唐的继承人,它只是一个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和唐代表的中华文化圈所对立。后期虽然部分汉化,可他自己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它的汉化只是类似日本越南,从先进的汉文化中拿出可以为自己所用的文化,再结合本民族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不是像北魏鲜卑族一样汉化成汉人。

比如,契丹人借鉴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契丹文,而不是像北魏一样直接使用汉字,而是像日本,越南(喃字)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另外辽国虽然自称北朝,自称中国,这个也只是自己的自吹自擂,同期的越南还自称南朝,也称皇帝,也自称

中国,那它就真的是中国了吗?反过来说,唐中期的河北汉人还胡化了,河北藩镇也称过帝,河北就不属于中国?

总的来说,辽国只是一个靠武力侵入中国的外来民族,在学习中国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契丹文化,而不是汉文化。和日本,朝鲜,越南,日本的性质差不多,汉化程度甚至比不上越南,朝鲜。

另外宋朝疆域也不是很小,汉地基本一统了有四百多州,也就幽云十六州,西北五州,这两块汉地没统一。论实际领土,辽远远不如宋,更不用说西夏。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当时辽国地图,大多是地图开疆的结果,这些地方大多是无人区,水分很大,其实只要高兴,像元朝画到北极圈也可以。

辽,夏除了武力外,各方面远不及宋。


百胜军节度使


北宋当然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是公认的大一统王朝。北宋的疆域可与秦朝进行进行对比。

一、北宋的最大疆域比秦朝大。



北宋最大疆域时期,设置陇右都护府。而秦朝从未打通河西走廊。更未设置都护府。


秦朝面积最大时期,是占领了河套地区和南越三郡。

北宋最大面积比秦朝大。并且陇右都护府的地位比辽东更加重要。

二、北宋长期稳定的疆域比秦朝大。

秦朝占领南越不久,50万远征军主将去世。监军赵佗下令封关,秦始皇无法调动远征军一兵一卒。赵佗还要挟秦始皇进贡几千童女,许配给将领为妻子。

秦始皇只得遵命。嬴真人死后,赵佗真实宣布独立,成立南越国。

蒙恬攻占河套后,修筑长城。不久,蒙恬被杀,天下大乱。匈奴又重新夺回河套地区。


秦朝长期稳定的疆域,不包括蓝线外的河套和南越地区。


而北宋长期稳定的疆域虽没有陇右地区,也比秦朝长期稳定的疆域大很多。并且,北宋一直拥有海南岛,古时称儋州。

很多为专制魔王秦始皇歌功颂德的狗奴才,拿秦朝最大疆域与北宋长期稳定疆域做对比。找一个身高1.85米的越南人,去与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做对比,然后成越南人比中国人高,这简直荒谬之极。

其实,秦朝长期稳定的疆域。与南宋大体相当。

北宋疆域面积比秦朝大,秦朝和北宋都属于大一统王朝。


杨朱学派


唐宋元明清,北宋王朝做为位列于唐代和元代之间的正统王朝,当然也应该是大一统王朝之一了。

虽然因为宋朝统治者的崇文抑武政策,造成了宋朝的军事力量,较之唐代有了明显的滑坡。但却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北宋王朝己经完成了对中原主体部份统一的事实!

而那困扰了北宋王朝百余年的幽云十六州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解决,也并不是北宋统治者造成的。其始作俑者,是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契丹人在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以后,逐渐发现了其重要的军事与经济价值,于是便逐步加强了对这里的统治力度!

当北宋王朝完成了对中原的统一之后,并消灭了北汉割据政权,开始掉转矛头指向幽云十六州时,当然不可能轻易打破强悍的契丹人的防御体系了!结果,北宋军队不仅惨败于幽州城下。而且从此还被打出了心理阴影,以后再也没有了夺取幽州的机会!

西夏割据政权,得以趁中原内乱而崛起,并乘北宋王朝难以实控西北方向的机会,逐渐摆脱了北宋王朝的控制而独立,出现这个结果也不是偶然的,而是自唐代末年一直到五代之时的复杂局势造成的!

虽然北宋王朝难以收复西北,更难以收复丢失已久的幽云十六州,这当然是很令人感到遗憾的!不过由于北宋对中原主体部份,己经完成了统一,所以当然也应该被算做大一统王朝之一了!

