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康熙,改清史,這位“武烈將軍”是咱鄒家人

若沒有他,那個記憶中繁華的清朝可能會一朝覆滅,若沒有他,康熙皇帝喬裝出行可能止於潮汕此地,他就是我們鄒家的“武烈將軍”——鄒光。

救康熙,改清史,這位“武烈將軍”是咱鄒家人

​饒平縣汫洲鄒氏家祠

在饒平縣汫洲有這麼一個鄒氏祠堂,不僅在祠內妥侑堂供奉著汫洲鄒氏始祖和御史應龍公之靈位,還供奉著十四世祖,鄒光將軍的畫像靈位。清朝順治6年,在濱海生活的鄒氏一家迎來了家中的新生命,這時候的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想到,在他們眼中這個平凡的孩子會成長為改寫清朝歷史的“武烈將軍”。

鄒光的父親在濱海以販賣小物件為生,為人敦厚熱心,鄒光年幼時,一後生乞丐路過此地,以討飯為生,其父見其年紀輕輕卻以討飯為生有些可憐,便留後生在家做幫工。日子一長,鄒父的熱心真誠感動了後生乞丐,後生便將自身的出生和遭遇全盤托出,原來這後生乞丐也是名家出生,但因為遭奸人所害被滿門抄斬,幸虧他命大才逃出這一劫,但如今空有一身武藝難以施展,為報答鄒父的收留恩情,願意將全身武藝教授給鄒光,將來報效國家,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鄒父喜出望外。於是,便在祠堂附近建了一個練武亭,置放了一塊重三百斤的練武石。配備了刀槍,日夜教習鄒氏後生輩。從此之後,鄒光練就一身好武藝,暫且不在話下。

救康熙,改清史,這位“武烈將軍”是咱鄒家人

​清代武烈將軍鄒光畫像

話說康熙親政初期,宦官當道,朝野腐敗,民不聊生,全國上下哀聲載道。鄒父不幸感染風寒無力醫治,不幸去世。自父親去世,鄒光迫於環境家裡只得“子承父業”。一日因與幾個當地惡霸起了衝突,鄒光見對方人多勢眾 ,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慌亂中往西北逃走了……

正值年三十,家中人不見鄒光回家,心急如焚,看人家一家團圓,自己在這餓著肚子,家中主心骨又不知所蹤,真是苦如黃連。鄒光跑到鐵匠鋪,喘息方定,但想起無親過年,家中幾口人等著吃飯,不應該拋下不管,便轉道回府,直至午夜才趕回家中。見鄒光回來,鄒母邊哭邊罵:“你這短命仔,欲害一家散宅!”鄒光聽後愧不敢當,當即衝門而出,當他跑到筋疲力竭之時,不覺已到埔尾黃山坑。

黃山坑乃官道之過處,乃通往潮州府和廣南府之要地,在路旁一伯爺公宮,他飢餓疼痛,兩眼昏花,倒下了。就在他昏昏欲睡之時,夢見一老者白鬚紅袍,聲嘶力竭地朝他直喊:“鄒光呀,快救駕呀!此時不去,更待何時?”鄒光睡裡糊亂,睜眼一觀,昏天黑地,不見什麼。但見殺聲四起,知道是有人攔路搶劫,即時躍起,直衝前面而去。從夜光中隱約見一大官模樣被一夥賊人解押著。此時鄒光怒從心上起,勇向膽邊生,一個箭步衝上去,奪了一賊兵的大刀,向著賊首砍去,賊首對著突如共來的襲擊,慌了手腳。這時,大官兒已被左右護衛救去了。賊首鬥不過鄒光,落荒而逃,鄒光窮追不捨,到一懸崖,但見荊棘叢生,藉著月光,賊首猛一逃閃,鄒光一時見不了人。這時,賊首像餓虎撲食一樣,猛一舉刀,照著鄒光大腿便砍了下去。鄒光被砍,鮮血直流,忍痛舉起大刀亂砍,賊首驚愕,猛一退卻,倒裁跟頭,跌下懸崖去了。這時,鄒光沿著山澗小道直衝下去,取了賊將首級。隨後抄回舊道:獻給大官兒。這位大官模樣的人正是康熙皇帝喬裝南巡至此。為確保安全,在眾將士的一再懇求下,鄒光只得護駕回朝廷。因鄒光救駕有功,即封為“護駕將軍”,編在御林軍裡“食俸祿”。

救康熙,改清史,這位“武烈將軍”是咱鄒家人

鄒氏家祠妥侑堂

鄒光在朝三月,整日裡無所事事,想著家中老母和弟妹不知死活,不如回家,但未明聖上恩允否?只能連夜修書一封放在帳中,打點行裝,身佩大刀,曉行夜宿,回到家中。

在鄉中,他又習起武來,每日教授鄉里的後生輩,並娶妻生子,甘守清貧,安閒度日。

康熙48年(1709年)。鄒光已年屆花甲,因積勞成疾,染病不起歿於鄉中。族裡命人前往朝廷報訊,時近一月,一道聖旨下,封為“武烈將軍”。鄒將軍墓現葬於汫洲赤米山麓。碑曰:清考武烈將軍光鄒公;妣德輝儒人謝氏墓。筆者近查詢鄒將軍遺物,現從故墓地出土有穿孔銅錢二枚,曰“康熙通寶”;還有清光緒時由鄉賢繪製的“鄒光畫像”一幅,畫面有些殘缺,但硃砂顏色如故,其墨跡也不褪色。​

練武亭已毀;練武石也不知方向;大刀聽說在文化大革命被鄉人沉於海里,袍服無存,只查得鄒光乃系汫洲鄒氏十四世祖的簡要《族譜》。

鄒光將軍業績,後人稱頌。四時香火祀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