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憑陳宮的智慧,他要投靠背信棄義的呂布呢?

紅紅火火講歷史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陳宮在漢末年代,也算得上是一個風雲人物。最初效力於曹操,是曹操入駐兗州時陳宮功不可沒。但後來卻因種種原因,背叛了曹操,投靠了呂布。

那麼當時陳宮為什麼不繼續輔佐曹操,而要投靠呂布呢?

其實歷史上陳宮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他效力於曹操時或許心中也藏著其他的想法,但他也明白曹操在精悍和智謀上是要超過很多人的,所以想輕易利用曹操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對陳宮來說,曹操是一個極不好控制的因素。

因此陳宮之所以投靠呂布,有兩個原因:

(1)當時的曹操,在其他幾方勢力中算是弱勢的一個,所以在曹操傾巢出動去攻打陶謙的時候,呂布來偷襲兗州,這讓當時在兗州鎮守的陳宮起了小心思。因為當時的呂布,可以說是一個不俗的兵力,如果加以利用,更有助於實現自己的野心。(2)從陳宮的角度來看,像呂布這種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物,對他來說更好控制,假日時日甚至能夠取而代之。呂布與曹操最大的差距就是呂布沒有曹操聰明,而且也更好利用,所以陳宮才做出了選擇,讓呂布入駐了兗州,並投靠呂布。

身處亂世,不管是曹操還是袁術,都將計謀這兩個字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陳宮也是認為呂布是個可利用之人,所以才會投靠他。而當時的劉備,曹操,都可以說是大角色,論智謀他肯定要遜於曹操,而劉備身邊還有關張,更不好控制,所以當時投靠呂布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一些影視資料中,陳宮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跟著呂布的。其實不然,陳宮更多的可能是看上了呂布強力的軍隊。所謂物以類聚,呂布雖然背信棄義,但陳宮也有背叛曹操之事,因此或許兩人心裡都打著小算盤。

而且要知道,陳宮其實是袁術的人。這點也非常重要,有很大可能,陳宮其實只是袁術安排在呂布身邊的旗子,所以陳宮對呂布忠心耿耿是更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陳宮之所以投靠呂布,一是覺得有勇無謀,毫無政治頭腦;二是因為呂布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正好可以用來對付曹操。

所以在機緣巧合下,正好碰到呂布,陳宮認為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契機,所以才會投靠了“背信棄義”的呂布。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歷史長河緩緩淌


我們可以先分析為何陳宮要離開曹操。

1、兗州刺史劉岱死後,陳宮立主迎曹操為兗州之主,陳宮不可能沒有私心,想借此機會成為曹操的謀主應該是當時的陳宮最重要的目的,可惜曹操雖然重視他,禮遇他,但就是不讓他做謀主,地位不如荀彧,甚至還不如曹操來兗州後才徵召的程昱受重用。這讓陳宮心理對曹操已經心生怨懟。

2、後來曹操討伐陶謙,殺戮過甚,這也讓身為名士的陳宮更加對曹操不滿。

3、曹操因邊讓數次對其不敬,後來找個藉口將邊讓殺害,這就更加加劇了陳宮以及兗州士族對曹操的不滿。

綜合這幾個原因,陳宮反水是必然的,曹操無論是徐州的殺戮還是邊讓的被殺,都給兗州士族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其實想反水的有很多,陳宮只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至於陳宮張邈等人為何要選擇呂布,答案很簡單,沒得選。

首先是時間緊,必須趕在曹操消滅陶謙之前讓兗州易主;其次兗州周邊可以投靠的勢力太少,陶謙劉備正在被曹操完虐,不可能來接收兗州。袁紹手下能人太多,陳宮之流投靠袁紹後很難出頭,估計還不如在曹操這邊待遇好,其他軍閥鞭長莫及,呂布算是恰逢其會,實力弱小,但又有誅殺國賊的名望,可以作為一方勢力的代表,且呂布賬下缺乏文官,謀士更是一個也無,陳宮之輩投靠呂布方可得到重用。

至於陳宮的能力,竊以為只能算是個不錯的謀士,根本稱不上謀主,郭嘉曾說過:“陳宮有謀略,但是反應慢,缺少急智”。有關呂布勢力的戰略規劃,根本就沒有記載,而且從呂布勢力後來的發展來看,所謂的戰略就是聯合袁術抵禦曹操,這個戰略毫無意義,殊不知袁氏兄弟一個比一個廢物,而且袁術比袁紹更加不堪,這種合作根本無法解決呂布勢力的發展問題。

