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是為什麼?

橙子課堂


在孩子小時候,都有一段黏媽媽的時期。這和兒童的性別沒有關係。

要想了解這個原因,我們就要從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說起。

0-3歲

生命的前三年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一時期是孩子與母親關係最緊密的時期。這一時期兒童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和溫暖,待他成年後,才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0--1這一時期,寶寶不會說話,通過哭鬧來吸引母親的注意力,母親的安撫,甘甜的乳汁,都能讓寶寶獲得安全感,感受到愛。

2-3歲,寶寶學會走路,開始說話,充滿了好奇。摔跤了,找媽媽,高興了也找媽媽。因為寶寶知道媽媽愛她,信任他,會幫助他。

3--6歲

這一時期,兒童開始進入幼兒園了。那些在幼兒園哭鬧厲害的寶寶,就是安全感沒有很好建立的一種體現。

可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寶寶和媽媽有長時間的分離,讓孩子感受到了害怕恐懼。

其次,對寶寶黏媽媽,我們要正確對待。

寶寶黏媽媽,是寶寶愛媽媽啊!媽媽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媽媽們要儘量的滿足寶寶的這種依賴。

比如,下班回到家,本來和奶奶玩的寶寶一路跑過來,嚷著讓媽媽抱抱。這個時候,媽媽一定不能把孩子推開,而是要張開雙臂抱起寶貝。

又如,中班的兒童回到家,高興的和媽媽講講幼兒園的趣事,忙著做飯的媽媽一定不能打斷他,而是要放下手裡的活,聽他說完。

兒童的成長不可逆轉,各位媽媽一定要抓住機會。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也是很多職場女性有了寶寶後,選擇做全職媽媽的原因。她們是偉大的母親。

也有一些女性為了工作和生活,忍痛和孩子分離,由老人代為照顧,等到孩子上學了再接到身邊。這樣的親子關係,往往不是那麼緊密。尤其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家長和孩子都很痛苦。

題後話:因為愛媽媽,所以孩子才黏媽媽。媽媽們一定要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肖老師英語課堂


媽媽快來跟我玩!

媽媽我要抱抱!

我不要爸爸,我要媽媽!

每個媽媽大概都有這麼一段被娃纏得透不過氣,沒有個人空間的經歷。

孩子小的時候由於都是媽媽帶的,所以他比較黏著媽媽,其實這只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媽媽們要花時間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時光,孩子才能健康成長,等他們長大了,這些經歷會成為我們甜美的回憶。

以前我就煩惱兒子跟我親,什麼需求都找我,爸爸明明在家,他卻還來找我幫忙,後來我就問:怎麼不叫爸爸啊,他說:我喜歡你啊!搞的我好無語!可能是從一出生就是我照顧寶寶比較多的原因,從開始的餵奶,做輔食,換衣服尿布等,孩子很多舒服滿足感都來自於照顧他最多的人,直到現在寶寶每天都找我給他講故事,喜歡跟我玩。

我覺的李玫瑾教授的課講的很好,她講過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分階段的,0-1歲寶寶對撫養人是非常依賴的,撫養人一出現,孩子立馬心裡得到滿足?2-3歲語言性格行為都在快速發展,媽媽照顧孩子細心,耐心,陪伴更多,在孩子耳邊嘮叨也多。孩子眼裡耳朵裡都是媽媽,所以更黏媽媽!

現在兒子大了,越來越需要爸爸的陪伴。所以男孩小時候黏媽媽很正常,等大了自然就好了。不必要為這個操心,只能說明你對孩子付出的更多,孩子都感受的到,你應該感到欣慰!




軒軒媽媽成長記


有些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這是為什麼?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大兒子4歲,小女兒2.5歲,兩個孩子都黏我不黏他們的媽媽。所以這個和男孩女孩沒關係,黏誰也沒有關係,誰能給他們安全感,誰能和他們共情,誰能和他們建立聯繫,孩子就和誰更親密。我分享一下我是怎麼讓孩子黏我的。

1.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陪他們玩,和他們打成一片,哪怕每天20分鐘半小時,放下架子,和他們一起瘋鬧。

2.反應情感,當孩子不開心或者生氣的時候,要向他反應情感,爸爸知道你現在很傷心,爸爸知道你很難過,讓孩子覺得你是懂他的,他覺得在你這裡能夠得到安慰。

3.當孩子犯錯誤的時侯,不要指責,因為孩子犯錯誤是很正常的,難道你小時候不犯錯誤嗎?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花瓶摔了,這個時候,我會說,沒關係,爸爸小時候也摔過花瓶,我們一起收拾一下,然後讓他總結為什麼會摔花瓶,是因為跑的太快了,問他那麼以後該怎麼辦,總結經驗,這就是在和孩子建立感情和聯繫。

