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其內在邏輯錯誤 突破西方話語霸權

王安中

近代以來,西方世界憑藉其經濟軍事以及文化上的優勢,通過對其他話語體系的打壓和排擠,逐漸在世界範圍內建構起以他們為主的話語霸權,導致了我們在世界上傳播自己的聲音時,一定程度上處於有理說不清、說了傳不開的不利境地。然而,西方世界奉之為圭臬的這套話語體系,其內在的邏輯體系並不客觀、公正和嚴謹,對其進行深入解構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套話語體系無論是標準體系、敘事方式還是價值取向均有難以彌補的缺陷。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揭示西方話語體系存在的內在邏輯錯誤,以打破其話語霸權。

一、西方話語體系的標準體系是排他性的。西方社會為了建構其話語霸權,極其熱衷於建立標準體系,但他們所設置的評判參數是根據西方經濟社會自身發展的內部元素而確立的,並不考慮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實際情況。在什麼是古代文明這一問題上,設置的那些參考要素和衡量權重就很值得懷疑。西方有人將城市、文字和複雜的禮儀、建築作為人類古文明的衡量尺度,另一些人則將文字、金屬冶煉術、城市國家(城邦)、宗教禮儀當作評判標準,得出了所謂的“四大文明發源地”的結論,提出中國僅有三千年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國年代最短的國度。事實上,關於什麼是文明古國,文明時代長短的計算,國際上並沒有那麼權威和確切的標準。畢竟文明並不等同於物質生產力,難以量化和衡量。近期浙江良渚的考古發現表明,儘管這裡沒有青銅冶煉術,但是卻有明確的社會分層和分工,尤其是良渚古城和水壩在內的一系列新發現,更是表明這種社會形態擁有強大的社會動員、組織並進行復雜建造的能力,這些都能夠充分說明良渚是比較成熟的文明體系,具備了早期的國家形態,不能夠僅僅因為其缺乏某個具體指標就對其視而不見。

二、西方話語體系的敘事方式是單向性的。西方話語體系建立的敘事方式是以西方標準進行的單向對標,這種敘事方式暗含著將其自身認定為天然合理的參照物,強行要求其他話語體系向其看齊的錯誤邏輯。該比照方式暗藏的潛臺詞就是西方就是世界的中心,西方的文明程度最為先進,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必須參照西方進行比對。其邏輯錯誤在於簡單地將物質生產力等同於文明,將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視為文明先進與否的唯一標準,實際上忽視了文明的複雜性、多樣性,而將其簡單化。試想,即便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之初,英國法律的水準還未必有古代巴比倫法典的水平高;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方面,在人與人關係的協調方面,當今西方社會倡導的某些理念未必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那樣先進。因此以西方為中心和先進與否進行單向對標的敘事邏輯有著很大缺陷,是不可取的。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無論是哪種文明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正是不同文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世界,文明的碰撞與交融才是人類進步發展的真正動力。

三、西方話語體系的價值取向是功利性的。在西方主流話語體系的價值取向當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動物生存法則被廣泛應用到社會領域當中,社會達爾文主義大行其道,導致文明衝突論、歷史終結論等謬論甚囂塵上,實質上這不過是功利主義思維方式的體現,是將人類當作只有物質需求和利益衝突的族群。正因為如此,基於功利取向理念的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在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氣候變暖、環境汙染、重大疫情、難民危機、恐怖主義、網絡病毒攻擊等非傳統領域安全問題時一籌莫展、束手無策。只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以人類命運發展為價值引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將共建、共享、共治作為解決人類社會衝突和分歧的主要手段,充滿著人文關懷,才有望從根本上肅清西方話語霸權的流毒。(作者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