结语:如果唐未以后中原不发生内乱,又怎么会有党项人的出头之日?如果没有五代之时的大动荡、大混乱,儿皇帝石敬瑭,又怎么可能轻易将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人?从这个意义上看:维系和平安定的局面,才是中原之福,万民之幸!


北疆同心侃历史


最初,古代“大一统”的标准就是:占领汉地九州!

在战国后期的《禹贡》中,九州指的是冀、兖、青、徐、扬、荆、 豫、益(梁)、雍。九州的大概区域,如下图:

后来,九州又多次发展变化,形成了12个州,如下图。

再后来,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我们大一统的最低标准就成了占领原秦朝的所有土地。如下图: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秦朝占领的疆域大概在燕山-阴山一线以南,贺兰山-横断山脉以东。如下图:

燕山-阴山-贺兰山一线,也是我国古长城的位置。如下图:

长城以南的地方,就是我们农耕政权所生活的地方。以北地区,不适合种地,是游牧民族生活区。对于哪里,我们也不感兴趣。只有在国力特别强盛事,才会西出贺兰山,占领河套地区,进而挺近蒙古高原和新疆盆地。

长城一线位置地势险要,对我们特别重要,是农耕政权防御游牧民族进攻的战略要地!失去对这一代的控制,我农耕文明将会受到游牧民族的挤压。政权不稳。也是因此,只有占领这一线以南的所有地域,才能算是大一统王朝。

再看北宋,作为唯一一个小于秦朝版图的朝代,真不能算是大一统王朝。

北宋失去了对燕山一带(幽云十六州)和贺兰山一线的控制。宋朝已经没有防御游牧骑兵的天险。北方的游牧民资再要南下时,就是一马平川了。北宋没有实力将游牧民族赶到长城一线,就不算是大一统王朝。

更重要的是,北宋没有统治所有汉人。在西夏和辽国境内,还有八九百多万汉人。这些人也在继续传承着中华文化。西夏、辽和北宋算是对峙的三个政权,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土地上有三个政权,任何一个都不能算是大一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从汉唐文化的传承来看,北宋的统一,算得上是大一统的王朝,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论述:


一、北宋沿袭了唐朝的“政治体制”

在宋朝的政治体制种可以见到,大体上是沿袭了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其中宰相的职位由多人担任,并且实行了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政策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宋朝的“政治体制”中,可以看到“大一统”的特征。


二、北宋对“汉唐文化”的传承

从史料和文献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其中儒学得到了复兴,科技手工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政治也算开明,而农耕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繁荣,可以说北宋传承并发展了“汉唐文化”,这也是“大一统”王朝的一大特征。


三、对外经贸和对外交流方面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在汉朝唐朝的“大一统”时期,中原文化对周边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了,而到了北宋时期,则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东亚,北宋同朝鲜和日本商贸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密切,在东南亚,与越南和印尼等地区也加强了联系,甚至在北宋时期,经贸文化的发展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所以从“对外交流”方面,宋朝时期也体现了“大一统”王朝应有的局面。


所以,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见得,北宋从结束五代十国开始,算得上是“大一统”的王朝。


草竹道人


北宋王朝并非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虽然流传很广的朝代顺口溜“唐宋元明清”这句话,很多人认为宋朝也是大一统王朝之一,其实并非如此。宋朝其实处于宋辽金夏大三国时代,只能说是当时大分裂时代的正统王朝,不能说是大一统王朝。所以朝代顺口溜时将这个正统王朝加入进去,颇有一些矮子里挑高个的意思。

宋朝为何不能称之为大一统王朝?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疆域甚小,连秦国的领土都不如。

“大一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最直观的,就是所占据的疆域的广阔程度。一个政权能否强势地开疆拓土,最直接因素是军队战斗力是否强悍。

从秦始皇时代开始,皇帝掌握了至高无上的大权,有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客观条件。正是因为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的中央集权的改革,秦始皇得以举全国之力“却匈奴七百余里”,“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始皇之后,北不抵长城,南不平西南,不算真正大一统,武帝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纳西域,我国大一统雏形开始显现,东汉、西晋、隋、唐沿袭领土版图并慢慢扩大。

欢迎下方留言

关注我,我们共同交流,探讨,研究,更多精彩历史!