世界上最難的工作就是當父母,失敗的代價太慘重了,所以我們父母一定要好好學習。我們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希望我的回答你對你有幫助。


老丁遛娃


這個和性別沒有關係的。小孩一般愛黏誰,肯定是和這個人經常待在一起的時間長,要不就是這個人雖然偶爾回家呆幾天,但是和小朋友玩的很好,招孩子喜歡。我家兒子,我從休完產假上班就交給爺爺奶奶老家照看,我半個月回家看小孩一次,每晚回電話視頻,會帶禮物陪孩子玩,冬季供暖爺爺奶奶來我這裡過冬,我是下班回家後儘量陪小孩,但是孩子還是和爺爺奶奶親。相比較和爺爺更親。奶奶主要負責孩子吃喝拉撒洗,爺爺更多陪孩子玩,唱歌、跳舞、耍寶、做遊戲,怎麼瘋怎麼來,經常惹得孩子呵呵笑。小孩有事犯錯我們會打手心之類的,爺爺從來不,所以他更愛爺爺。我和老公比較,娃更愛我,有時問他想爸爸還是想媽媽,他會說,想媽媽,不想爸爸。其實就是爸爸平時不太搭理孩子,出差很少電話視頻,有時他玩手機,小孩會奪過他手機扔的很遠甚至會做小動作招惹他。當然不是說爸爸不愛孩子,他也愛,只是在孩子看來不夠在乎他。所以說陪伴很重要,和孩子多些溝通多些陪伴多些互動,孩子自然會更願意接近你!!


青春的氣息


1. 滿足男孩黏媽媽的心理

當我們瞭解男孩為何喜歡黏著媽媽時,我們就要儘量去滿足。

比如男孩想讓媽媽抱、想讓媽媽陪睡、想讓媽媽陪玩、想讓媽媽講睡前故事等,我們就充分滿足他。一旦男孩感受到了滿足,就為孩子的性別認同打下了基礎,同時,還保護了孩子的安全感。

只有孩子知道媽媽是愛自己的,充分感受到了滿足,心中才會有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2. 媽媽要學會放手

很多時候,男孩很難度過黏媽媽的這一時期,是因為媽媽不願放手,導致男孩總覺得自己還小,於是逃避度過這一時期。

比如在孩子哭的時候,可以抱他,但只是擁抱,之後放開手,等他和你對視後再用話語對孩子進 行安慰。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長大,學會脫離媽媽的懷抱。

3. 性別認知不止需要媽媽,更需要爸爸

當我們完全滿足了男孩黏媽媽的心理,明白媽媽是愛自己的,此時我們再創造一些男孩和爸爸相處的機會,就會容易的多。比如我們陪孩子玩的時候,邀請爸爸加入,慢慢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完全接受爸爸的陪伴,願意和爸爸相處。曾有項調查研究表明:爸爸參與養育的程度越高,男孩對男性的角色認同感也更強。

所以我們除了要創造爸爸陪伴男孩的機會,更要讓爸爸參與養育工作,讓他慢慢以爸爸為榜樣,建立喜歡自己性別的心理。


達到人生巔峰的爸爸


男孩小時候總愛黏媽媽,可能是這三點原因,尤其是最後一點。

1.媽媽獨自帶孩子時間長。

因為家庭原因,孩子常有母親帶養,而且父親極少參與。孩子與母親時常相處,逐漸形成了母子依戀關係。

2.孩子所處的圈子同性少。

孩子的玩伴大多為女孩子,媽媽常常來往的朋友多以女性為主。孩子的自我身份認同還不夠明晰。



3.俄狄浦斯情結。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俄狄浦斯情結是一種兒童早期的心理固結,是兒童初步認識父母及肯定他們關係的基礎上,形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家庭地位意識。不管人們是否承認,它都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戀母情結的父母不是我們生理意義上的父母,而是心理意象,父母的形象都是經過加工後保存在意識領域裡的虛像,這個虛像總是集多種優點於一身,具有超現實的完美性、崇高性,是現實個體的理想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主動對這些形象加以修改,使其符合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和現實需要。因此,有些人否認自己曾有過戀母情結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大多數人的戀母情結,只是一種隱性的對父母親的依賴,由於學習或成長的需要,他們逐漸會遠離父母,與家長的實際距離相差得越遙遠,分離的時間越久遠,他們對父母在心理上依戀就越弱。孩子早期的思想在逐漸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不斷得到糾正,最終完全走出父母的懷抱,走上獨立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健康的性取向。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到您。


