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 翡翠的結構

翡翠的翡色玉種是由硬玉礦物為主伴氧化鐵質浸染的玉石,硬玉結晶呈中-粗晶、微-細晶、顯微晶柱狀集合體,變晶作用下可形成纖維狀、粒狀。


翡翠的顏色可分四種系列:紅褐色系列、綠色系列、白色系列、紫色系列。其中紅褐色系列稱為翡,紅褐色可細分為紅、紅褐、褐、褐黃、淺褐黃、黃。


翡翠的翡色與微量化學元素FeO含量息息相關,現尚未獲得其它引起翡色信息。半透明白色翡翠FeO含量一般0-0.05%,半透明綠色翡翠FeO含量一般0.14%,紅翡翠(red jateite)FeO含量一般1.25%。


翡色系他色,與含鐵礦物類別息息相關。含鐵礦物呈顯微質點-超顯微質點狀吸附在硬玉晶粒間、解理紋中。水纖鐵礦呈顯寶石紅色,水針鐵礦呈顯淺褐黃色,纖鐵礦呈顯紅褐色,針鐵礦呈顯褐、黃色,水赤鐵礦呈顯紅色,由於礦物成分差異形成翡色不同。


翡色是翡翠在不同地質作用下的產物,鐵質來源有次生、原生兩類。“老山玉”系河床中之礫石,長期深埋在砂礫粘土層中,在風化作用下受砂礫粘土層影響,形成氧化“皮殼”,其中紅褐色系列“皮殼”屬次生鐵質浸染所致。“新山玉”系礦床中出“新”料,沿岩石裂隙處常形成一條紅褐色系列色帶,屬次生鐵質浸染所致。在緻密的翡翠中產生的翡色,多形成於變晶作用階段鐵質富集所致,應屬原生鐵質浸染所致。


在開放的裂隙及交叉部位常形成鐵礦物聚集,次生鐵質由於鐵質溶液間斷性變化常浸染形成層紋狀構造,巨大裂隙通道鐵質溶液浸染則更廣泛,但翡翠質地十分鬆散。顏色是分別和鑑賞翡翠非常重要的一個自然屬性。翡翠是自然界中顏色最豐富,變化最複雜的玉石品種。近年來的科學研究,已經基本揭示了翡翠顏色的內在成因。鉻離子、鐵離子、錳離子等成分在綠色、橙紅色以及藍紫色翡翠中的致色作用已被明確。依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使翡翠的顏色類別劃分更加趨於合理。顏色分級應建立在公認的綠色、橙紅色、藍紫色三大色系的基礎之上,重點解決顏色的科學測量、統一併量化描述術語等難題,使翡翠分級建立在一個科學並且可操作的基礎之上。

瞭解  翡翠的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