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李广自刎让千万人痛哭流涕,受尽爱戴凭什么

导语:

一将功成万骨枯,诉说了成将之路的艰辛,也隐藏了士兵成将后的铁血心肠。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对将领的感情比较复杂,既想亲近他们,却又敬畏着他们。为何?人总是会对一个人的工作经历形成一个认知,将军是在军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就是一个硬汉子,性格十分火爆,就怕一个不注意自己就变成了对方的刀下亡魂。

不过,在汉朝却出现了这样一位将军,他拉近了自己与将士们的距离,也拉近了与百姓之间的距离,百姓不惧怕他,认为他是亲近之人,他就是飞将军李广。李广,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老将,一生为汉朝立下赫赫军功,到头来却落得个自刎的下场,被朝廷抛弃,被后辈指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将军的另一面,铁血柔情。

将军李广自刎让千万人痛哭流涕,受尽爱戴凭什么

李广(雕像)

打了一辈子仗的飞将军

李广,一个与匈奴交手数十次的战场老将,打了50多年的仗,经历大大小小70余次战役。多年的战争经历,让他对匈奴人的本性有了比旁人更深刻的了解。在匈奴人的心中,这位老将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坚韧与勇猛,让人折服。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升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与匈奴交手过程中,李广及其部下在雁门关被匈奴大军包围。出于惜才,匈奴首领单于下令不能伤了李广性命,必须活捉李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较大,最终李广因寡不敌众被俘虏。但他并未放弃自救,押解途中,他看准机会,飞身夺得敌军马匹与武器,随后利用自己高超的箭术,射杀敌人无数,成功突围,回到了汉军阵营。

在数十倍匈奴人的包围中,竟然能够仅凭自己一人之力突围,着实让匈奴人大吃一惊。

因此,佩服的称他为飞将军,这个称号也颇有点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味道。

要说飞将军为何如此厉害,得益于将门世家的优厚条件。李广的爷爷李信,是秦始皇时期的将领,曾亲自带队打败燕国太子丹的军队。而后西汉建立,依然沿用着秦朝的制度,也从政治基础上再次奠定了李家是功勋世家的基础。将门之后,本事自然不俗,李广更是他这一辈中能力最出众之人。他有三好:箭法好、脑子好、心肠好。

将军李广自刎让千万人痛哭流涕,受尽爱戴凭什么

李广(剧照)

与兵同吃同住

从古至今,最佳的战争手段便是以战养战,只要战争取得胜利,胜利的一方便会获得丰厚的战利品。通常战利品的用途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归将领所有,还有一小部分则归为士兵所有。最后这一条是为了调动士兵的积极性。

"将军爱士兵",这是将领对士兵感情最好的描述。作为将军的李广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比其他将军更加的爱护士兵,体恤士兵。战争获得的丰厚物资,他不仅会把士兵应得的一份分发给他们,还会把属于自己的一份给予他们。生活上,也是与士兵同吃同喝同住,从不搞特殊对待。不仅如此,凡是皇帝赏赐给他东西,他全部都原封不动的分发给士兵。

据史书记载,李广带兵走到粮食断绝,饮水也缺乏的地方,他绝不会在所有士兵没有喝上一滴水,没有吃上一粒米的之前优先享用。

将军李广自刎让千万人痛哭流涕,受尽爱戴凭什么

李广(剧照)

爱兵如子

他当将军四十年,所拿俸禄并不少,每年二千石,换算下来相当于现在省部级领导的待遇。按理说,他的家中应该过得比较富足才是,然而,史书记载的"家无长物"四个字,道尽了李广家中的经济情况。没错,他所有的钱都分给了手下士兵。

除此之外,李广对士兵要求并不严格。"军人就该有着钢铁一般的纪律"这个道理在李广这儿并不适用。李广带的士兵有个特点,他们没有严格的队列,没有清晰的打仗阵势,甚至连一些政务上的文书流程都是十分精简。整个军队,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只需要在军营周围重点位置安放一些哨兵就行了。

因此,很多人都愿意在李广的手下当士兵。没有了繁文缛节的束缚,也没有了过多细枝末节的牵绊,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打仗。虽说军队纪律不那么严谨,但每当面临战争,李广的兵总是格外团结,随时摆开背水一战的架势。所以,纪律的宽严并不是检验一支军队能否打胜仗的唯一评判标准。

将军李广自刎让千万人痛哭流涕,受尽爱戴凭什么

李广(画像)

终是失败

公元前119年,朝廷对匈奴发动了在汉武帝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这一年,汉武帝命令卫青与霍去病各自率领五万骑兵、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兵作为后勤补给出征匈奴。

这次战役之初,由于李广年事已高,加之长期处于败多胜少的战绩被汉武帝劝退,不让李广出征前线。但李广坚持认为自己多年来和匈奴打交道,对匈奴有着异于常人的了解,他是最合适的出征人选。面对李广的坚持,皇帝只得同意他做卫青的先锋。然而,在开战前卫青却将李广从先锋位置调离,担任右路,带领军队从另一边包抄,达到指定地点与卫青汇合。

军令如山,李广不得不执行命令。李广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战争将会是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战役。由于没有可靠的军中向导,李广等人在偌大的草原迷失了方向,比预计的时间晚到了。

等他到达指定汇合的地点时,这场仗已经打完了。李广深感绝望,更不愿承受后辈的指责,我想着是一个老将最后的自尊吧。万念俱灰的他,选择了自杀

将军李广自刎让千万人痛哭流涕,受尽爱戴凭什么

李广(剧照)

结束语:

李广自刎,举朝震惊。一位在战场上与匈奴斗争了一辈子的老将,到头来不是死于马革裹尸的潇洒,不是战死沙场的体面,只是为了保住自己最后的自尊。

他的死,国人无不痛哭流涕,而在此事中,我们更能感知到李广将军对自己的绝望,对人生的无奈。

"李广难封",历朝历代,总有那么一批倒霉将军,竭尽全力报效国家,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不仅没能拜将封侯,反而落得一个悲惨下场。李广便是如此,直到他死都没能拜将封侯。李广将军的一生既充满了悲剧色彩,又有着传奇意味。这一生他没能实现铲除匈奴的远大梦想,没能得到皇帝重用而拜将封侯,但在我们心中他却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老将。让人敬佩的将军不一定才干出众,不一定身居高位,但一定为国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