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與非編制的區別,你知道嗎?


編制與非編制的區別,你知道嗎?


現在想當教師的人越來越多,可是編制崗位有限,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成為編制內教師,那麼相信很多人都有疑問,編制和非編制教師到底有什麼不同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下,一起來看看!

首先和大家說說什麼是教師編制?

編制教師就是事業單位的在編工作人員,入職後按照相關規定,簽訂合同期一般為五年(實際操作中,一般只簽訂一次合同)並按照相關規定,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非在編教師即為臨聘人員或者稱作合同工,與普通公司員工待遇一樣。

那麼編制與非編制的區別到底有哪些呢?往下看。

1、福利待遇差別

有編制的教師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教師,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

工資組成由基本工資、津補貼、職稱工資等組成。職稱工資可以隨著職稱升高而升高,工齡增加工齡工資也增加。

無編制教師工資相對來說不固定,在職稱晉升和工齡方面,一般無法保證。近幾年雖然在改革,但仍然與在編老師存在很大差異。

簡單來說,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工資,也就是編制教師工資由國家發放,不怕拖欠工資,享受“五險一金”、帶薪假期。非編制教師工資由學校發放,工資是否有保障與學校發展息息相關。

2、穩定性差別

有編制的教師相當於公務員,擁有了一個“鐵飯碗”,工作更有保障,更穩定。可以調動,退休後享有相應的社保和職業年金。

無編制教師往往屬於臨聘人員,無法晉升,無法調動,會隨時面對失業,即你只屬於某一學校臨聘人員(俗稱代課老師),往往也無職稱,更無職稱工資(非在編教師,有職稱也無法聘任),退休後的待遇按照與當初所在單位簽訂的合同處理。

在私立學校中,因學校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必須幫其工作人員繳納社保,所以退休後一般享受社保待遇。在公辦學校中的臨聘人員,因為財政困難等原因,一般不幫其繳納社保或者只繳納部分如工傷保險。

所以說如果有機會考編制就一定要去考,畢竟非編制和編制內待遇差距很大,那麼如何成為一名在編教師呢?

首先,必須考取教師資格證,其次可以參加各地組織的教師招聘考試,或者是特崗教師招聘,還有國家提出的三支一扶教師招聘,雖然後兩個是國家提出針對西部和貧困地區省市的支援政策,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方針,但是特崗滿年限後還是可以留校享受編制待遇,而三支一扶後續考編也會有加分政策,還是都有一定好處的。

以上就是編制和非編制的區別,怎麼樣?你知曉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