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结构、电影主题和现实思考解读《囧妈》的独特魅力

文|唠唠豆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囧妈》


中国导演徐峥执导的《囧妈》于2020年春节上映,这部影片算得上是徐峥完全自演自导的。导演将喜剧元素和生活元素交织混合,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令观众耳目一新。

徐峥导演是中国新晋的戏剧导演,多部戏剧作品的口碑和票房均爆表,每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能让观影者感到耳目一新。可见,徐峥导演在喜剧电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不可忽略的新星。

这部电影带有现实和温情:电影讲述的是伊万与母亲和妻子之间的故事,生活中与事业上的矛盾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由于母亲的强势与中国式的“爱”,压得伊万喘不过气。而与妻子争夺股份更是让他心疲力尽。这种平凡而现实的电影内容让观影者感触颇深,引导观众对中国式的爱有进一步的思考。

我看过很多关于《囧妈》的影评,大多从伊万与母亲的经历谈起。那么,今天我将从“叙事结构、电影主题和现实思考”三分层面,来解读这部影片独特的魅力,在第三部分,我将根据《囧妈》的故事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对家长中国式“爱”的三点思考

从叙事结构、电影主题和现实思考解读《囧妈》的独特魅力

01、叙事结构:主线与副线相辅相成,伊万的思想转变逐步呈现

导演用最朴实平凡的一次旅行,将人间的大爱展现于观众面前,主线与副线交织的叙事节奏,让这部电影显得更加温情,感动。那么导演是以什么方式将这两条线索融合于影片的呢?

(1)主线:伊万与母亲在火车上发生的奇妙事情,补充电影信息量,使剧情完整

徐峥导演这次的创作形式不同于《我不是药神》、《泰囧》,而是将平凡的生活中会出现的状况融入电影情节中。该片以火车为载体,讲述火车上一对母亲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如此的创作手法在春节时期更容易让观影者有感触。

在影片中,母亲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去舞台唱一次歌,而这次伊万阴差阳错因为护照,与母亲踏上了前往莫斯科六天六夜的旅程。电影中,导演设置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喜剧元素还是存在其中的,但更多的是讲母亲对伊万的行为表达。

比如,母亲总觉得伊万很饿,但吃多了红烧肉对肠胃不好;认为自己儿子应该要多吃水果,多喝水,便将一盆小番茄不断地塞在伊万嘴里。在这个阶段,伊万对母亲的态度是崩溃且不耐烦的。就连自己在火车上交朋友,母亲也认为这个女人不怀好意,可能是个贼。

在我看来,一切一切在火车上的奇妙故事,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所在。所有剧情围绕伊万和母亲的对话展开,将家庭、情感、亲子关系呈现在观影者眼前。伊万认为,这样的母亲是可怕的,因为她总想控制自己的身体、思想、饮食,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的自主权。

从叙事结构、电影主题和现实思考解读《囧妈》的独特魅力

(2)副线:伊万思想的转变,从不耐烦到逐渐理解

在主线的基础上,副线是导演设置的隐性线索,在电影画面中也有所展现,以伊万的思想转变为主。侧面也体现,现在由于工作的 压力,空巢老人逐渐剧增,只有与亲人相处过后,你才知道他们对你的爱有多么深。

在《囧妈》中,伊万和妻子争夺暖霸,就已经身疲力尽,而现在还需要应对母亲的关爱,实在是累得慌。在旅途中,伊万不止一次的想下火车一走了之,但最后还是回到母亲身边,几天下来,伊万已经慢慢了解母亲、理解母亲、宽容母亲。

剧情进展中,母亲负气出走,伊万最后在枯枝旁寻到母亲。突然而出的大狗熊,让母亲的爱终于爆发,母亲不断将狗熊引向自己,让伊万有一丝生机。这时的伊万终于明白,母亲对自己的爱已经到了舍命牺牲的地步,他终于理解母亲的苦心了。

在这个阶段,伊万不再是之前闹脾气的小孩,母亲的誓死让他突然理解了母亲在火车上的所作所为,如果不是因为爱,谁能做到这个地步呢?只不过,母亲爱他的方式不是自己想要的罢了。母亲在用自己唯一行得通的方式在爱他啊。

