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危在旦夕,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見死不救,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談到崇禎這個皇帝,人們經常會發出嘆息之聲。他是一個愛護子民的好皇帝,臨死前留下遺書,讓清軍可以任意處置自己的屍體,但是不要傷害百姓;但同時對於大臣們來講,他卻不是一個好伺候的君主。因為崇禎的多疑,君臣之間的關係緊張到了極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崇禎危在旦夕,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見死不救,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在明朝末年,有一個人掌握著可以左右局勢的力量,他就是當時麾下有80萬大軍的左良玉。他對崇禎的態度,可以說是當時臣子的典型代表。他就是左良玉。

左良玉是明末將領,也是一位相對複雜的將領,因為其剿匪有功,曾為明廷立下汗馬功勞。卻也經常違抗聖令、放任士兵劫掠百姓,於是善惡忠奸難以下定論。

崇禎危在旦夕,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見死不救,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在左良玉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是叔叔撫養他長大,他身材修長、矯健勇猛,擅於騎射,是武將的好苗子。將在謀而不在勇,左良玉最厲害之處就善於帶兵,這也是作為將領的重要素質,足智多謀的左良玉很會安撫士兵,令其甘願以死效力。

左良玉雖然一開始對崇禎被圍的消息無動於衷,等到塵埃落定之後,左良玉卻開始了他的表演,多次淚流滿面來表達對先帝的思念,從而贏得了一個忠臣的好名聲。

崇禎危在旦夕,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見死不救,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左良玉之所以有此舉措,完全是出於一份私心。左良玉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完全是出於私心。前文說過,李自成是左良玉的剋星。面對李自成,左良玉是未戰先怯,他害怕一旦面對對方,大敗之下,連自己手裡好不容易攢下的一點家底都保不住,到時候等著他的,肯定不是什麼好結局。

縱觀歷史,一旦臣子提出"清君側"這個口號,其實就是給反叛蓋上了一層"遮羞布"。左良玉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沿江而下。在到達九江後,邀請時任總督的袁繼鹹相見,想要對方支持自己,卻被嚴詞拒絕。他的部將因此暗暗潛入九江城放火,而左良玉在看到火光之後,大喊自己對不起袁公,隨後吐血而死。

崇禎危在旦夕,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見死不救,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左良玉的死,當然與他的早已病重有關,但是也可以從中看出,他心中瞭然,仍然保有一份羞愧之意,知道自己所作所為的錯誤之處。只能說,人性是複雜的,有時候忠臣奸臣,不過是在一念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