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是孩子拥有美好生活的关键,过度善良却是致命毒药


墨尔本心理学副教授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提到:成功与快乐的科学研究表明,财富上的成功并不是美好生活的关键。无论你的孩子未来会如何,如果他能够保持温暖的内心和快乐的天性,形成强壮的脊梁与积极的态度,他的成长之路便会更加顺利。与人为善是打开快乐之门的真正钥匙。

|01什么是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博大的情怀,是富有同情心;是对别人无意过错的宽容大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约束;是责任,是担当,是感恩;是看到他人幸福会由衷祝福,看到他人成功会真诚鼓掌;身居高位,不会目中无人,身处低位,也会独善其身。

与人为善是不落井下石,不搬弄是非,不挑拨离间,不贬低中伤他人,不自以为是,无事生非;不是恃强凌弱,胡作非为;不是善恶不分、是非不辨,不是对待恶人恶事还要大度,任其肆意伤害自己。

凡事皆有度,善良亦是。

有原则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对于善良施予善良那是高尚,是博爱,是仁慈;对于邪恶,不怀好意,有意中伤还要施予善良,那是助纣为虐,是对自己的残忍和不负责任。


与人为善是孩子拥有美好生活的关键,过度善良却是致命毒药


|02 过度善良是致命毒药,是恶人伤害你时,你还要助他一臂之力,这比恶带给你的伤害更可怕。

罗曼.罗兰说:"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记得我的孩子读小学一年级时,上学回来哭着跟我说:"妈妈,上美术课时,我的画纸没有了,我跟借我画纸的同学借,没有一个人借给我。"

孩子说,他们上次上美术课时,有几个同学没带画纸,他都借给了同学,这次上美术课前忘记买了,那几个同学也没一个还给他。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我的孩子在学校随便借别人的东西用,所以我会给孩子准备充足的学习用具。我一直告诉孩子,不要随便借人家的东西用,非借不可时,一定要记得及时归还人家,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那都是人家父母辛苦挣来的。对自己的东西更要珍惜,因为那是你的父母辛苦挣来的,你得尊重父母的血汗钱。

我知道让我的孩子伤心的是那种孩子的不懂感恩,还有借旡还。

如果这个时候还要孩子善良,纯粹是在帮助别人伤害自己的孩子。

我们可以认为那些孩子小不懂事,也可以认为做家长的,在自己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时没有发现。但一次发现不了,二次发现不了,次次发现不了,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家长根本就没有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与人为善。

除了画纸,我每天给孩子准备的铅笔,也天夭被他的同学借,而且无人归还!

知道那些孩子的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

有一天,我给我家宝贝准备的铅笔又都被他借了出去,我去给孩子买铅笔时,在超市柜台前,一个女人正跟一个女服务员聊天,那个女人说:"我家孩子上学,几乎不用我给她买铅笔,她说她用同学的就行了,同学都抢着给她用。"这个女人身边跟着的那个孩子和她一样一脸的傲骄。不知廉耻和感恩也就算了,还拿出来炫耀。

想起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农夫与蛇》,农夫救了毒蛇一命,毒蛇醒来时,狠狠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因此丧送了自己的性命。

过度善良在心理学上叫做:"取悦症",又称"看管人性格障碍"。善恶不分的良善是愚善,一个人总要学会好好保护自己,才能再行善事,善待他人。

爱默生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等于零。"

现实很残酷,总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那么我们是该教孩子善良,还是让他变得现实?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

你问我要教孩子善良,还是现实,我都要。

我要让他们懂得去应对现实,也要让他们保持着人性中的善良。

接受现实,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时刻保有清明之心,不刻意讨好他人,也不要丢掉人性中的善良,我们的孩子才会从与人为善中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才会拥有美好的生活。


与人为善是孩子拥有美好生活的关键,过度善良却是致命毒药


|03 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心理专家尹建莉说:"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在河南新密有个叫陈奕帆的小伙子,在他读高中时,因为家境贫困,不得不利用假期外出打工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就在打工期间,他骑电动车不小心撞上了停在路边的宝马车。

当时车主不在,他又急着去上班,只好写了一封道歉信,把自己打工赚得的311元,连同道歉信一起夹在宝马车的门把手上。

后来,宝马车车主找到陈奕帆,听说他家境贫困,不仅把311元钱退给了他,还拿出1万元钱资助他上学。

陈奕帆是幸运的,而这份幸运是由他的善良获得的,是宝马车车主的善良赋予他的幸运,无论是陈奕帆,还是宝马车车主他们一定也体会到了善良带给他们的快乐。

善良的他们,就像天空那轮金色的太阳,给这个世界镀上了一层金色。这就是善良的魅力,善良的人遇到善良的人,世界都在闪光。

与人为善是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快乐又是使人长寿的秘诀,所以与人为善还可以让人长寿。

密歇根大学的心理专家,通过长达五年,对423名上了年纪的夫妇的研究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而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也能使致死率降低30%。

有句话说的好:"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与人为善是孩子拥有美好生活的关键,过度善良却是致命毒药

|04 如何培养一个与人为善的孩子,又让孩子很好的应对现实,不会成为"取悦症患者",被愚善所伤害?

著名性格分析师哈里.巴尔肯说:"品格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格,即便是他拥有很多资源,成功也可能远远地躲着他。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品格,即使他没有任何资源,但通过努力,最终往往也能够取得成功。"

而与人为善是形成好品格的关键。

如何培养一个与人为善的孩子,又让孩子很好的应对现实,更好的保护自己,父母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做善良的有原则的父母。

父母要以身作则,遵守社会秩序,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宽容大度,有同情心,善待他人,不随意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随意伤害。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彼此关爱。

不要让孩子以任何条件换取父母的爱。父母要无条件的爱孩子,孩子才能看到爱,感受到爱,才能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爱,从而学会爱父母,善待父母,善待他人。


(3)父母要尊重孩子,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态度要和善而坚定,不娇纵孩子,也不过度严厉。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杰出的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们能以尊重和尊严对待孩子,并教给孩子为了形成好品格而应该掌握的有价值的人生技能时,他们就会在世界上传播和平。"

人无完人,成长过程中,孩子免不了犯错,但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你首先做的要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爱,和善地告诉孩子他错在了哪里,态度坚定地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行为。和善是对孩子的尊重,坚定是对自己的尊重。

一个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学会尊重父母,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在父母的自我尊重中,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4)不做控制型父母,允许孩子说"不"

对孩子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只会教出唯命是从、性格懦弱的孩子,成为"取悦症患者"。

要做倾听型父母,多陪伴孩子,常与孩子沟通,允许孩子说出心中的所有的"不",让孩子学会拒绝一切给自己带来不快乐的人和事,拒绝任何无理的请求。


(5)要让孩子明白,善良不是对外来侵犯的忍气吞声,要学会反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对于那些没有教养的无良之人,一定要敬而远之!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必要时寻求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

做为父母,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每天的晴雨表,杜绝一切伤害孩子的行为。


与人为善是孩子拥有美好生活的关键,过度善良却是致命毒药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愿你我都能保有一颗善良的心,明辨是非,分清善恶。


不盲目善良,伤害他人,也不会来者不拒,用愚蠢的善良伤害自己。

善良是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是一个人的好运气,是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愿善良与善良碰撞,撞出漫天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