玲美莉


其实,关于北宋是否能算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应该还是颇有些争议的。

北宋立国后,相继灭亡了南方和北方的多个汉族割据政权,大致上完成对中原汉地的统一,是当时唯一的汉族王朝。因此,北宋作为“正统王朝”的身份是可以肯定的。但北宋是否能算是“大一统王朝”,那就难说了。

首先,何为“大一统王朝”呢,这又有何衡量的标准呢?

根据《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这其中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就要求一个王朝必须做到全国各地风俗教化一致,九州方圆政令贯通统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说白了,一个合格的“大一统王朝”,最基础的一个条件,也得实现对汉族传统意义上“九州”的完全统一。

所谓“九州”,指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称“九州”。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标准来衡量,秦朝是刚好完成对“九州”统一的。基于这点,那么疆域范围比秦朝还要小的北宋,终其一朝都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九州”统一,显然是不合格的。

由于五代十国时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早早便把北方锁钥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异族王朝——辽国。而北宋立国后,宋太祖赵匡胤又全面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使得北宋的军事力量快速退化。因此,北宋在面对北方的强邻辽国和西夏的军事压力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别说开疆拓土了,就连丢失的故土都夺不回来。

如此一来,北宋的疆域范围始终无法完全涵盖“九州”,属于“冀州”一部分的幽云十六州故土和属于“雍州”一部分的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始终都落在异族政权手中。因此,北宋始终都无法完成对“九州”的统一。

而且,北宋不光无法完成对“九州”的统一,同时也无法实现“宾服四夷、风行万里”这项“大一统王朝”该有的大国气象。

北宋时期,周边有哪个势力需要向北宋称臣纳贡的?相反,倒是北宋需要每年要向辽国和西夏交“保护费”——岁币。北宋中期,甚至连南方的小越南都不把其放在眼里。宋仁宗时期,越南的政权甚至都敢跑上门来,还顺带占了北宋西南边境的几个县......

北宋王朝,既无完成“九州”的统一,亦无法实现“宾服四夷、风行万里”。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正统王朝,即便创造再辉煌灿烂的封建经济文化,都始终配不上称之为“大一统王朝”!



这些历史要读


中国人特别中意大一统,源于骨子里对乱世流离的恐惧。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政治演进的终极目标,即是大一统。

不过,大一统虽是好事,也存在弊端。好处自然是能够集中全国的能量应对自然灾害,弊端则是为了秩序的稳定牺牲了部分社会活力,使得国家政策僵化,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

(周代发展出大一统的文化)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大一统,意思就是天下只有一个中央朝廷,是为正朔所在,是公认共主。

中国历史文献首次出现“大一统”,是在《春王正月》。这本书是战国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公羊高创作的一篇散文,采用问答的形式对“元年,春,王正月”进行逐层的剖析,阐释了经文中所蕴含的尊周大一统的思想。大意是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这本来是史官的记史习惯,后来被当做政治成就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追捧。

到了秦朝,秦始皇已经不满于狭义的“大一统”概念了,他想要的更多,因此他焚书坑儒,追求天下长治久安。他不仅要做尘世的皇帝,还要做精神世界的王。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大一统的概念逐渐成型。当时,酷吏张汤还发明了一个新的罪名“腹诽”,心里说皇帝的坏话也要被治罪杀头。心里说的话怎么会被外人听到?那可就不管那么多。

(汉朝开始追逐思想大一统)

此后,大一统即意味着领土的统一,思想文化的统一,政治制度的统一。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各安其位,王道乐土。

可是,这种理想状态下的整齐划一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是一种脆弱的暂时平衡。所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一统的局面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

北宋王朝从立国之时就不是大一统王朝,短板主要体现在领土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统一程度做的不够,哪怕是周边地区表面的臣服就没有能够达到。

元朝人修史,把辽国、金国、宋朝都列入了正史。西夏没有这种殊荣,可能蒙古人确实对西夏人很痛恨(据说成吉思汗的死因与某位西夏王妃有关)。即便如此,与宋朝并立的还有辽国、金国,他们的治内,也有大量的汉人。

(北宋疆域北线未及长城)

