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四個沒有專名的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內蒙3個甘肅1個

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通常一個地名由地理專名和地理通名兩部分組成。地理通名是指普遍存在的有明顯共性的地理實體,如縣、市;專名是區別共性地理實體的特定名稱,如北京、雄縣等。通常一個城市或縣都有一個專名,但我國卻有四個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沒有特有專名,採用民族名這一通名來代替縣名(旗名、區名)作為地理專名。按照我國一般習慣,民族區域自治的行政區都是按照(縣名+主要的少數民族名+自治縣)的格式命名,例如木壘哈薩克自治縣、靖州侗族苗族自治縣等,它們的縣名就是木壘和靖州。但是,中國的四個縣級行政區,卻不存在實際的縣名,僅有一個少數民族名,它們分別是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呼和浩特市回民區。

1.東鄉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面,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北部,以東鄉族發祥地和絲綢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而聞名,是全國唯一的以東鄉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歷史上,東鄉沒有縣的建制,隸屬河州管轄,1949年8月22日東鄉解放。1950年10月,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成立了相當於縣一級的東鄉自治區。1955年,根據憲法規定,正式定名為東鄉族自治縣。

全國四個沒有專名的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內蒙3個甘肅1個


2.鄂倫春自治旗。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旗,素有“北國碧玉”、“綠色淨土”、“鮮卑民族發祥地”之美譽,總面積59880平方公里,總人口28萬人(不含黑龍江省加松兩區人口), 有漢族、鄂倫春、蒙古、達斡爾、鄂溫克等23個民族,其中鄂倫春族2754人,鄂倫春族獵民965人。

全國四個沒有專名的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內蒙3個甘肅1個


全國四個沒有專名的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內蒙3個甘肅1個


3.鄂溫克族自治旗。是中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溫克民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鄂溫克族自治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南部。自治旗以鄂溫克族為主體,由蒙古、漢、達斡爾等20多個民族組成,土地總面積19111平方公里。歷史上,儘管不同地區的鄂溫克族有著被其他民族的不同稱呼,但他們都自稱為“鄂溫克”,是統一的鄂溫克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黨和人民政府經過調查瞭解,根據鄂溫克族人民的意願,於1958年決定將“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的稱呼取消,統一稱為鄂溫克族,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

全國四個沒有專名的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內蒙3個甘肅1個


全國四個沒有專名的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內蒙3個甘肅1個


4.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前身為歸綏市回民自治區,成立於1950年12月19日,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城區。回民區位於呼和浩特市城區西北部,總面積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30平方公里,共有回、蒙古、漢、滿等23個民族,是一個回族聚居區。轄7個街道、1個鎮。回民區總人口40萬,其中回族人口兩萬餘人。

全國四個沒有專名的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內蒙3個甘肅1個


全國四個沒有專名的民族自治縣級行政區,內蒙3個甘肅1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