从叙事结构、电影主题和现实思考解读《囧妈》的独特魅力

02、电影主题:爱与婚姻的主题呈现,两者关系藕断丝连,引导观众深层次的思考

(1)爱:不仅展现母爱的伟大,也反映中国式教育的本质

电影第一大主题体现的是爱,在爱的包围下,观众除了看到母爱的伟大,也看到了中国式教育本质的一些瑕疵所在。

导演徐峥虽然将“囧”字放入片名中,但温情因素大于喜剧元素,这也是为了体现影片的主题所在。

电影中被爱包围的中国式教育,更多体现在火车上。母亲用自己的爱控制伊万,丝毫不尊重伊万的想法。在观影者看来,母亲当然是爱伊万的,但是这种爱太压抑,太无奈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在亲子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母亲引熊的片段,两人本因为吵架而来到树林,未想到会有熊出没。当时的情况容不得伊万两人多想,在逃跑的过程中,母亲毅然决然的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儿子。在生死危机下,母亲的“爱”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影片中还有很多表达爱的画面,随着剧情的进展,最后结局,伊万已经彻底理解母亲,并想帮助母亲实现这辈子的愿望。母亲在台上歌唱,场后伊万费尽心思拉幕布,想将母亲的脸露出来。导演加上背景音乐《红莓花儿开》,将整部影片推向高潮,逐步落幕。

经我分析,爱与教育息息相关,却又不能一概而论。爱是每个父母都具备的因素,但教育不能爱来维持,溺爱或不尊重的爱,只能造成孩子性格上的自卑,婚姻上的失败。伊万与娜塔莎的聊天中,称自己也是一只敝履,可见其自卑程度。因此,教育是需要不断实践出真知,在影片结尾,伊万说了,爱不应该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从叙事结构、电影主题和现实思考解读《囧妈》的独特魅力

(2)婚姻:只有教育的高质量,才有婚姻的高质量

电影的铺垫中,告诉观影者伊万为了暖霸股权,不惜自损一千折敌八百的与妻子斗,虽然最后伊万幡然悔悟,但这段婚姻无疑是失败至极的。导演隐藏的主题就是:婚姻与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婚姻注定是失败的。

在该片中,伊万与妻子因为琐碎的小事而离婚,说到底是源自于母亲。导演早就坐下铺垫,在电影开头妻子对伊万说过的话,伊万同样对母亲说过,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是同一个,想要让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是典型的控制欲在作祟。

妻子张璐认为伊万在控制她的语言,该说什么,该做什么都是伊万脑子里已经设定好的。而伊万同样这么觉得,认为母亲总让他什么时候该吃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因此,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婚姻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我看来,好的教育,同样会给孩子未来的婚姻带来好处。父母教会孩子尊重,礼貌,设身处地,那么在婚姻里他作为丈夫就会尊重妻子的意见,不惹人为难。导演如此深意,正是想用剧情潜移默化交给观影者一些知识,引起人们的思考。

从叙事结构、电影主题和现实思考解读《囧妈》的独特魅力

03、现实思考:基于《囧妈》的电竞剧情,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对家长中国式“爱”的思考

有很多观众认为徐峥导演这次的电影和“搭不上边”,但其中深意并不在囧,而在于更深的家庭关系,中国式教育。下面我将结合《囧妈》的故事情节,谈一谈我对家长中国式“爱”的思考:

(1)给予孩子尊重,你也会被尊重

《囧妈》中,我们提到过母亲对伊万的看法丝毫不关注,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控制伊万的行为方式。这种控制体现在各种方面,饮食、行为、交友、说话等等,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伊万更加厌烦母亲,甚至将母亲的一盆番茄通通扔掉。

所以,控制欲不能得到孩子对你的回应和尊重,只会让他对你更加不耐烦,更加具有叛逆性。家长与其控制孩子,不如还给他最基本的尊重,俗话说,想要别人尊重你就要先学会尊重人。这句话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他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尊重独立个体,才会得到应有的回应。

(2)沟通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最好方式

在电影里,伊万和母亲吵吵闹闹,但这就是在沟通。其中伊万因为父亲的死和母亲摊开说话,把自己最近的不满统统发泄出来,这也是母子俩没有沟通的结果。

沟通本是交往的立足之本,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最好方式。家长可以试着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回应的同时应该运用事实说话,用商量的语气,看孩子是否能承受这件事。与孩子的沟通技巧,是家长父母的必修课。

从叙事结构、电影主题和现实思考解读《囧妈》的独特魅力

(3)适当的给孩子自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在这部电影中,伊万看似非常自由,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妻子。但观影者看完还是觉得伊万一直活在他母亲的压力下,无论是陪她去莫斯科,还是母亲打电话给张璐催生孩子。这种假自由,还不如不给。

在我看来,孩子既然出生,他就会有自己的成长轨迹,轨迹究竟是好是坏,只需要父母的引导而不是掌控。没有人想被折断自由的翅膀,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做这个、吃那个、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适当的给孩子自由,让他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结语:

《囧妈》作为温情系列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导演以母子在火车上的故事为主线来反映人间的大爱,和中国教育所存在问题。很多粉丝在影评中不禁回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啊,可见这部影片产生的共鸣很大。

所以,为了让大家洞察到电影背后的寓意,我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在第三部分,也谈谈自己对中国式爱的三点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