除此之外,我始終覺得陳宮此人太過腹黑:

1、劉岱一死,馬上把兗州送給曹操,急切的想上位,可惜未能如願,心生怨恨;

2、曹操對陳宮很不錯,討伐陶謙時把大本營交給陳宮掌管,這是多大的信任,沒想到陳宮依然背叛了曹操;

3、跟著呂布投靠劉備後,袁術攛掇呂布偷襲劉備的徐州,陳宮居然也不反對,甚至有可能還在旁出謀劃策;

4、郝萌反叛被捉,說出陳宮也參與其中,儘管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但蒼蠅不叮無縫蛋,陳宮在當時一定產生過異樣的想法,只是最終沒有付諸實踐而已;

5、曹操攻打呂布,呂布想投降,可是陳宮不敢投降,他怕曹操殺他,於是竭力阻止呂布投降,所以呂布可以說是被陳宮間接害死的。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陳宮與呂布二人到底是君臣關係還是合作關係,這個由於史料太過稀少,無從考證,只能我們自己進行分析和猜測,其實很多學者研究都認為二人合作的成分更大一些,陳宮作為兗州反曹勢力的代表,呂布只是作為雙方合作後的代言人。其實在我看來,從陳宮跟著呂布到呂布最後敗亡,一共四年左右的時間,這四年戰亂不止,這股聯合勢力根本沒時間確立彼此的關係,只是在維持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呂布自始至終也沒有完全信任陳宮。這從最後下邳之戰,呂布不採納陳宮的建議就能看的出來。


聊聊過去的人和事


根據我多年刷三國的經驗,首先要弄明白陳宮為什麼救曹操、棄曹操、死都不認曹操?

1,陳宮覺得曹操刺殺董卓,一個人敢和惡霸爭鬥,有膽識,是英雄,將來一定能成大業。所以就曹操。

2,陳宮覺得曹操是為了一己私慾(自己活命)殺救自己親戚,這個人不正直,背信棄義。所以棄曹操而去。

3,呂布戰敗,陳宮被俘,曹操念及救命之恩,以及求才若渴,但陳宮寧死不降,說明陳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他是一個可以為正義而死的這樣一個人。

反過來再看呂布,呂布雖然2次倒戈。但都是以匡扶漢室,伐賊為出發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陳宮覺得呂布雖認了兩個乾爹,但可以大義滅親,這是有正義感的。

而且當時陳宮也是走投無路,不知道該去投奔誰,一次機緣巧合認識了呂布,見其勇猛,大義,說不定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他也不是沒有機會,三國霸主曹操和劉備他都有接觸,但他的格局,智慧,謀略,性格就只能配的上呂布了,配不上曹操、劉備。

正所謂龍配龍,鳳配鳳,臭蟲配蒼蠅。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紅小鬼hf


呂布可沒背信棄義,人家一直跟大流的。

董卓廢帝前,他算是“正統”,呂布那叫棄暗投明。

董卓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鼠後,呂布殺董卓那叫反正。

呂布反覆,是黑點,但不是什麼大過,否則劉備更沒出路。

說實話,大家都是反賊,大哥莫笑二哥。


臥牛說歷史


陳宮為何投靠呂布,呂布是哪些地方吸引他呢,請看下面解說


小九成


有句話叫道不同不相為謀,每個人都有底線,而曹操一代梟雄觸犯了陳宮的底線。


蕭幕


陳宮在投靠呂布之前,就曾投靠過曹操。而當陳宮決定背叛曹操,並打算依附能夠對抗曹操的第二勢力,其實能夠留給陳宮的選擇並沒有多少了。

再看看劉備這邊,當時劉備還只是一個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無名小卒。並且劉備被呂布打敗趕出了徐州之後,劉備還去投靠了曹操,一度在曹操的帳下效力。

呂布則不同,雖然呂布曾一直被冠有“三姓家奴”的稱號,但是呂布做成了一件人人想做卻又做不成的事情——誅殺董卓。

於是在這件事之後,呂布的名聲威震八方,享譽各諸侯,在順應民心的同時也蓋住了“三姓家奴”的劣勢。

可能是因為呂布的這種大義滅親,讓陳宮看到了呂布與曹操、劉備的不同之處,所以陳宮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選擇,覺得投靠呂布是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一、陳宮曾力推的曹操為兗州牧,最後卻因處死兗州數名名士,使其成為陳宮背叛曹操的導火索

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而陳宮作為當時兗州當地的大族,通過各種外交手段,力推曹操成為兗州刺史,為曹操收取兗州。