更为离奇的事,这些地区的汉人并没有认宋朝为祖国,当宋军打到幽云时,有不少宋人帮着辽人打宋军。他们已经认可了辽国,并且认为辽国是他们的祖国。后来的金国汉人也认可了金人的统治秩序,帮着金人打宋朝,打蒙古人。

所以,宋朝不仅领土没有统一,连政治工作都开展的很不顺畅,连王化之地都没有形成向心力,更不用提化外之地了。

(南宋疆域止有200万平方公里)

宋朝唯一可让人称道的是经济文化发展领域,在软实力方面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大一统”的标准,因为宋朝的文化向来为各国之正统。

由于宋朝继承的是中原王朝的正统,所以,国祚持续时间也是那个大分裂时期最长久的,所以,史官们在习惯上以宋朝为正统,称之为“唐宋”,与唐朝并列,俨然大一统。

事实并非如此。

不过也不必为此感到惋惜,宋朝统治者也并没有着意于大一统。赵匡胤时期,就曾经玉斧划界,把大渡河以西的地方都放弃了。

宋朝的统治者相对于唐朝浪战亡国的政策而来,他们显得更加务实。

这与时代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当时的游牧民族已经从部落状态进化为农牧结合,有了国家的架构。在冷兵器时代,宋朝已经没有足够的技术代差来弥补社会组织效率的低下了。

宋朝曾经很努力,可能也正是因为“大一统”的原因,使得宋朝没有发展出工业文明,无法攀升科技树,最终在与野蛮文明(武力却很强大)的碰撞中毁灭了。


而知而行的历史


答:肯定算大一统王朝。

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点在于什么叫做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的判定一直没有标准,有些人说的疆域面积观,我不敢苟同。

明朝是大一统王朝,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那下面我们来看下明朝的疆域:

明朝的疆域和北宋相差无几,如果按照疆域论,凭什么北宋不算大一统?

斯认为,评判大一统王朝的关键有两点:

  • 华夏文明核心区域的控制权
  • 王朝的正统性

1.核心区域的控制权: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这是中国的根源,只有能够控制这个区域,才能被称为中国,这也是正统的前提!

2.王朝的正统性:中国文明的正统是汉文明,我没有歧视少数民族的意思,但事实就是如此。只有大部分的汉人认同这个王朝的统治,才能认定为大一统王朝。

二者缺一不可!

这里我打个比方,金国占据了黄河流域,但在我们普通人的观念里,金国是我们的敌人,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金朝的后人。

有秦以来,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一直都存在,辽国和金国都是其中的一员,但没人会承认他们的正统性。

所以别拿辽国的存在来质疑北宋是大一统王朝了!


陆一说历史


中国王朝的大一统是有标准的。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我在清朝鼎盛时期地图的基础上简单绘制的。图中五大区域做简要介绍:

  1. 农耕区块:这是中华秦、汉、西晋、唐、元、明、清等大一统王朝的核心区;

  2. 东北区块:这里既有适合农耕的地区,也有适合游牧、渔猎的地区;

  3. 游牧区块:就是蒙古草原地区;

  4. 西域区块:这里既有游牧区,也有适合农耕的沙漠绿洲;

  5. 高原区块:这里与西域情况类似,只是这里是雪域高原,更加独特。

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可以讨论大一统。

如果想要被称为大一统,那至少要完成对第一区块、即对农耕区块的完全统治。

这是大一统最基础的要求。

在上述五大板块上,拥有了第一区块之后,其他区块多多益善。

强盛的汉唐,高峰时拥有1+3+4、以及2的一部分;后来到了元朝,基本拥有了五大板块;明朝退回到1的范围;清朝则最大,完全拥有了五大板块。

终极大一统就是统治全部五大板块,清朝做到了。

对照这一点看的话,北宋做的怎么样呢?

明显没做到啊!

  • 长城以南的地方,没有全部占领,幽云十六州始终没夺回;

  • 河西走廊地区,没有统治到,让一个西夏政权占据了,而且西夏还是从北宋治下独立的;

  • 西南地区,没有统治到,有一个大理政权;

因此,北宋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大一统的资格。

有人说北宋文化强、经济强,那个帮不上“大一统”的忙,顶多能在争“正统”时加点分而已。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