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一圖中,記錄了北宋時期開封的繁華都市景象

前言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再現了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的繁華景象。位於黃河邊上的開封城,水網密集,交通便利,一條汴河承擔著漕糧運輸和溝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汴河兩岸的繁華市井以及優美風光。

在公元十一、十二世紀的時候,要談起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清明上河圖》中的東京開封算是其中一個。而在今天的我們只要一提到大都市,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城市生活的便利和快捷,那麼北宋時期的開封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下面內容來詳細解讀。

《清明上河圖》一圖中,記錄了北宋時期開封的繁華都市景象

《清明上河圖》部分

根據《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細節來看

《清明上河圖》為絹本設色,在一副五米多長的畫卷裡,行行色色的人物摩肩接踵。據統計,畫中展現的共有八百多人,僅在一幅畫上就有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可見北宋時期的開封城內的人口也是非常巨大。

根據史書的記載,北宋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最高達到了150萬人,而在同一時期世界上其他的大都市,比如羅馬、巴格達、倫敦等地區,城市人口也只是在四萬至二十萬之間。從人口數量上來說,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際大都市。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樣,東京開封的繁華昌盛也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開封地處中原腹地,早在春秋時期,鄭莊公就在這裡修築糧倉,定名為“啟封”,也就是啟拓封疆的意思。到了漢景帝劉啟時期,為了避諱皇帝的名字,就將“啟封”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國將開封作為都城。此後,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一直到北宋和金朝均定都於此,再加上更早時期的夏朝,所以開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稱。

《清明上河圖》一圖中,記錄了北宋時期開封的繁華都市景象

開封鐵塔

開封的繁榮在北宋時期達到頂峰

尤其是在北宋時期,開封發展成為一座人口超過百萬、貨物集南北的大都市,一躍成為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張擇端筆下的《清明上河圖》正是描繪了這一時期東京開封的繁華景象。

據史書記載,北宋開封城周長約25公里,由外城、內城和皇城組成,內城是城內的最繁華的地段,也是衙署、寺觀和商業集中的地方。然而歷史上的開封城多次遭受戰亂的破壞,在公元1642年,李自成利用氾濫的黃河水攻陷開封,令開封城被泥沙淹沒。滄海桑田的變遷中,今天對策開封城依然是車水馬龍,卻很難再找到幾處北宋或是更早時期的遺蹟了,始建於北宋年間的開封鐵塔,算是當時罕有的歷史遺存了。

而中國歷史上的夜生活,也是從開封起步的,現在所謂的“市民”階層也是起源於開封,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開封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北宋時期的開封城,除了沒有電和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其他城市生活內容,比如衣食住行、遊購、娛樂等幾乎跟現代城市生活沒什麼兩樣。

《清明上河圖》一圖中,記錄了北宋時期開封的繁華都市景象

清明上河園

結尾

《清明上河圖》上的繁華市井,百態人生,讓今天的人們隔著時空見識到北宋時期的開封市民便利快捷的城市生活。

為了重現開封城盛景,開封市政府仿照《清明上河圖》修建了清明上河園,在園中可以看到當年宏偉的城門、汴河、虹橋、孫羊店、趙太丞家等景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