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創作的三個時期

在當今書畫市場,齊白石的書畫無疑是非常受歡迎的。作為20世紀在中國畫方面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首,齊白石在傳統基礎上的變化,成就最高、面貌最新,影響也最大,至今也無人能和他相比。齊白石活了90 多歲,從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非常混亂的一段時間。清朝滅亡、日本侵華、國內戰爭等,導致國內非常的貧困,在一個貧困的時期,尤其還是在非常內陸、非常貧困的湘潭農村,齊白石能成長為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畫家,實為一個奇蹟。


大師之路 | 齊白石創作的三個時期


現代人將齊白石的創作軌跡大致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1.早期

早期從20歲到57歲之間,也就是去北京之前,主要是學習、臨摹各家之長,畫風工細,小寫意兼而有之。40歲或以前,主要是在家鄉湘潭一帶學習繪畫。此時期作品墨多,設色很少,以粗筆傳統較多。從畫幅體現出齊白石早期的特點,用筆大膽,但比較死板。


大師之路 | 齊白石創作的三個時期


2.中期

1919年齊白石正式定居北京,其57歲到70歲為大家所熟悉的“衰年 變法”,這一時期畫風大變,由工筆、小寫意轉向大寫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齊白石剛來北京時,其畫不為人喜歡,因為齊白石早年學習八大山人冷逸的畫風,跟當時北京流行的畫風相左,但很受陳師曾重視與喜愛。正是在陳師曾的啟發下,齊白石決定改變畫風,首先開啟了“紅花墨葉”派畫法。可以從這段時期的作品中看出齊白石善於運用墨彩深淺、濃淡的特點,表現對象的質感。筆力功夫純熟,準確神似。賦色上鮮豔潑辣,喜用洋紅,明快渾厚。


大師之路 | 齊白石創作的三個時期


3.晚期

85歲以後為晚期,作品之構圖、色彩、揮筆、運墨已從有法到無法, 隨心所欲作畫,喜用洋紅,多用粗花卉配工蟲,工蟲一粗一細 ( 早期工蟲 )。晚期九十歲後畫蝦,去掉了須。

這時期的作品仍以花鳥題材為主,給人留下了千變萬化、異彩紛呈的觀感。其原因即得益於畫家運筆驅墨、施彩上色的“百變神通”,工筆與寫意甚至大寫意的表現兼備。即便是處理同一題材,齊白石也能夠變化出多種多樣的表現方式,如畫四季花卉,能有新生、繁茂和凋零的分別,就是畫秋天的殘荷敗蕾也能分出新秋、中秋和晚秋的不同。由此充分展現出齊白石的轉益多師、兼能俱工,以及為造化傳神寫照的表現手法。

大師之路 | 齊白石創作的三個時期


大師之路 | 齊白石創作的三個時期


此時落款多作長方形,橫平豎直,得端正穩重之感。然以撇捺斜筆破之,使在平正中形成斜向、三角等銳角關係,使整體平正而不呆板,富有變化,“石”字右下角“口”有寫成“〇”現象。

齊白石的篆刻更能折射出他的藝術氣質及人生修養。齊白石視篆書為刻印的根本,他認為“根本不明,章法、刀法就不能精確,即使可得能夠稍和規矩,品格仍是算不得高的”。他的篆刻最早走的是丁敬、黃易一路,後得《二金蝶堂印譜》,乃專師趙之謙篆刻風格。後得見《天發神讖碑》而刀法一變,繼後又見《三公山碑》篆法又為之一變。最後從石鼓文中得到靈感,篆法縱橫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變,最終形成朱文印筆畫多瘦勁,尤得其“勁”;白文印筆畫華滋,尤顯其“厚”“膽 敢獨造”“超越千古”。

——部分文章摘自《中國書畫鑑定基礎》(上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