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距離領導者有多遠?


從心理認知到行為角色 | 管理者距離領導者有多遠?

橙全心理


領導者:看透變化的趨勢,指出團隊組織應該前進的方向,並描繪出美好的願景,能夠激發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帶領團隊組織朝著描繪的美好願景前進。


管理者:制定目標,按照既定目標對團隊組織進行管理,帶領團隊組織實現目標。


然而,大多數企業頻於管理,而乏於領導。本文從五個方面區分一下管理與領導,供大家參考!


如果一位經理人員管理行為過多,而領導行為過少,就會發生:上下級的關係很緊張,而工作推進受阻,上級在與不在,下級的表現判若兩人。


如果一位經理人員領導行為過多,而管理行為過少,就會發生:常常用個人魅力和組織關係去管理團隊,出現“你好我好大家”的局面產生,甚至還會山頭或幫派林立。


01


兩個身份



一位經理人有兩個身份:一是管理者,二是領導者。


管理者注重效率,領導者注重效果。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確,領導者做正確的事。管理者發揮作用的基礎是職位權力(強制、懲罰、獎賞),領導者發揮作用的基礎是個人權力(對下級的關照關愛、個人專長、智慧、人格魅力)。


延伸閱讀:《企業心理資本的投資回報率高達270% | 來自蓋洛普的一項研究》


02


兩個循環


管理循環:計劃—實施—檢查—改善;


領導循環:願景—動員—展開—學習。


管理循環就是指PDCA,閉環管理。領導循環是通過願景來感召人、激勵人、鼓舞人,使人們能夠自動自發,並通過自主學習來推動工作進程。改善+學習,才是高質量完成任務的根本保障。


延伸閱讀:《激勵年年做 | 為何總有人對升職加薪不買賬?》



03


兩種行為



管理行為:關注計劃與預算,組織及配置人員,控制過程並解決問題;


領導行為:確定方向,整合利益相關者,激勵和鼓舞下級。


管理行為重在建立秩序,領導行為重在產生變革。


延伸閱讀:《企業心理風控 | 為什麼裁員會讓【倖存者】受傷更深?》


04


兩種認知


領導認知:外圓內方,領導者的主導行為是激勵追隨者意願、培養追隨者能力。領導者的變革邏輯是先有感受再推動變革。


管理認知:外方內方,管理者的主導行為是強化職責、執行制度。管理者的變革邏輯是先有理性分析再發動變革。


延伸閱讀:《激勵年年做 | 為何總有人對升職加薪不買賬?》


05


兩種實踐


管理行為,往往產生對立關係。


管理行為組織化,是指在處理問題時,要依照企業標準而非個人好惡來做決策,避免下級把矛頭對準上級,認為是上級個人有意難為他。


領導行為,往往產生追隨關係。


領導行為個性化,是指對下級的關心、愛護可以有自己的風格。管理行為都是相似的,而領導行為各有千秋。


清晰界定管理與領導,進而平衡好管理與領導的關係,經理人的工作就會張弛有度、遊刃有餘。


延伸閱讀:《當高階領導者發生更替時 | 明星員工的光芒如何延續?》


06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有以下的準則


1.提升你的團隊


一個人一旦走上管理崗位,特別是主要管理崗位,其成功之舉就不再是發展自己,而是發展別人。也就是說,領導者行使領導職權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斷地發現別人、發展別人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團隊提升的過程。


用韋爾奇的話說就是:“在你成為領導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長有關。當你成為領導以後,成功都同別人的成長有關。”


擁有最好球員的球隊並不總是贏得最終的勝利,但同等條件下,獲勝的幾率要高,作為管理者,你應該去創造這個或者優於這個條件或者環境。這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管理者,你不是讓你變的如何如何的強,而是讓你的員工變的更強,變得更會協同。


2.正直,贏取他人的信任


作為管理者,首先你要正直,以坦誠精神、透明度和聲望,建立別人對自己的信賴感。對某些人來說,成為管理者意味著開始了自己的權力之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使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同時,他們喜歡對人和信息保持控制的感覺。


因此,他們會保守秘密,不透露自己對員工及其業績的想法,把自己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想法儲藏起來。這種舉止當然可以讓領導建立起自己的地盤,但是,它卻把信任排斥在了團隊之外。


當領導們表現出真誠、坦率,言出必行的時候,信任就出現了,事情就是這樣簡單。你的員工始終應當知道,自己的業績表現如何,公司的業務進展怎麼樣。


作為領導者,你必須戰勝自己的本能,不要試圖掩蓋或者粉飾那些糟糕的信息,否則,你就可能損失自己團隊的信任和能量。


3.懂得工作的樂趣


快樂的員工會提供相對高質量的服務。讓你的員工體會到工作的樂趣,不要施加工作之外的壓力,否則會讓員工疲於應對不相干的事情。


4.讓員工擁有夢想


讓進的員工往往會有個人的願景,有時它會跟公司的願景相沖突。否定或者排斥它們是大錯特錯的,因該去引導,為員工制定發展計劃,儘量的將兩個願景合二為一,牽引到公司的發展軌道。即使做不到,你也為公司或個人建立了一項資源,因為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在職的還是離職的員工和我們的客戶一樣,都是我們的資源。


5.學會分享工作的成績


當你成為一名領導以後,有時不免會感到這樣的衝動,你想說:“請看看我做出的成績。”當你的團隊表現出色時,你希望把功勞都歸到自己頭上。擔任領導並不意味著給你授予了王冠,而是給你賦予了一項職責——使其他人身上最好的潛質發揮出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讓你的員工信賴你。共同分享工作的成績。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要想獲得員工們的信賴,領導們也應該賞罰分明、以身作則。絕不能霸佔自己手下的成就,把別人的好主意竊為己有。應該有足夠的自信和理智,不需要媚上欺下,團隊的成功就是對自己的認可,或早或遲而已。


6.善於傾聽並敢於承認錯誤


作為管理者,你需要維護自己的權威。但並不見得每次都是獨立決策,你需要去傾聽部下的聲音,彙集多家之言,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俗話說,人無完人,管理者也不是聖人,犯錯誤也不足為奇,千萬不要因為維護權威去掩蓋錯誤,那會讓你更愚蠢。


7.正視相對的意見和建議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我們每個人都喜歡正面的意見,對待負面的意見往往會有敵對的心理。但作為管理者,應該善於傾聽並正視這個問題,有些需要給與澄清和解釋,有些就會成為正面的意見和建議。最後,再重申一次,管理者應該是管理自己,影響別人。


組織行為學是管理者管理自己的必修課。試想,當帶著之前不同職業訓練和價值觀的新人們進入組織,首先管理者要能甄別其與組織的MATCH程度;然後能篩選排斥掉那些自我保護過強過於自我,不願敲碎自己又對組織無益的新人;最後是鼓勵進來的新人自碎之前的職業訓練和價值觀,讓其在思想上”輕裝上陣“,帶著之前積累的能力和經驗融入系統。


這就是管理者實施組織行為的落地。


組織行為學,這個聽起來似乎跟普通人的關係遠之又遠,又讓人覺得空中樓閣的概念,事實上卻可以讓一個公司從沙聚成塔,從而成就百年基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