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採訪抗疫戰士

任務說明:

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或拓展閱讀、收集此次冠狀病毒阻擊戰中的湧現出的感人事蹟,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位,寫下采訪稿。

導語:

2020,愛你愛你,這本是一個蘊含愛意的數字,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這份愛增添了一份慷慨悲壯和沉重堅定。

從疫情爆發到一聲令下,國家機器高效運轉,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1000多萬人的武漢一夜封城,9000多萬黨員成為抗疫排頭兵,14億中國人令行禁止、隔離待命,創造了一天6000多名醫護人員抵達武漢的記錄,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武漢方艙一夜投入使用。在災難面前,我們看到的不是雜亂無章、哀鴻遍野,而是忙碌中的井然有序,苦痛中的守望光明。

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在肆虐的病毒面前,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中國人披上戰袍,他們是醫務人員士,是記者,是工人,是普通民眾。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樑!

材料一:醫者仁心鎮守最前線

這些勇士中,首先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84歲仍帶隊出征的鐘南山院士。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曾率領團隊在抗擊非典時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非常時期的定海神針。讓我們來看看他在新冠疫情中的工作軌跡。

2020年1月18日晚,臘月二十四,鍾南山坐高鐵到武漢,立即投身戰鬥。

19日一早,國家衛健委、武漢衛生部門和專家召開會議,鍾南山分析疫情,接著去武漢金銀潭醫院、疾控中心實地考察,下午開專家研究會。5點飛往北京參加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會議,子夜一點半散會。這一夜他只睡了4個小時。

20日6點起床,鍾南山趕到國務院彙報疫情。中午1點半,國家衛健委召開專家組會議,隨即召開新聞發佈會,直到7點結束。9點半,他在央視《新聞1+1》中,公開了重要的疫情信息。他鄭重公佈:"有人傳人現象。"

1月20日下午,他答新華社記者問,提出了對武漢防控的主張,即武漢減少輸出,要對火車站、機場等口岸實行嚴格的檢測措施。首先是測體溫,體溫不正常的須強制隔離;除非極為重要的事情,外地人一般不要去武漢。

他提醒疫情預防和控制最有效的辦法是早發現、早診斷,還有治療、隔離。目前沒有特效藥,戴口罩很重要……他提醒政府、醫務人員、全社會都要關心疫情,屬地領導要擔起責任。

21日,他又在廣東省首場疫情發佈會上,介紹廣東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情況。

忙碌的節奏一直持續著……

以鍾南山為代表的白衣天使們,鎮守在抗疫的最前線。他們中還有每天睡3個小時與死神賽跑的李蘭娟院士,身患絕症仍堅守一線的金銀譚醫院院長張定宇,剪掉自己一頭長髮的河北護士肖思孟,臉上被防護面罩勒出深深印痕的所有醫護人員……向你們致敬!

材料二:和時間賽跑的“基建狂魔”

2月4日,佔地3.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完成了交付手續,開始接收肺炎患者。這個建築面積相當於半個北京“水立方”的“戰地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歷時僅10天。

極限的工期要求,現場設計、施工、監理人員一齊守在現場,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邊調整。除夕夜,本應闔家團圓,但工地上機器轟鳴、人聲鼎沸、燈光如晝、焊花四閃。一位技術人員在朋友圈中感慨:“頭一天去,工地還是一片沼澤,推土機進場都快陷進去了。第二天早上再看,土堆已經推平,沼澤被填實,完全看不出之前的模樣了。”

所謂“基建狂魔”,其實不過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地負重前行。

第六講:採訪抗疫戰士

2月8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始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從1月25日決定修建到交付使用,歷時12天。“神山”背後,是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

孫振華:曾經戰“非典”,今再戰“新冠”

第六講:採訪抗疫戰士

(孫振華(中)在項目現場指揮。)

2003年,非典爆發,孫振華跟一同奔赴前線的中建五局同伴們創造了7天7夜完成“常規需要3個月”才能完成的建設速度,搭建交付了超10000平方米安置房。

17年後,2020年1月31日,在得知武漢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需要支援時,孫振華二話不說又主動請纓赴前線再戰。

5天內要完成兩棟醫護區宿舍內的水、電、風、空調等全部機電安裝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孫振華卻始終保持著高昂的熱情,每天最早到現場,最晚離開,一天要接聽100多個電話,三餐不離盒飯,全天奔走協調,始終堅守現場,確保400餘人的大團隊保持高效運轉的節奏。

謝敏:我留下來,總可以做點什麼

“我在武漢工作了15年,留下來,總可以為這座城市做點什麼。”謝敏感慨道。

1月30日,謝敏得知雷神山醫院大量缺少焊接工人,他臨時組建了一支11人的專業焊工團隊援建雷神山醫院;2月1日,中建五局進駐雷神山進行機電安裝作業,謝敏主動承擔了後勤保障任務;2月3日,謝敏臨危受命,為火神山醫院建設聯繫援建人員,做好實名登記,檢查身體狀態,給工人交底;2月7日,他又去參與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改造施工。

材料三:基層工作者在一線發聲

當大家足不出戶、自我隔離的時候,基層工作者們的身影出現在社區的每個角落,一個口罩就是他們的全部防疫裝備,他們摸排返鄉人員情況,傳達最新的防範疫情通知;他們堅守著每個服務點,無畏風雨嚴寒。環衛、公安、交警、志願者們一起構築了群防群治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

作業要求: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位抗疫戰士,寫下采訪提綱或採訪稿。

作業指導:

寫採訪稿的方法及格式

在採訪之前,我們需要做好以下4點:確定採訪目的、確定採訪對象、瞭解被採訪人、認真設計問題。

採訪目的就是你希望通過本次採訪從受訪者身上獲得哪些信息。

由於此次為模擬採訪,我們就只擬寫採訪提綱。不必按照報紙上那樣寫,重點寫想了解的問題,估計你採訪的對象會說些什麼,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寫出來。當然如果正好你的家人就是抗疫戰士,非常歡迎你寫出真實的採訪稿。

採訪提綱格式如下:

第六講:採訪抗疫戰士

參與方式:


抗疫實踐課程共10個主題,時間週期從3月2日——3月25日。每週一、三、五會在此公眾號發佈課程內容,學生可根據課程內容完成任務,作業形式為圖片+視頻+音頻+文字,歡迎大家在公眾號文章後留言諮詢或交作業。每週二、四、日公眾號會展示學生作品。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解讀此次新冠疫情,牢記這段黑暗但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時刻。讓學習帶給我們挺過一切難關的力量!


這是一朵愛閱讀、愛寫作、愛思考,內心溫暖的火焰。湖南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岳陽市作家協會會員,一級語文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