悅心育兒


因為媽媽最能給他安!全!感!現在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太黏人,搞的自己什麼都不能做,感覺很煩。這時候你該想想,你有手機,一直刷刷刷,孩子有什麼,有的只是你!等你老了或者只在未來的某天,他不黏你了,你不想刷手機了,就是你想黏他的時候了[我想靜靜]



思思嘎


小男孩愛纏著媽媽是很正常的 和我們待在一起的時間長 依賴性比較強一些 我的寶貝兒也很依賴我 經常一起自拍 不過呢我也不是很希望他太依賴了 獨立點比較好 男孩子嘛 寶貝 媽媽愛你喲[愛慕][愛慕][愛慕]






波妞呼叫宗介叔叔


童年的時光最難忘……

我們都要上幼兒園,要上幼兒園,

那就是媽媽接送最多了。

牽著媽媽的手,一蹦一跳,快樂幸福。

在城市裡,很多男孩子都是很粘媽媽的,

首先,現在都是獨生子女,

媽媽走到哪兒,孩子跟到哪兒。

媽媽休息的時候,在週末都會帶孩子去轉轉。

有的是帶孩子去購物,

有的是帶孩子去看望父母,

有的是帶孩子去公園,

讓孩子接觸大自然。

看小草多姿,綠樹婆娑,

輕風拂影,柳絮搖曳,

鶯雀歡歌,彩蝶飛舞。

還有坐滑梯,吃棉花糖,

坐蹦蹦車,和媽媽一起劃小船……

真是又開心,又快樂!

這樣的開心畫面,在春暖花開的季節,

在六一兒童節,都是無處不在……

因為孩子少,只要一出去,

就能看到男孩跟著媽媽。

因為在現在的家庭裡,

帶孩子,輔導孩子學習,

基本上都是媽媽多,

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媽媽帶的多。

媽媽的性格特點,也直接影響到孩子,

有的媽媽性格特點,雷歷風行,

有的媽媽性格特點,快人快語,

有的媽媽性格特點,直來直去,

有的媽媽性格特點,熱情奔放……

有的媽媽性格特點,輕聲細語,

有的媽媽性格特點,溫柔賢惠,

有的媽媽性格特點,內向膽小,

有的媽媽性格特點,謹小慎微……

這些血緣遺傳基因,早已深入骨髓,

淺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使得一些男孩子,就特粘媽媽。

那也是我們每個人,

童年最美好的回憶時光!

2020,3,10

文,一葉幽蘭



一葉幽蘭9


弗洛伊德曾說,俄狄浦斯期的孩子會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第二個階段: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第三個階段: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這一時期,媽媽作為男孩第一個愛的對象,而父親則是男孩的第一個競爭的對象,可此刻男孩的性別認知是這樣形成的:

第一個認同對象是媽媽,慢慢轉移到對父親的認同上。

當一個男孩,一旦順利從對母親的認同轉移到對父親的認同上時,象徵層面,他就脫離了媽媽的懷抱,真正向男子漢的方向去成長。

那麼我們具體應該如何做,才能讓男孩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呢?

1. 滿足男孩黏媽媽的心理

當我們瞭解男孩為何喜歡黏著媽媽時,我們就要儘量去滿足。比如男孩想讓媽媽抱、想讓媽媽陪睡、想讓媽媽陪玩、想讓媽媽講睡前故事等,我們就充分滿足他。

一旦男孩感受到了滿足,就為孩子的性別認同打下了基礎,同時,還保護了孩子的安全感。只有孩子知道媽媽是愛自己的,充分感受到了滿足,心中才會有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2. 媽媽要學會放手

很多時候,男孩很難度過黏媽媽的這一時期,是因為媽媽不願放手,導致男孩總覺得自己還小,於是逃避度過這一時期。

比如在孩子哭的時候,可以抱他,但只是擁抱,之後放開手,等他和你對視後再用話語對孩子進行安慰。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長大,學會脫離媽媽的懷抱。

3. 性別認知不止需要媽媽,更需要爸爸

當我們完全滿足了男孩黏媽媽的心理,明白媽媽是愛自己的,此時我們再創造一些男孩和爸爸相處的機會,就會容易的多。比如我們陪孩子玩的時候,邀請爸爸加入,慢慢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完全接受爸爸的陪伴,願意和爸爸相處。

曾有項調查研究表明:爸爸參與養育的程度越高,男孩對男性的角色認同感也更強。

所以我們除了要創造爸爸陪伴男孩的機會,更要讓爸爸參與養育工作,讓他慢慢以爸爸為榜樣,建立喜歡自己性別的心理。

有句話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分離為目的。

而為人父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男孩小的時候,用恰當的方式讓男孩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情結,從而擁有正確的性別認知,這樣等孩子長大後,才會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