我們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夠很順利的成為兗州刺史,這裡面最大的功勞非陳宮莫屬了,況且曹操也將陳宮視為自己的心腹。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曹操在擔任兗州刺史之後,兗州眾多的名士針對曹操本身宦官親緣出身的背景,引發了不少人的批評和議論,而這裡面就包含有兗州世家的代表之一(邊讓)。之後曹操便下令處死了這些名士,使得士族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陳宮素來就與兗州名士們交好,又看重君子之道。眼看曹操如此不尊重士人,還殺了讓他引以為傲的朋友。

甚至曹操在征伐徐州時,屠殺了徐州10多萬人,如此種種,已經讓陳宮認定曹操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明主,於是便開始有了反叛曹操的情緒。

二、陳宮背叛曹操之後,依附呂布第二勢力,順利取得徐州

194年,陳宮趁曹操領兵征伐徐州,夥同張邈等同謀叛亂,背曹迎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一時之間兗州數郡郡守紛紛響應起事。

曹操聽聞後方生變,便帶兵回救,最後曹軍還是巧妙的運用計謀與戰術,讓呂布被迫逃往徐州去投靠劉備了。

在這裡,陳宮為什麼會選擇呂布作為自己的第二勢力呢?

首先在陳宮投靠呂布之前,呂布就因除掉自己的義父“董卓”名聲遠揚。接著呂布並沒有改朝換代的野心而是選擇繼續擁護漢獻帝,這也受到了很多官員的歡迎。

再加上呂布本身就驍勇善戰,所以陳宮覺得輔佐呂布是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前期,呂布在陳宮的指點下投靠了劉備,並暫時在小沛駐紮,與徐州形成犄角之勢。而後,呂布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

呂布當時能夠順利取得徐州與陳宮的指點息息相關,只可惜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呂布的剛愎自用,使得最後在下邳城中,因不聽陳宮的兩面互補之計,最終導致失敗。

而呂布戰敗後,陳宮也隨呂布等人一同被曹操所擒,後來曹操雖有意放了陳宮,但是陳宮還是選擇追隨呂布慷慨赴死。

綜上,論陳宮的抱負、計謀、氣節著實令人敬佩,但陳宮的遭遇卻不免讓人感慨萬千。陳宮的悲哀,是文人謀士的悲哀,也是儒士的悲哀。

陳宮雖有滿腹計謀,無奈被時勢捆住了手腳。其實在輔佐呂布的時候,陳宮明知呂布魯莽無謀,沉迷酒色,卻始終沒有離開呂布再另尋明主,我想這一切大概都是源於陳宮自身的原則吧!


秋原歷史


呂布在殺死了董卓之後,面對董卓舊部李催、郭汜等人的攻擊下,被迫立刻關中去投奔關東的地方勢力。由於呂布有多次背叛舊主的前科,袁術沒有選擇接納呂布,而袁紹在利用完呂布後也決定秘密的除掉他。但是幸虧呂布事先得知了消息,連夜帶兵離開了袁紹,轉而和老鄉河內太守張楊混在了一起。



本來呂布算是暫時找到了一塊安身之地,但是很快就又被人給盯上了,但是這次不是要攻打呂布,而是要與之結盟。當時的陳留太守張邈其與曹操的矛盾越來越激化,而張邈的兄弟張超也正在與陳宮等人謀劃反叛曹操,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決定趁曹操東征徐州的機會,要把曹操的老家兗州佔為己有。為了完成這個計劃,策劃者陳宮建議把有一定實力的呂布也一起拉進來,在接到消息後呂布欣然答應,就這樣呂布和陳宮有了交集。

在一番謀劃之後,張邈、呂布、陳宮等人聯手迅速的控制住了兗州,曹操間後院失火立刻回師兗州,在經過了一系列艱難的戰鬥後,曹操最終擊敗了他們。其中張超在被曹操所殺,呂布、張邈和陳宮在戰鬥失利後決定投奔徐州的劉備,途中張邈被部下所殺。在張邈死後,陳宮就成為了呂布的手下了。


瞭解上述情況後,陳宮和呂布在一起就十分明瞭了,並不是陳宮主動投奔呂布到呂布手下的,實際上是因為一系列事件後,陳宮只能跟呂布混了,沒的選擇。


浮沉的歷史


陳宮自親自看見曹操殺人如麻,本人存有好意,而遭殺死,陳宮看出曹操的人品,所以不與曹操共事,去幫助呂布,也是無奈。


用戶3557666943057中


演義中的陳宮和正史中的陳宮是兩個理想信念截然不同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