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徐海東的搭檔,如果不犧牲,比徐海東更有資格當大將

在長征的歷史上,紅二十五軍大家都不陌生,是第一支到達陝北的紅軍隊伍,功不可沒。

主席曾評價說:“紅二十五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吳煥先功不可沒!”

當時,紅二十五軍的軍長是程子華,副軍長是徐海東,主席為什麼不說這兩人,卻單單說吳煥先功不可沒呢?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這位紅二十五軍的真正“軍魂”:吳煥先。

他是徐海東的搭檔,如果不犧牲,比徐海東更有資格當大將

吳煥先是河南新縣人,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從小就錦衣玉食,但是他不是那種紈絝子弟,反而胸懷大志,立志幹一番大事業。

當他在麻城蠶業學校就讀時,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頓時如醍醐灌頂,一顆心與革命事業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吳煥先對馬克思主義痴迷到什麼程度呢?他從學校回到家後,竟然把馬克思的畫像掛在了家裡供奉的神像和祖宗牌位上。看到此情此景,吳煥先的父親暴跳如雷,在那個年代,這麼做可是對祖宗大不敬啊!因為這事,吳煥先沒少被父親罵。

但是罵歸罵,吳煥先一點都不為所動,反而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把自己家的佃戶、債戶都請過來,一聲令下,將他們的契約和借據全部燒光了。

這件事迅速傳遍了村子,吳煥先因此在當地一呼百應,很多農民都被他宣傳的新思想所感染,紛紛加入他的隊伍中,一起鬧革命。事實證明,這些老百姓沒跟錯人。

他是徐海東的搭檔,如果不犧牲,比徐海東更有資格當大將

1927年,吳煥先帶領農民武裝參加了“黃麻起義”,進行武裝鬥爭,可別小看這次起義,這次起義可是為鄂豫皖根據地的創建和紅二十五軍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吳煥先也被任命為紅二十五軍的軍長。

到了1934年,紅二十五軍整編,軍長先是徐海東,後來換成了程子華,但是政委始終都是一個人,就是吳煥先,他在軍中的影響力之大,可以說是標杆人物了。

在長征的途中,吳煥先令行禁止,堅決不拿老百姓的一粒米、一袋鹽,紅二十五軍的優良作風,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擁護。

當紅二十五軍途經秦嶺以南的時候,物資緊缺,糧食更是所剩無幾了,有一些年輕的“紅小鬼”餓得撐不下去了,就向吳煥先請示,挖了幾塊旁邊田地裡的紅薯。

吳煥先同意了,但是又用布包了幾塊銀元,埋到了那片紅薯地裡,作為給老百姓的補償。

他是徐海東的搭檔,如果不犧牲,比徐海東更有資格當大將

這個舉動,教育了很多紅軍戰士,更是傳遍了整個村子,老百姓們都知道了這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軍隊,群眾基礎更加牢固了。

在吳煥先的努力下,紅二十五軍在長征中不但沒有減員,反而還發展壯大了,人數增加到了兩倍。難怪主席盛讚說:“紅二十五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吳煥先功不可沒!”

但不幸的是,1935年8月21日,紅二十五軍在甘肅涇川縣遭到敵人襲擊,衝在最前頭的吳煥先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8歲。

據說,1955年授銜時,徐海東曾經說,如果吳煥先沒有犧牲,他比我更應該授大將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